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日益嚴重 教育部發“防迷網”三字文警醒家長

互聯網的發展, 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急速發展, 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極大影響。 與此相關的是, 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情況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近日, 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緊急通知》), 可見, 我國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也已經到了值得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地步。

與21世紀初學生沉迷網路主要是在網吧的情況不同, 當前學生沉迷網路主要是在家, 並且主要使用移動網路終端。 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專項調查顯示, 有96.76%的學生是在家上網(包括在朋友或同學家的1.53%),

上網所用工具為手機的占71.14%, 用電腦的占25.69%。

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特徵, 騰訊公司CEO馬化騰曾這樣形容:“手機是一個10倍級的能量, 10倍級的成長, 甚至10倍級的毀滅。 PC互聯網是2.8個小時/天, 移動互聯網則是16個小時/天, 比PC多出十倍以上的使用時間。 ”

2017年香港衛生署的一項調查顯示:13.1%小學生平均每天上網逾3小時, 12.4%懷疑自己沉迷網路;53.1%的小學生曾因使用互聯網及電子螢幕產品與父母爭執, 35.7%的小學生因上網或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睡眠時間;33.9%的中學生每日上網逾3小時, 19%的中學生懷疑自己沉迷網路;69.3%的中學生表示因網上遊戲與父母爭執或睡得少。 在各項不良影響中, 中學生的占比均比小學生高;77%的小學生受訪家長曾因子女使用互聯網及用手機和電腦等問題,

與子女爭執;63%的家長認為子女上網時間過多, 已影響日常生活。

而移動網路的普及(90%以上的中學生擁有手機)也使“沉迷”移動網路也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目前, 由於學校對攜帶手機入校及帶入學校後的管理都有較嚴格的規定, 所以學生基本都是在出校門後才獲得“沉迷”的自由。 然而, 專項調查發現, 一些學生因怕被責駡, 會向家人隱瞞其實際上網時間。 也就是說, 中小學生實際上網時間要遠多於研究者調查得來的數字。

為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自2001年至2017年, 共制定頒佈了47項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其中, 關於“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的相關政策大多以綜合政策的方式發佈,

也有部分專項政策, 包括對網吧進行管理、限制遊戲時間、網路遊戲實名化、網路遊戲分級化、網路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等。

此次教育部引發的《緊急通知》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健全制度機制, 強化日常監管。 二是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 發現涉及中小學生的網路違法違規行為, 以及宣揚賭博、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網路文化產品, 要及時會同相關部門採取措施予以整治。 三是集中組織開展專題教育。 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路。 四是嚴格規範學校日常管理。 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路工作制度,

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 建設校園綠色網路。 五是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 要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 説明家長提高自身網路素養, 掌握沉迷網路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 營造良好家庭環境, 教育部在印發《緊急通知》的同時還附“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一封信”, 引導家長要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 此外, 該信另附“防迷網三字文”, 朗朗上口, 便於記憶。

“防迷網”三字文:

互聯網, 資訊廣, 助學習, 促成長。

迷網路, 害健康, 五個要, 記心上。

要指引, 履職責, 教有方, 辨不良。

要身教, 行文明, 做表率, 涵素養。

要陪伴,

融親情, 廣愛好, 重日常。

要疏導, 察心理, 舒情緒, 育心康。

要協同, 聯家校, 勤溝通, 強預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