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居宜居,提升百姓獲得感

3月30日, 常州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員工盧光蘭等1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公租房申請公示, 出現在當地房管部門官方網站上;同一天還公示了兩位在常工作的新就業人員的公租房申請。 通過公示後, 盧光蘭等人將很快實現安居夢。

3月底, 有關我省年內建設116個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的消息引人關注。 安居+宜居, 江蘇正加快人性化、精細化解決群眾住房問題的步伐。

精准保障, 讓更多“新市民”安居

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服裝一分廠縫紉操作工李承霞, 是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

3月進京參會時, 她提交建議——希望進一步打破戶籍限制, 將更多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租房保障範疇。 “2月份調研走訪時, 采菱社區社工張敏就向我反映, 這一片企業比較多, 外來務工人員數量也多, 希望政府部門多推出一些公租房來緩解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 ”李承霞說。

常州住房保障力度大, 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人員已可享受當地公租房保障。 李承霞就是其中受益者, “我曾經入住天甯區采菱公寓的一套公租房, 52平方米、精裝, 月租才300多元, 同樣的房子市場租金750元。 公租房特別得人心, 只要開通天然氣和網路, 就可以拎包入住。 但總體上, 能享受到公租房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還是很有限。 ”

城市外來務工群體龐大,

李承霞提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省住建廳住房保障處副處長汪享生表示, 去年開始江蘇已加大新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公租房保障力度。 3月底省政府分解下達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任務時明確:著力擴大住房保障對城鎮常住人口的覆蓋面, 配合居住證制度實施落實基本住房保障服務, 加快探索構建多層次人才住房政策體系。 穩步降低公租房准入門檻, 把主城區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有序納入住房保障範圍。

江蘇公租房保障已將環衛工、公車司機、青年教師、醫生、護士等列為重點。 “這是‘精准保障’。 全省已有1000多戶環衛工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政策。 我省向各類保障物件提供的公租房房源就近集中,

比如公交司機的公租房就主要集中在公交場站附近。 ”汪享生說。

南京在實物分配的同時, 鼓勵公租房貨幣化保障以擴大政策覆蓋面, 被保障物件通過市場租房, 自己掏70%租金、政府補貼30%租金。 去年南京就向3萬多戶被保障對象發放了租賃補貼。

不過, 由於外來務工人員流動量太大, 保障底數變化也大, 所以並不能像本地戶籍中低收入家庭一樣做到應保盡保。 新就業群體的收入相對穩定, 其住房保障僅是階段性保障, 這也是立足實際的“精准保障”的題中之義, 而這種“雪中送炭”的安居方式有效化解了他們在特定時期的居住難題。

老舊社區更新, 提升城市宜居度

3月底, 2018年南京市老舊社區整治名單出爐。 今年南京市共計畫整治老舊社區192個,

涉及房屋1973幢、居民8.3萬戶, 整治面積625萬平方米, 比去年增長25%。 南京市房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將結合老舊社區整治, 同步推進違建拆除、停車位(停車場、立體車庫)、車棚充電樁、景觀綠地、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等適老宜居建設, 創建20個左右的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

宜居, 需要以“繡花精神”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今年我省首次提出建設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 全年全省共將建設116個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 我省明確, 堅持既有住區改造提升和新建住區完善協調統籌推進——對於新建住區, 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 精細建設打造, 著力滿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現代生活服務需求。 對於既有住區, 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著重優化服務和設施配套, 建立共建共治共用的社區治理機制;對其中2000年前的老舊住區, 要重點整治環境, 補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套短板, 引入物業管理服務, 確保改善提升成效。

在這一過程中, 老舊社區加裝電梯備受關注。 南京今年就明確了“加裝1000部住宅電梯”的硬性任務。 常州去年展開相關試點, 今年上半年將出臺管理辦法, 進一步推動電梯加裝工作。

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矛盾較多, 考驗政府管理智慧。 4月初, 在全省率先展開相關工作試點的南京市玄武區推出“增梯服務2.0計畫”。 據玄武區增梯辦主任薛惠豔介紹, 基本上每部電梯從採購到施工總費用在50萬元左右, 實際操作中這部分錢怎麼收集、存放, 怎麼合理支付才能讓資金更安全、結算更便捷困擾著居民, “我們與銀行合作設立協力廠商資金管理平臺,為每部電梯的建設者開設公共資金專有帳戶,有效避免在費用收取、保管、支付中出現的潛在風險。”

瞄準“更高品質”,增強百姓住房獲得感

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江蘇累計實施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138萬套,農村危房改造累計完成18萬戶,全省超過400萬城鄉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出棚、解危、安居”。

江蘇創新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並納入全省民生幸福工程考核評價體系,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由12.6%提高到22.5%,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從78%提高到92%。同時,積極推進住房租賃試點,探索開展適宜養老住區建設,五年來全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35.2平方米增長到40.3平方米,住房成套率從91.1%上升到94.7%。省統計部門開展的公眾抽樣滿意度調查顯示,全省群眾住房滿意度達到86.6%,位居六大民生體系之首。

但周嵐也坦言,相對於全社會總體居住水準的較快提升,不同群體的住房獲得感、大中小城市的宜居水準仍不平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著力改革創新,推動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

江蘇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在大力推進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基礎上,加快完善和優化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並加快竣工分配,以新市民為重點擴大住房保障對城鎮常住人口的覆蓋,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與之配套的是,將按照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方向,推動建立以農民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特殊群體為受益面的公積金繳存機制。

江蘇將通過新建、配建、改建、收租等方式多管道籌集租賃房源,支援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人口淨流入的城市尤其要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加快建設政府主導的住房租賃服務與監管平臺,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還將研究制定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創建評價標準,指導各地編制老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出臺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指導意見,進行適老化改造等,並將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提升物業服務水準,提高業主滿意度。

“我們與銀行合作設立協力廠商資金管理平臺,為每部電梯的建設者開設公共資金專有帳戶,有效避免在費用收取、保管、支付中出現的潛在風險。”

瞄準“更高品質”,增強百姓住房獲得感

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江蘇累計實施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138萬套,農村危房改造累計完成18萬戶,全省超過400萬城鄉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出棚、解危、安居”。

江蘇創新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並納入全省民生幸福工程考核評價體系,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由12.6%提高到22.5%,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從78%提高到92%。同時,積極推進住房租賃試點,探索開展適宜養老住區建設,五年來全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35.2平方米增長到40.3平方米,住房成套率從91.1%上升到94.7%。省統計部門開展的公眾抽樣滿意度調查顯示,全省群眾住房滿意度達到86.6%,位居六大民生體系之首。

但周嵐也坦言,相對於全社會總體居住水準的較快提升,不同群體的住房獲得感、大中小城市的宜居水準仍不平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著力改革創新,推動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

江蘇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在大力推進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基礎上,加快完善和優化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並加快竣工分配,以新市民為重點擴大住房保障對城鎮常住人口的覆蓋,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與之配套的是,將按照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方向,推動建立以農民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特殊群體為受益面的公積金繳存機制。

江蘇將通過新建、配建、改建、收租等方式多管道籌集租賃房源,支援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人口淨流入的城市尤其要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加快建設政府主導的住房租賃服務與監管平臺,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還將研究制定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創建評價標準,指導各地編制老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出臺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指導意見,進行適老化改造等,並將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提升物業服務水準,提高業主滿意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