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建言江蘇創新“交通+”加出繽紛新經濟

“江蘇交通發展需要從規模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 各種運輸方式要充分發揮優勢, 形成協作。 ”4月28日, 在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報告會上,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表示, 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 交通運輸的引領性、戰略性逐步凸顯, 交通發展應由被動服務轉化為引領發展的主動戰略。

“催生新業態、激發新動能, 發揮乘數效應, 交通與經濟可以深度融合。 ”翁孟勇認為, “交通+”內涵無限, 要促使其與相關產業的主動融合, 形成新業態和發展新模式, 如“交通+”新型城鎮化;發展海港經濟、空港經濟、樞紐經濟、同城效應,

助推“速度經濟”;“交通+”現代製造, 促進產業鏈延長, 催生智慧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等新產業;“交通+”生活模式, 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催生“候鳥經濟”;“交通+”鄉村振興, 引導人口向宜居地聚集, 加快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對於江蘇跨江融合發展, 翁孟勇認為, 近幾年長江江蘇段過江通道逐漸密集, 不過, 在過江通道進一步加密的同時, 也要注重功能提升, 讓重要資源實現共用。 過江通道可公鐵聯運, 城市軌道交通也可納入其中, 關鍵在於科學規劃, 優化結構。

對此,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盧春房有相似觀點。 “高鐵建設對於優化區域資源與空間佈局具有重要作用, 由於我國高鐵建設成本遠低於發達國家,

京滬、滬甯、甯杭等高鐵線路均在運行5年左右實現盈利。 江蘇鐵路發展速度正在加快, 鐵路占江蘇交通體量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他說, 江蘇要充分利用好各種交通工具, 通過協同一體化發展, 讓交通更高效率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怎樣構建綠色交通主導的綜合交通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繆昌文說, 發展綠色交通, 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 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讓各種出行方式和交通節點更好融合, 不要讓人為換乘東奔西走;讓道路出口暢通無阻, 把城市交通道路的毛細血管打通, 解決堵車問題, 全面提升人的出行和貨物流通的可達性;改善出行體驗和出行品質,

減少污染排放, 實現交通綠色化。

專家表示, 建設“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綠色智慧、開放共用”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 創新始終是第一動力。 隨著自動駕駛、新能源等技術不斷湧現, 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呈現新態勢, 要密切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 聚焦關鍵技術, 著力在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等領域進行科技研發, 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

本報記者 梅劍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