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文|湯建林

安山街讓我夢裡魂牽, 不僅僅是我的家鄉的緣故!她的美, 長篇累牘於各種媒體, 倒叫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安山人, 成了一個外鄉人。 尤其是攝影名家的作品, 把個安山街的枯竹海, 描繪成了一個仙境, 更令人神往!

枯竹海, 這個名稱本身就寓含了很深遠的故事。 很多欣賞安山濕地的人早有介紹。 而在我的印象中, 是那圍湖造田的往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 我們劇團到安山人民公社組織的枯竹海圍湖造田的工地慰問演出,

我父親作為社直企業的人, 也來到了工地。 那時出工差, 吃住都在工地的周邊, 據說是為了方便經常挑燈夜戰。

十裡長堤, 要一鍬一鋤的挖, 一擔一擔的挑。 記得當時是需要烤火的季節, 當我找到父親的住處, 天已經一團漆黑, 他們剛剛從工地上下來, 一邊烤火, 一邊等飯吃。 因為安排了晚上看戲, 所以收工早了, 伙房還在按部就班, 就只得趕快做了。 倒讓工地上的人多了一點休息的時間。 因此, 我的記憶很深。

那是個農業學大寨, 苦幹實幹, 愚公移山, 山河重安排的時代, 圍湖造田很普遍, 築起一道長堤, 就將斧頭湖切下一個湖汊來, 成了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良田。 據說, 那些年公社完成糧食上繳任務,

有這裡的一大貢獻!只是和天鬥, 和地鬥, 是要付出代價的, 好些年, 只要雨水多一點, 枯竹海防汛就牽動無數人, 尤其是在外安山人的心, 防汛搶險的新聞不斷, 那些年, 枯竹海在我們的心中有多重, 安山人最知道。

後來, 退田還湖的要求下, 枯竹海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不再有那麼多防汛搶險的揪心事了!

枯竹海在二十一世紀後, 又熱了起來!國家級濕地, 那是一個何等的榮耀。 前些天, 我隨一批從安山走出去的人回鄉懇談, 大家不約而同地要探訪一下枯竹海。 來到枯竹海, 由於豐收堤在維修, 路面坎坷不平, 我們幾輛車無法前行, 就在合心村這邊停了下來。 只能在微信裡分享到幾個朋友發來的圖片:當年的長堤, 修起了木質觀景長廊, 真的是好美!

有人說, 你最好的著作就是你的生活。 只要認真, 就有收穫。 雖然沒有到核心區去欣賞美景, 在等待的人群中, 有熟悉的就介紹起來, 讓我們獲得知其所以然的滿足和樂趣。

枯竹海是斧頭湖與上涉湖的連接通道。

因此, 她有兩道長堤, 既防斧頭湖, 又防上涉湖, 這又恰好成就了她的美麗, 具備了成為國家級濕地的地理條件。 而這卻又帶來一個疑問。

枯竹海的名稱, 又是怎樣的一個文化謎底呢?

枯竹海的蘆葦很特別, 形似枯竹, 是此處獨有的一個物侯特徵, 以此為名,這是當然。而又為什麼以“海”冠之呢?既是兩湖通道,其氣勢就必然少了海的開闊與浩瀚。俗話說:江無底,海無邊。湖哪有海的波瀾壯闊呢!兩邊是湖,而他們的通道,卻是一個海。我們站在合心村這邊,不用登高,就能望見“海”對面的村舍圍林,倉綠一線。

眼看著美景,心卻存疑問。查查百度,枯竹海依然是“海”,疑問更深。幾個人究了起來。是不是由“澥”變成了“海”?江夏人念“澥xie”音“海”。我們今天還習慣叫“豹澥”為“豹海”。咬文嚼字有意義嗎?應當有!每一處命名,都是一種文化現象,如果失去了文化底蘊,那就味同嚼蠟,徒有其表。

而我們的枯竹海,如今是國家級的,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了,哪一天,人們在景色的迷戀中回過神來,想問一下,如何作答?更何況,枯竹海是如此的獨特,名字裡恰恰又蘊含著我們的先民對這個地域的認知與希望。弄清楚,那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美,如果人文的美與景色的美天衣無縫,相得益彰,那不是更加引人入勝,更叫人流連忘返?

枯竹海應當與豹澥同。也許是由於近代交通發展,社會變遷,這裡逐漸遠離了公路、鐵路,1934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修了金水閘後,由涉湖通斧頭湖連接金水河入長江的水運線不重要了,枯竹海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有文字記載下來。

在古漢語裡,“澥”與“海”是通假字。如果明瞭,那另當別論,只是從今往後,人們的生活節奏會更快,也許無暇他顧,隨便叫便是了。像“渤海”,現在還有人追究它曾經叫“渤澥”嗎?糾結的是,豹澥和枯竹海。

豹澥沒有“海”了,可是,渤海和枯竹海依然是波光旖旎。只是枯竹海是兩湖之間的“海”,何以“海”之?

枯竹海與渤海、豹澥有一個共同點,恰恰是枯竹海把這個共同點保持了下來:那就是“港汊”!渤海是靠陸地的海灣,是大海的一個港汊,故古名叫“渤澥”。豹澥是梁子湖系的一個港汊,水位高的時候,帆船可直接到達鎮子邊的橋頭。現在,完全是陸地了,“澥”也好,“海”也罷,物像無法清晰了。

枯竹海是斧頭湖與涉湖的通道,兩湖之間互為港汊。現在雖不通了,其形尚在。離枯竹海岸邊不遠的坡地上,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湖泗古瓷窯群中的一處古窯址,可見,當年的枯竹海,不僅僅是一個景色迷人之處。

枯竹海,還有多少謎!當我淺嘗輒止,就陷入如此迷戀,你的美,到底有多深邃!

攝影:王永更

以此為名,這是當然。而又為什麼以“海”冠之呢?既是兩湖通道,其氣勢就必然少了海的開闊與浩瀚。俗話說:江無底,海無邊。湖哪有海的波瀾壯闊呢!兩邊是湖,而他們的通道,卻是一個海。我們站在合心村這邊,不用登高,就能望見“海”對面的村舍圍林,倉綠一線。

眼看著美景,心卻存疑問。查查百度,枯竹海依然是“海”,疑問更深。幾個人究了起來。是不是由“澥”變成了“海”?江夏人念“澥xie”音“海”。我們今天還習慣叫“豹澥”為“豹海”。咬文嚼字有意義嗎?應當有!每一處命名,都是一種文化現象,如果失去了文化底蘊,那就味同嚼蠟,徒有其表。

而我們的枯竹海,如今是國家級的,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了,哪一天,人們在景色的迷戀中回過神來,想問一下,如何作答?更何況,枯竹海是如此的獨特,名字裡恰恰又蘊含著我們的先民對這個地域的認知與希望。弄清楚,那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美,如果人文的美與景色的美天衣無縫,相得益彰,那不是更加引人入勝,更叫人流連忘返?

枯竹海應當與豹澥同。也許是由於近代交通發展,社會變遷,這裡逐漸遠離了公路、鐵路,1934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修了金水閘後,由涉湖通斧頭湖連接金水河入長江的水運線不重要了,枯竹海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有文字記載下來。

在古漢語裡,“澥”與“海”是通假字。如果明瞭,那另當別論,只是從今往後,人們的生活節奏會更快,也許無暇他顧,隨便叫便是了。像“渤海”,現在還有人追究它曾經叫“渤澥”嗎?糾結的是,豹澥和枯竹海。

豹澥沒有“海”了,可是,渤海和枯竹海依然是波光旖旎。只是枯竹海是兩湖之間的“海”,何以“海”之?

枯竹海與渤海、豹澥有一個共同點,恰恰是枯竹海把這個共同點保持了下來:那就是“港汊”!渤海是靠陸地的海灣,是大海的一個港汊,故古名叫“渤澥”。豹澥是梁子湖系的一個港汊,水位高的時候,帆船可直接到達鎮子邊的橋頭。現在,完全是陸地了,“澥”也好,“海”也罷,物像無法清晰了。

枯竹海是斧頭湖與涉湖的通道,兩湖之間互為港汊。現在雖不通了,其形尚在。離枯竹海岸邊不遠的坡地上,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湖泗古瓷窯群中的一處古窯址,可見,當年的枯竹海,不僅僅是一個景色迷人之處。

枯竹海,還有多少謎!當我淺嘗輒止,就陷入如此迷戀,你的美,到底有多深邃!

攝影:王永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