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爾蘭“錯覺”科普展廣州開展,科學與藝術結合探索感官錯覺

你是否對眼前所見之物深信不疑?科學家們如何借鑒魔術師的技巧, 將科技與心理學結合, 混淆你的所見所感?4月25日, 廣東科學中心自愛爾蘭引進的科普主題新展“錯覺”正式開展。

在漆黑的暗室中, 一個個展項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展廳中, 通過光、影、聲產生奇幻效果。 “錯覺”展共展出20多組展項, 由心理學家Richard Wiseman策劃, 愛爾蘭都柏林Science Gallery聯合聖三一大學出品。 展覽將科技與心理學、科技與藝術相結合, 探索感官錯覺產生的原理, 揭示人類大腦的感知覺奧秘。

市民觀看展覽。

▍借用認知偏差帶來視覺震撼

策展人員介紹, 人類的大腦很容易被欺騙, 就像我們在觀看魔術表演的時候, 大腦感受到的感官資訊與事實往往大相徑庭。 魔術師是擅長利用認知偏差的行家, 而科學家們現在也開始借鑒魔術師的技巧, 將其與科技相結合, 以進一步瞭解大腦運作的原理。

廣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表示, 中心與英國、法國、挪威、瑞士等國家科技館保持密切合作, 未來還將繼續引進國際科普展覽。 本次引進愛爾蘭的“錯覺”展, 不僅向公眾呈現一場科學與藝術的盛宴, 同時也推進了中國和愛爾蘭的科普交流。

愛爾蘭“錯覺”展自2018年4月25日起至2018年8月25日在廣東科學中心二樓專題展區展出, 這是該主題巡展首次在中國展出, 下一站將往紐西蘭。

市民觀看展覽。

▍展項解密

●超級罐

在豎起來的幾排油罐中, 有一個出現了明顯的裂縫, 油慢慢地從中流出, 流到水池中。 仔細觀察卻發現, 油滴有時從上往下流, 有時從下往上流, 有時甚至靜止在空中。

原來, 油滴“倒流”到油罐的秘密, 隱藏在展品上方的LED燈中。 LED燈以肉眼難以辨認的頻率閃動, 當頻率高於液體流動頻率時, 我們就會看到油滴正在往上流動, 頻率低於液體流動頻率時, 我們就會看到油滴正在往下流, 頻率跟液體流動頻率一致時, 就會看到油滴靜止不動。

●不可能的瓶子

“不可能的瓶子”看上去是一個物理難題。

瓶子裡放了一個物體, 這個物體的體積遠大於瓶口, 看起來不可能通過瓶口放進去。 瓶子沒有經過切割、加熱或冷卻, 也不是圍繞瓶中物的周邊吹制而成的。 物體是怎樣放到瓶子裡的呢?

原來, 瓶子中的物體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被放入的, 再通過鑷子等工具, 在瓶子中拼接組合, 讓人誤以為大物體是穿過小瓶口放進去的。

●字母微生物

當觀眾向瓶口吹起時, 玻璃缸中的字母就會熙熙攘攘地挪動起來, 就像微生物移動一樣。

其實, 這些字母都是玻璃缸的頂部圖案反射來的。 本裝置使用的是佩珀爾幻象原理, 這種19世紀的經典“幻象“技術可讓物體懸浮在半空、消失、變成透明或變成形態迥異的造型。 該技術結合了光影的效果、玻璃的光學屬性以及人腦傾向於將螢幕上二維平面圖看作是三維圖像的現象。

●天鴿座

天鴿座是一件典型的“藝術品”, 展示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孩端坐在石英晶體星星的星座上。 本作品由光纖製成, 同時結合了數位技術和工藝。 “天鴿座”首先以數位化形式製作三維圖塊, 隨後採用人工在數百條光纖上雕刻出數千個光點。

●奇妙的鳥叫聲

“奇妙鳥語”設置了一組12只鳥籠, 每只鳥籠中都內置了一個小型揚聲器。 觀眾面對鳥籠, 可以聽到每個揚聲器中傳出的都是純粹的“唧唧喳喳”聲, 但實際上單個鳥籠上播放的是從語音錄音中提取的單個正弦波。

原來, 我們聽到語音時, 耳朵會將話語分解成單個的頻率, 然後由大腦將其重建為我們聽到的有意義的聲音。 當十二個揚聲器全部開啟並相互完美配合時,儘管每個揚聲器中都只包含了其單個“部分”的頻率,觀眾也能聽到重建的語音。展品的聚焦於說話,因為說話可能是人類文化中最易辨認的聲音;每當聽到有人說話,我們都傾向于將注意力集中在聲音上。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羅樺琳 通訊員 吳晶平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楊耀燁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黃子容

當十二個揚聲器全部開啟並相互完美配合時,儘管每個揚聲器中都只包含了其單個“部分”的頻率,觀眾也能聽到重建的語音。展品的聚焦於說話,因為說話可能是人類文化中最易辨認的聲音;每當聽到有人說話,我們都傾向于將注意力集中在聲音上。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羅樺琳 通訊員 吳晶平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楊耀燁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黃子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