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班如上墳?兩個認知幫你搞定團隊關係,找到工作意義

互聯網er的早讀課

80萬互聯網同行關注!

專注產品運營設計精選內容!

作者: 沙哈爾

編輯:Verna

如何營造最優團隊關係?卓越領導者對工作意義的看法與普通人有何不同?

✦ 現在的公司, 已不再是一個領導者帶領幾千幾萬名員工, 而是幾千幾萬名領導者的團隊合作。

—— 泰勒·本-沙哈爾博士

授課老師|泰勒·本-沙哈爾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

關係是影響工作滿意度的頭號指標;而對工作意義的不同看法, 決定了你做一件事會做到 60 分, 80 分, 還是 120 分。

《正向領導》最後一講,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sharp 模型最後兩個要素:關係(Relationships), 意義(Purpose)。

1.關係:調節情緒座標, 啟動團隊能量

▌團隊關係可以預測一個公司能否成功

現在的公司, 已不再是一個領導者帶領幾千幾萬名員工,

而是幾千幾萬名領導者的團隊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 團隊關係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我們在《正向領導》第一講中曾提到, 著名戰略諮詢公司蓋勒普(Gallup)做過一項關於如何利用個人優勢培養領導力的研究。

其實, 蓋勒普在問卷中還設置了一個問題:你在目前的公司中有沒有好朋友?

這個問題能夠有效預測團隊成員的參與度和留存率, 進而預測公司能否成功。 績效最好最優秀的團隊, 其成員之間往往不是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 而是相互支持、相互關愛的夥伴關係。

有幾家公司在使用蓋勒普問卷時, 認為這個問題跟產出沒關係, 員工是來幹活的, 不是來玩的。 於是他們就去掉了這個問題。

結果, 蓋勒普發現問卷不再能像之前那樣有效預測團隊績效了。

可見, 團隊關係不僅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 而且是預測公司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標。

✦ Tip:關係必須真實, 不能只是虛擬的。

這裡說的關係, 必須基於真實生活。 已有不少研究發現,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花的時間和我們的孤獨感直接相關。 即使你在 Twitter、Facebook 或微信上有 1000 個好友, 也不如在現實中有 1 個可以一起歡笑、一起抱頭痛哭的人。

▌坦承錯誤, 用真實性提高團隊心理安全度

我的同門師姐艾米·艾德蒙森, 做過一個關於團隊犯錯率和團隊工作表現的研究。

通過對美國各大醫院數百個團隊進行調研, 艾米發現工作表現越優異的團隊, 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反而更高, 即團隊越優秀,

犯錯率越高。 怎麼會這樣?

進一步研究後瞭解到, 優秀的團隊並不是犯了更多錯誤, 他們只是如實上報了所有錯誤。 而普通團隊則對錯誤有所隱瞞, 上報的醫療事故遠低於實際發生, 他們的實際犯錯率是高於優秀團隊的。

據此, 艾米提出了 “團隊心理安全”的概念, 即一個人在團隊中報告自己錯誤時,心理上是否感到安全。

心理安全度高的團隊比低的團隊更願意坦承錯誤,承擔失敗的風險,並從錯誤中學習。

那麼作為領導者,如何提高團隊心理安全度?

與大家分享幾個 tips:

1. 坦承自己經歷過的錯誤和失敗,並分享從中汲取的經驗。

2. 保持好奇心,別怕問問題,承認自己也有無知之處。

3. 鼓勵團隊成員複盤討論各自的失敗,鼓勵提問。

4. 關注和獎勵學習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在此要特別說明坦承錯誤和失敗的重要性。

沒錯,失敗會帶來痛苦。但痛苦有兩個層次:第一層,失敗本身帶來的痛苦情緒;第二層,當我們拒絕承認失敗時感到的痛苦。

第一層痛苦不可避免,世上只有兩種人體會不到這種痛苦:

① 精神病患者;

② 死去的人。

20世紀70年代的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曾說,“若不能全心全意痛哭,也就不能全心全意體會生命的幸福。”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坦然接受。

第二層痛苦卻是可以選擇的。當失敗已經發生,如果拒絕承認和接受,我們不僅無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且,我們將不敢再冒險,從此謹小慎微,無法取得應取得的成就。

而如果能夠接受失敗的事實,我們可能痛苦一會兒,但會很快恢復,而我們學到的經驗,將使我們在未來做得更好。

我們是如何學會走路的?可能摔了幾百幾千次後才學會。工作同樣如此。南加州大學的一位教授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最優秀的 CEO,年輕時往往比普通人經歷了更多的失敗。

當然,營造坦承失敗的氛圍,並不意味著無論何時都要容忍錯誤。領導者必須清楚什麼時候可以失敗。你要告訴員工,失敗沒關係,希望他能從中學習,但你也要確保,他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

▌情緒具有感染性,讓鏡像神經元發揮積極影響

義大利科學家在八十年代發現了人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如同對它的命名,這個神經元像鏡子一樣,可以在我們身上映照出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這解釋了人為什麼容易受他人的感染和影響。當有人抑鬱難過,你也會悶悶不樂;當有人開懷大笑,你也會喜上眉梢。鏡像神經元是人類富於同理心、理解和學習新知的基礎。

此外有研究證明,鏡像神經元對權威尤其敏感。

我們在第一講中講過積極情緒對團隊氛圍和產出的影響,作為團隊領導者更應保持積極情緒,這不僅能夠提高你自己的效率和創造力,也會潛移默化感染團隊成員。從而提高成員的工作動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工作留存率,最終構建互相學習、包容和支援的組織氛圍。

小結:

調節積極性和真實性的情緒座標,做行善者

我們總結一下。為了營造健康的團隊關係,領導者需要保持真實性,坦承自己的失敗和錯誤,鼓勵員工從錯誤中學習;同時,領導者也要保持積極性,用積極情緒感染員工。

但有時,你會感到真實性與積極性相互矛盾。當你直言不諱,很可能就無法顧及員工情緒;當你顧忌情緒,又可能失去坦誠的態度。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包含積極性和真實性兩個變數的坐標系,找到積極性與真實性的平衡點。

在這個坐標系中,取悅者通常傳播積極情緒,使團隊更高效、更具創造力;驅動者常傳播負面情緒,但更真實,更易被團隊成員信任;行善者則兼具積極性和真實性,能夠最大程度啟動團隊能量。

2.意義:挖掘崗位使命,讓工作充滿意義

說完關係,我們接著探討 Sharp 模型的第五個要素,意義。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當我們致力於消除貧困、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為弱勢群體爭取權利等這類不同尋常的事情時,我們才能感到生命的意義。

但那一小部分最優秀的領導者卻認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充滿意義。

▌三種工作態度,三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效果

分別來自威斯康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通過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工作進行大量調研後提出,人們對工作的態度可以分為三類:一份差使、一份事業、一項使命。

以她們的第一批調研對象——同一家醫院的清潔工為例。

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當作一份差使,工作目的就是養家糊口,每天都盼著下班,盼著週末回家,盼著度假或退休。

另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看作是一份事業,工作目的是名利上的收穫,他們努力想成為領班,成為清潔部門負責人,希望能在醫院裡不斷爬升。

還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看作是一項使命。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在清潔馬桶、更換床單,而是在幫助患者提升健康,幫助醫生和護士緩解壓力,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毫不意外,把工作當成使命的清潔工,工作滿意度更高,工作更有成效。除了分內之事,他們也更願意花時間陪病人聊天,或與醫生護士談話交流。

在社會地位更高的醫生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

安格斯•裡奇韋是我的合作夥伴,他的妹夫是一名心臟科醫生,主要負責用脈搏器測量病人的血壓、心率等,同時每隔幾年更換一次脈搏起搏器電池。

有一次安格斯開玩笑地說“噢你就是一換電池的”。他的妹夫鄭重回答:“你可以說我是換電池的,也可以說我是在挽救病人的生命。”

由此可見,不管處於什麼級別的崗位,即使在最有限、最常規的工作中,不同的態度也可以對工作的本質和效果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尋找工作對他人的積極影響,挖掘工作使命

我們應該如何挖掘工作使命,使工作更有意義呢?

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曾對大學籌款員做過一個研究。

籌款員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打電話,努力說服已畢業的校友向母校捐款。這是一份相當難做的工作,絕大多數回應都是負面的,員工工作滿意度很低,流失率非常高。

格蘭特就隨機挑選了 50% 的籌款員,去和那些接受過校友捐款資助的學生交流 15 分鐘。每一位受助學生都真誠表達了對籌款員的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幫助自己完成了學業,並因此在畢業後得到好的發展。

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奇妙的事情卻開始發生了。那些籌款員突然看到自己的工作對別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改變,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重新回到崗位時,他們的工作滿意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籌款員每天籌到的款項金額,比那些沒有和受助學生交流過的籌款員高250%~400%。

所以,如果你也能夠找到你的工作中對他人有幫助、有積極影響的部分,你就能更多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你會主動學習更多知識,不斷成長改進,以期能夠更好地幫助他人。

小結: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實際在做什麼更重要。

一位旅行者來到義大利,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看到很多工人,他就跑去問離他最近的工人“你在做什麼?”那人回答說“我在鋪磚”;

旅行者走了20米,看到另一個工人做著和第一個完全一樣的事,他又問第二個工人“你在做什麼?”第二個工人說“我在建一堵牆”;

旅行者又走了20米,來到第三個工人身旁,同樣問他“你在做什麼?”這個工人雖然做著跟之前兩人完全一樣的事,他卻回答說“我在建一座讓上帝更加榮耀的教堂。”(完)

注:正向領導sharp模型包括優勢(Strengths)、健康(Health)、專注(Absorption)、關係(Relationships)、目的(Purpose)五大要素。沙哈爾博士對 sharp 模型的總結將於後續發佈,敬請期待。

如果你的朋友在營造健康的團隊關係上有困難,或找不到工作的意義,你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TA。

*本文根據4月21日泰勒·本-沙哈爾老師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

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原創發佈,授權互聯網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即一個人在團隊中報告自己錯誤時,心理上是否感到安全。

心理安全度高的團隊比低的團隊更願意坦承錯誤,承擔失敗的風險,並從錯誤中學習。

那麼作為領導者,如何提高團隊心理安全度?

與大家分享幾個 tips:

1. 坦承自己經歷過的錯誤和失敗,並分享從中汲取的經驗。

2. 保持好奇心,別怕問問題,承認自己也有無知之處。

3. 鼓勵團隊成員複盤討論各自的失敗,鼓勵提問。

4. 關注和獎勵學習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在此要特別說明坦承錯誤和失敗的重要性。

沒錯,失敗會帶來痛苦。但痛苦有兩個層次:第一層,失敗本身帶來的痛苦情緒;第二層,當我們拒絕承認失敗時感到的痛苦。

第一層痛苦不可避免,世上只有兩種人體會不到這種痛苦:

① 精神病患者;

② 死去的人。

20世紀70年代的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曾說,“若不能全心全意痛哭,也就不能全心全意體會生命的幸福。”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坦然接受。

第二層痛苦卻是可以選擇的。當失敗已經發生,如果拒絕承認和接受,我們不僅無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且,我們將不敢再冒險,從此謹小慎微,無法取得應取得的成就。

而如果能夠接受失敗的事實,我們可能痛苦一會兒,但會很快恢復,而我們學到的經驗,將使我們在未來做得更好。

我們是如何學會走路的?可能摔了幾百幾千次後才學會。工作同樣如此。南加州大學的一位教授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最優秀的 CEO,年輕時往往比普通人經歷了更多的失敗。

當然,營造坦承失敗的氛圍,並不意味著無論何時都要容忍錯誤。領導者必須清楚什麼時候可以失敗。你要告訴員工,失敗沒關係,希望他能從中學習,但你也要確保,他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

▌情緒具有感染性,讓鏡像神經元發揮積極影響

義大利科學家在八十年代發現了人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如同對它的命名,這個神經元像鏡子一樣,可以在我們身上映照出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這解釋了人為什麼容易受他人的感染和影響。當有人抑鬱難過,你也會悶悶不樂;當有人開懷大笑,你也會喜上眉梢。鏡像神經元是人類富於同理心、理解和學習新知的基礎。

此外有研究證明,鏡像神經元對權威尤其敏感。

我們在第一講中講過積極情緒對團隊氛圍和產出的影響,作為團隊領導者更應保持積極情緒,這不僅能夠提高你自己的效率和創造力,也會潛移默化感染團隊成員。從而提高成員的工作動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工作留存率,最終構建互相學習、包容和支援的組織氛圍。

小結:

調節積極性和真實性的情緒座標,做行善者

我們總結一下。為了營造健康的團隊關係,領導者需要保持真實性,坦承自己的失敗和錯誤,鼓勵員工從錯誤中學習;同時,領導者也要保持積極性,用積極情緒感染員工。

但有時,你會感到真實性與積極性相互矛盾。當你直言不諱,很可能就無法顧及員工情緒;當你顧忌情緒,又可能失去坦誠的態度。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包含積極性和真實性兩個變數的坐標系,找到積極性與真實性的平衡點。

在這個坐標系中,取悅者通常傳播積極情緒,使團隊更高效、更具創造力;驅動者常傳播負面情緒,但更真實,更易被團隊成員信任;行善者則兼具積極性和真實性,能夠最大程度啟動團隊能量。

2.意義:挖掘崗位使命,讓工作充滿意義

說完關係,我們接著探討 Sharp 模型的第五個要素,意義。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當我們致力於消除貧困、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為弱勢群體爭取權利等這類不同尋常的事情時,我們才能感到生命的意義。

但那一小部分最優秀的領導者卻認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充滿意義。

▌三種工作態度,三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效果

分別來自威斯康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通過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工作進行大量調研後提出,人們對工作的態度可以分為三類:一份差使、一份事業、一項使命。

以她們的第一批調研對象——同一家醫院的清潔工為例。

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當作一份差使,工作目的就是養家糊口,每天都盼著下班,盼著週末回家,盼著度假或退休。

另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看作是一份事業,工作目的是名利上的收穫,他們努力想成為領班,成為清潔部門負責人,希望能在醫院裡不斷爬升。

還有些清潔工,把工作看作是一項使命。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在清潔馬桶、更換床單,而是在幫助患者提升健康,幫助醫生和護士緩解壓力,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毫不意外,把工作當成使命的清潔工,工作滿意度更高,工作更有成效。除了分內之事,他們也更願意花時間陪病人聊天,或與醫生護士談話交流。

在社會地位更高的醫生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

安格斯•裡奇韋是我的合作夥伴,他的妹夫是一名心臟科醫生,主要負責用脈搏器測量病人的血壓、心率等,同時每隔幾年更換一次脈搏起搏器電池。

有一次安格斯開玩笑地說“噢你就是一換電池的”。他的妹夫鄭重回答:“你可以說我是換電池的,也可以說我是在挽救病人的生命。”

由此可見,不管處於什麼級別的崗位,即使在最有限、最常規的工作中,不同的態度也可以對工作的本質和效果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尋找工作對他人的積極影響,挖掘工作使命

我們應該如何挖掘工作使命,使工作更有意義呢?

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曾對大學籌款員做過一個研究。

籌款員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打電話,努力說服已畢業的校友向母校捐款。這是一份相當難做的工作,絕大多數回應都是負面的,員工工作滿意度很低,流失率非常高。

格蘭特就隨機挑選了 50% 的籌款員,去和那些接受過校友捐款資助的學生交流 15 分鐘。每一位受助學生都真誠表達了對籌款員的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幫助自己完成了學業,並因此在畢業後得到好的發展。

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奇妙的事情卻開始發生了。那些籌款員突然看到自己的工作對別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改變,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重新回到崗位時,他們的工作滿意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籌款員每天籌到的款項金額,比那些沒有和受助學生交流過的籌款員高250%~400%。

所以,如果你也能夠找到你的工作中對他人有幫助、有積極影響的部分,你就能更多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你會主動學習更多知識,不斷成長改進,以期能夠更好地幫助他人。

小結: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實際在做什麼更重要。

一位旅行者來到義大利,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看到很多工人,他就跑去問離他最近的工人“你在做什麼?”那人回答說“我在鋪磚”;

旅行者走了20米,看到另一個工人做著和第一個完全一樣的事,他又問第二個工人“你在做什麼?”第二個工人說“我在建一堵牆”;

旅行者又走了20米,來到第三個工人身旁,同樣問他“你在做什麼?”這個工人雖然做著跟之前兩人完全一樣的事,他卻回答說“我在建一座讓上帝更加榮耀的教堂。”(完)

注:正向領導sharp模型包括優勢(Strengths)、健康(Health)、專注(Absorption)、關係(Relationships)、目的(Purpose)五大要素。沙哈爾博士對 sharp 模型的總結將於後續發佈,敬請期待。

如果你的朋友在營造健康的團隊關係上有困難,或找不到工作的意義,你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TA。

*本文根據4月21日泰勒·本-沙哈爾老師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

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原創發佈,授權互聯網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