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1位青年才俊獲“第17屆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2018年4月21日,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了第17屆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評審會。 經評選委員會預審和綜合評議,

最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21名獲獎人(其中臺灣籍人員1名)。

第17屆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公示名單

(以姓氏中文拼音為序)

“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原名“侯德封獎”, 始於1983年, 1986年舉辦首次評選活動, 每兩年舉辦一次, 逢雙年評選。 為推動我國的地球化學事業的發展, 為紀念侯德封教授生前對發展我國地質學和地球化學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鼓勵與表彰在礦物學、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研究中作出卓越的、創造性貢獻的青年地球科學工作者,

由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主辦, 2002年在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獲准登記, 成為社會力量所辦獎項。 經國家科技部審批、登記, 決定從2002年起正名為“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簡稱侯德封獎)。

侯德封獎為青年科學家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例如第一屆侯德封獎獲得者周新華已成為我國地幔地球化學學科的帶頭人, 1999年獲得何粱何利獎;第五屆(1994年)侯德封獎獲得者中國科技大學鄭永飛, 入選中國科學院首批“百人計畫”, 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1996年獲團中央、全國青聯的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的提名獎, 現任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1990年)獲獎者高山(中國地質大學)後來提出了與外國權威迥然不同有關大陸地殼的學術觀點,

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 1994年獲團中央等單位頒發的“全國青年科技標兵”稱號, 199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是首批“長江計畫”入選者等等。

個人簡介

侯德封(1900年4月8日—1980年2月24日), 字洛村, 出生于河北高陽。 侯德封教授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家、礦床學家與工程地質學家, 而且是我國地球化學、礦產普查與第四紀地質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還是新中國地質工作卓越的組織者與領導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侯德封積極參加組建地質工作機構和主持地質科學研究, 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 為滿足中國各項建設對地質礦產的需求, 為創新和發展中國地質科學, 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尤以他對新人才、新機構的培養扶植,

對新理論、新技術的宣導支持, 在地學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質-地球化學事業;是一位與李四光等老一輩科學家齊名的傑出的地球科學家。

侯德封(前左一)

1929年、1932年和1935年侯德封編寫了第3次、第4次和第5次《中國礦業紀要》, 記錄了調查到的和收集到的礦產資源資料,基本勾劃出當時全國礦產資源的分佈。

1937年,侯德封出版了《黃河志·地質志略》,是治理黃河、開發黃河流域的一份珍貴資料。

1956年,侯德封領導了中國第一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實驗室的創建。

1957年,侯德封和楊鐘健一起協助李四光組建了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並一直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副主任之一。

1966年,侯德封完成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組建工作,親自兼任該所所長。

1974年,侯德封的《核轉變能與地球物質的演化》一書出版,詳細闡述了核子地質的研究物件、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核子地質學。

侯德封獎現已成為鼓勵年輕一代的礦物學家、岩石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成長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推動我國礦物、岩石學和地球化學學科的發展。

記錄了調查到的和收集到的礦產資源資料,基本勾劃出當時全國礦產資源的分佈。

1937年,侯德封出版了《黃河志·地質志略》,是治理黃河、開發黃河流域的一份珍貴資料。

1956年,侯德封領導了中國第一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實驗室的創建。

1957年,侯德封和楊鐘健一起協助李四光組建了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並一直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副主任之一。

1966年,侯德封完成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組建工作,親自兼任該所所長。

1974年,侯德封的《核轉變能與地球物質的演化》一書出版,詳細闡述了核子地質的研究物件、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核子地質學。

侯德封獎現已成為鼓勵年輕一代的礦物學家、岩石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成長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推動我國礦物、岩石學和地球化學學科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