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葉秋評測詳解華為 P20 系列上集

外觀

外觀方面真是逃不掉劉海的命運。 咦, 怎麼沒有, 劉海呢, 我精緻的髮型呢?其實橫屏下支援挖口的軟體很少, 效果是這樣的。

如果豎屏也不想看到劉海, 可以在設置中隱藏, 這樣所有軟體都不缺口, 頂部兩塊永遠是黑色狀態列, 而不會根據 app 變色。 有通知條的時候下拉還會感知到。 LCD 不可避免會漏光。

額頭從劉海算寬度約 9.5mm , 非劉海處 4.35mm , 比 Mix2(3.8) 寬。 凹口屏內是對稱的圓形不內陷聽筒和鏡頭, 2400 萬圖元 IMX576 。 多彩呼吸燈和感測器在中間一上一下。

下巴約 11.9mm , 跟額頭怎麼都不對稱。 陶瓷指紋單按鍵。 有 3 種模式。

除了我們說過的單按鍵組合和安卓 3 按鍵以外, 還有一個虛擬觸控條, 相當於單按鍵的邏輯。 這也是為取消下巴做的設計, 保時捷設計版也有。 隱藏呼出很方便。

後蓋也是玻璃材質,康寧官網沒更新幾代,不出意外是 5 代。機身厚度7.8mm(官網7.65) ,鏡頭凸起處 9.1mm ,形成蹺蹺板。重量 165g 。

雙鏡頭分別是 2000 萬圖元黑白, 1/2.78 英寸 IMX318 ,光圈 f/1.6 。主鏡頭 1200 萬彩色, 1/2.3 英寸 IMX380 ,單圖元 1.55um , f/1.8 ,都是 27mm 焦距等效 35mm 。下麵兩個鼻孔是鐳射對焦,再下麵是單 led 閃光燈和色溫感測器。

機身的中框是拋光金屬,整體做了完整弧度。摸上去是一體的。仔細看的話,上下玻璃都銜接了一個塑膠質感的保護圈。

這個保護圈確實大了一點,而且色差明顯。依舊採用傳統的 4 中斷點天線設計。兩上兩下,弧度銜接完美。頂部只有麥克風,沒有紅外線遙控器。

底部對稱麥克風揚聲器和 Type-C ,支援 USB3.1 GEN 1 但要單買線。支援杜比,音質部分再說。

按鍵都在右邊,壓力克數較大,回饋清脆。電源鍵還有紅線標識。

金色不可避免的顯髒。雙玻璃都有疏油層,容易擦拭。但是只有 IP53 級別防水,可阻擋垂直方向 60 度的噴濺水花,最好別洗。有用戶反映機身縫隙過大。

我這台只有鏡頭角這裡可以看到黑色的細縫,能插進塑膠片,這個是背膠薄片。理論上縫隙跟防水沒有必然聯繫,裡面有防水雙面膠。

隨機附送了透明軟膠殼,可以平衡鏡頭凸起。確實廉價了一點,恐怕打油變黃都不可避免。

支援全功能 NFC ,支援讀卡器模式、點對點模式、卡類比模式(華為錢包支付,SIM 卡支付*,HCE支付)。(SIM 卡支付所使用的SIM 卡只能放在SIM1卡槽 )。晶片是 NXP 的,該公司正在被高通收購。

支持抬手人臉解鎖。指紋支付不支援微信。

另外還有 3 色可選,我們到 P20Pro 評測再說結構色。

螢幕

採用 5.8 寸 2244*1080 , rgbw 排列的 LCD 螢幕,來自日本 JDI 。新思科技的 tddi 觸控晶片,用料很不錯。

Rgbw 排列我在 Mate10 評測講解過,採用紅黃綠,紅藍綠排列,每 6 個圖元點少一個藍色,而藍色的面積稍大,不影響整體效果。好處是不加大耗電就能獲得更高亮度,峰值 770 尼特。壞處是子圖元解析度打了一個 1/6 的折扣。Ppi 的 428 乘以根下六分之五。

支援解析度 720 或 1080p ,支援護眼模式。色溫可以全方位隨意調節。色彩有標準和鮮豔, 96%NTSC 色域,支援華為的色彩增益技術 ClariVu2.0 ,明暗和色彩往 HDR 的方向走。其實觀感不止看螢幕硬體,色彩管理可以改變色溫色域,一定程度影響顯示效果。 LCD 的頻閃相對更友好。如果是長時間看手機的人,更推薦 P20 。如果主要是拍照,偶爾看看螢幕, P20Pro 才是更好的選擇。豔麗螢幕可以增益拍照效果。可視角度和拖影都跟其他 JDI 接近,沒有 ito 網格,夏天是功臣。

加入色溫感測器,支援原彩顯示,根據環境光的色溫改變螢幕的色溫,接近紙張的感受。類似蘋果的 true tone 。不過放在桌子上的時候只會翹起一點點,色溫感測器在後面容易擋住。我必須要吐槽的就是快捷開關裡面移除了自動亮度開關,造成了很多不便。

系統的流暢度方面確實不好。安兔兔的網頁流暢度測試跑分比較低。日常也能感到莫名其妙的卡頓。主要的原因是安全考慮。安卓為了安全,可以打開每一個軟體都單獨打開一個虛擬機器來載入。虛擬機器跟系統分離,如果軟體攻擊系統,會攻擊到虛擬機器,被主系統發現,不會直接攻擊到主系統。但是開幾個軟體就相當於打開幾個手機,會卡的要命。還有一種就是在安卓下面開一個虛擬機器,用這個雙層系統來打開軟體或操作。這是三星 S6 開始用的方法,負優化到 S8 都是這個原因, S9 開始,兩個系統就完美融合了,所以很流暢。三星 S9 評測我就說過,三星負優化的歷史畫上了句點。華為從 Mate10 剛剛開始搞負優化,P20 尤其嚴重。

安全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只能多多益善,不能帶來副作用。如果安全和流暢不可兼得,大多數用戶會選擇流暢的。畢竟沒人偷的時候很安全,被駭客盯上再安全都沒用。騰訊高手破解 360 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所有手機都不安全的時候,肯定會優先攻擊更好破解的。三星華為就有優勢。

目前華為的安全性已經有點三星的影子。內核資料不能隨便提取,連電腦拷貝東西的時候息屏會切斷,要重新解鎖。安裝軟體都要掃描。指紋支付只能在手機端完成驗證。不過這也導致微信不能指紋支付,因為微信是把指紋(可加密)上傳到雲端驗證的。在硬體服務軟體的當前,華為想獲得主導權,問題就來了。

性能

970 我在 Mate10 評測中已經說透了。Lpddr4x 加 ufs2.1 。檔案系統是f2fs 加 sdcardfs ,速度非常快,安全性也解決了。鎂光的記憶體三星的快閃記憶體,有可能有其他品牌混用,但是規格是一樣的。

遊戲實測方面,全部最高特效,室溫 27 度背光無風。

2knba18 非常流暢, 60 幀基本穩定。要關閉劉海,否則投籃鍵看得見按不著。

王者榮耀調度非常堅挺。打野單殺的輕場景在 49 到 61 幀非常流暢,大型團戰瘋狂操作還有 35 幀。不低於 30 就算及格。

刺激戰場教我做人了,實在是卡的受不了,看見槍,拖了一下視角就找不到在哪了。

全軍出擊也沒好到哪裡去。我第一次落地成盒就給了 P20 。拿著噴子被手槍打死了。建議開最低特效保幀數。

崩壞 3 也有點可憐。左手處溫度最高 39 度,溫熱還不至於燙手。金屬邊框已經不太親手。雙玻璃加雙塑膠保護圈的保溫能力可能給夏天帶來很大挑戰。

壓力測試, CPU 最高 59 度並不高,機身最高 50 度,非常燙手。注意這是壓力測試,日常最高溫度出現在拍照的時候 42 度。沒有超過 45 度低溫燙傷的及格線。

充電晶片是德州儀器,美國公司,不是山東德州啊,它不是賣扒雞的。德國萊茵認證非常的細膩。實測電池大概 34 度的時候可以達到最大功率。息屏21w,亮屏 22w 。但是電池溫度到 36 度就掉到 15w ,一亮屏馬上掉到 10w 。正常充會電,電池很容易有 36 度,這代表最高功率只有開始的一小會而已。確實太保守了。而且功率還不是以度為單位,而是非常細膩的不斷調節。我只是大概的摸了一下規律。

續航

續航表現一般,我關閉了電池優化,用 1080p 杜比測試。

8小時待機 8%

1小時耗電

100%亮度圖片14%

0%亮度10%音量線上視頻 14%

80%亮度音量王者榮耀 30%

信號

華為 P20 的 LTE 前端模組是 Skyworks (美國), WiFi/BT 晶片是 Cypress (美國)。970 是 4.5GLTE ,最高 5CA , Cat.18 頻寬 1.2Gbps 。實際存疑。

雙卡雙待雙 4G 單通,不支持 SD 卡擴展,不支持雙電信。 VOLTE 高清通話暫時只支援移動。後續會升級。支持同卡通話不斷網,頻段也沒有出現閹割。

主卡:LTE FDD:B1/2/3/4/5/6/7/8/9/12/17/19/20;

TD-LTE:B34/38/39/40/41(2545~2655 MHz) ;

UMTS(WCDMA)/HSPA+/DC-HSDPA:B1/2/4/5/6/8/19;

TD-SCDMA:B34/39;

CDMA(主副卡二選一):BC0(800MHz)(僅限中國電信(中國大陸+澳門));

GSM/EDGE:850/900/1800/1900 MHz 。

副卡: LTE FDD:B1/2/3/4/5/6/7/8/9/12/17/19/20;

TD-LTE:B34/38/39/40/41(2545~2655 MHz);

UMTS(WCDMA):B1/2/4/5/6/8/19 ;

TD-SCDMA:不支持 CDMA: BC0(800MHz)(僅限中國電信(中國大陸+澳門));

GSM/EDGE:850/900/1800/1900 MHz

Wi-fi 支持 802.11 a/b/g/n/ac 。雙天線, 2T2R 最高 866Mbps (5G)。我這裡的實測比 S9+ 還好。支援 WiFi 熱點橋,最多連接 8 個。

藍牙 4.2 支持支持 aptX ,支持 aptX HD 、 LDAC 無損和 HWA 。在無損的基礎上增強了穩定性(下集詳解)。不過目前還沒有支持 HWA(LDHC) 的設備讓我測試。

AptX HD, LDAC , LDHC 是一個音質級別。然後是 aptX , 然後是 SBC , AAC 。

LHDC 的思路跟 LDAC 類似, LHDC 編碼協定可以在播放 44k1-96khz 的pcm 檔的時,編碼自動跟隨檔取樣速率。 LDAC 是全域 SRC 到 24/96 再編碼。這樣穩定性和延遲都會改良。一般發射端免費,接收端收費。HWA 不知道是不是全免。

音質

使用索尼 1abt 。 LDAC 最高效果依然穩定。基本是耳機藍牙的最佳效果。

有線還是 970 那套,效果還行,稍顯疲軟,分離度不太好,低頻顯得渾濁。高頻有一些毛刺感。而 DAC 的音訊線提升也不明顯,顯示為非認證的耳機。

揚聲器支持杜比,而且無法關閉。但是實際體驗並不好。揚聲器最高 95 分貝,聽筒 75 才分貝,聽著就是一面倒。 Pro 才是超線性揚聲器。

拍照

Bsi cmos ,參數開頭就說過了。支援 4 對焦系統,鐳射對焦、深度對焦(雙鏡頭對焦)、相位對焦、反差對焦。Mate10 評測我們詳細分析過各種情況下的用處。原理不重複,只說結果。鐳射無懼弱光,但距離短,需要碰到對焦物體。相位對焦怕弱光,綜合起來還不錯。可以看到一些對焦點,這是 4D 預測對焦功能,同時還有零延時快門相互配合。息屏抓拍只需要 0.3s ,智慧抓拍的系統可以說很強了。

比如我在馬路上抓拍來往的車輛。P20 幾乎全部拍到, S9+ 全部發糊。抱歉給這個小夥子打個碼,這種行為非常不提倡。

夜間的話可以看出快門是隨時在變化的,說明預測在工作。最好的拍攝運動軌跡單一的物體。比如我這個蛇皮走位的手就無法預測了。不如全圖元雙核對焦的能力。

其餘的功能我們簡單過一遍。支援動態照片和鮮豔柔和模式,注意這個象徵徠卡調色的模式在不同的模式裡面都能用,但是跟 AI 識別衝突。 AI 場景包含了徠卡模式。並且可以開啟所有的模 式。可能會突然識別成夜景模式或者人像模式。識別錯誤的話可以關閉掉。

大光圈模式可以調節虛化的效果,只是模擬光圈,不是真的光圈。預覽圖和最終成像是不一樣的,需要進行計算。

人像模式支援虛化和美顏。還可以使用 3D 光。可惜你們的老婆識別不了,就只能看看官網的圖片了。

錄影同樣支援鮮豔和柔和模式,慢動作支援 720p960 幀。 P20pro 再展開。

專業模式 ISO 支援 50 到 3200 ,快門支持 1/4000 到 30 秒,當然不是真的一次性曝光。手動對焦不支持峰值對焦和放大鏡對焦。白平衡支持無極調節。同時支持 RAW 格式。 HDR 模式被單獨放在了一個模式裡面,我用 AI 並沒有觸發過,貌似不太積極。有可能華為是希望把 HDR 和其他模式融合在一起,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餘的像水平儀,魅我這些功能就不重複了。黑白模式被做完整了,就是獨立使用副鏡頭的模式。我們榮耀 9 評測說過,華為的黑白鏡頭幹 4 件事。變焦,對焦, 2000 萬圖元合成,以及黑白模式。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黑白鏡頭對 1200 萬圖元成像幾乎沒有作用,對 2000 萬圖元有很大作用。

AR的話需要下穀歌的 ARcore 和其他 app 。自帶的就這麼一個手勢功能,可以撩妹。不過用一次就感覺太中二了。

還有支持長按呼出對焦與測光分離,之前介紹過。整個拍照我們就先簡單的到這,正餐還是在 Pro 評測上。

首先是實驗室場景, 1000 勒克斯充足光照。華為顯得暗一些,壓制高光也是華為跟徠卡合作定下的風格。

放大到 100% 可以看到三星 S9+ 銳化明顯,線條精緻,材質紋理被輕微塗抹銳化,失真不明顯。 P20 幾乎看不出銳化的痕跡,很有風景的朦朧感。當然文字解析力稍低。

換成 2000 萬圖元沒有肉眼可見的劣化,還是不錯的。未免意外,我們都選擇1200 萬圖元。

弱光 2 勒克斯三星 S9+ 更亮。可以看到右下角的色板細節是三星更多,包括屏風的暗處細節。而且色彩也更加的鮮豔。華為還是偏灰色了。但是三星的噪點更誇張,線條已經不直了。華為稍好一點。

參數上華為的明顯吃虧,能有這樣的表現說明降噪信心充足。更讓我們期待pro 的表現。這是華為自動模式不觸發 ai 下的最慢快門。而三星是 1/4s 還綽綽有餘。

說到這裡要插一下防抖。 P20 是沒有光學防抖的,而是用 AIS 防抖,其實就是加入 ai 演算法的電子防抖。我在榮耀7評測中暢想過華為未來的防抖,就是智慧把每一幀拖到原始幀的最高度重合,糊的嚴重的幀丟掉,用複製的方法智慧補幀。 3 年前沒有 AI 演算法,而這恰恰是華為今天的做法。看著自己的幻想變成現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以看到我分別模擬 6 軸和步行顫抖兩個場景。華為切了一圈視野,顫抖的時候有明顯的拖影痕跡,畫質受到了影響,當然 AIS 最大的優勢是在超級夜景。

這是我原地踏步手持夜景模式, 4s 只是輕微抖動。模擬 6 軸顫抖也不嚴重。這讓超級夜景大大的可用了。

夜景模式晚上使用有奇效,可以拋棄 HDR 模式。這可能也是華為淡化 aiHDR 的原因。 HDR 缺乏層次感,右上角還出現了斑點。夜景模式的高光字完全清晰,暗部細節的層次感也非常出色。

還記得這是我第一次用華為的超級夜景。時如白駒過隙,真是白雲蒼狗,刹那芳華,彈指鶴髮。

實際上夜景模式和 HDR 都能選擇鮮豔和柔和模式,具體是不是適合要根據不同的場景。由你的審美來判斷。 HDR 模式可能就不太合適。

如果是拿華為自動跟三星對比,三星顏色更漂亮,細節也更精緻。

而拿華為的夜景模式跟三星的自動對比,華為的動態範圍就爆表了。幾乎沒有夜晚的概念,跟傍晚差不多。雖然說失真,但是對比太震撼。

拿出三星夜間很少自動啟動的 HDR 跟華為的夜景模式對比。三星猛一看亮度高,色彩也不錯,暗處細節都很好。但是亮處發光字曝光了。其實就算寬容度更高的相機,也很難做到這樣的高光壓制。可以說軟體演算法在條件不苛刻的時候主宰了勝負。

而苛刻的時候就是固定快門需求。長了怕抖和短了怕暗。這兩個都是在我腿上,專業模式固定參數,只有呼吸脈搏和輕微的風。三星明顯更穩,色溫偏暖,華為偏冷。這種情況 AIS 是沒用的。

基本的硬體能力大家已經有比較清晰的瞭解了。再補充一下鏡片沖光消光和最近對焦距離,都是三星要更出色。

樣張部分我傾向於選擇苛刻一點的場景,為了探手機能力的低。其實懂攝影的都知道避免豔陽高照和伸手不見五指。晨光熹微,夕陽西下,曉風殘月,亭臺樓閣才是采風場景。我主要希望消費者了解手機的水準,對比自己的需求,自己思考。而不是加了很多特技 duang 。消費者買了以後說為什麼你拍這麼漂亮,我拍不出這麼漂亮。那他們會罵我。我可以,你就一定可以。因此補充一些基礎的自動模式拍攝。

很明顯有明暗場景的時候,三星的暗處都更亮,多幀合成能力更好。而華為的HDR 即便開啟也不給力,需要點擊暗處對焦測光,才能提升,但是亮處又容易過爆。

其實華為白天都不用給誰比,自己跟自己比差距就很大。評測選擇什麼樣的場景會直接決定結果。想怎麼帶節奏都是可以的。

閃光燈是三星更亮

總結

上半集說到這裡就可以了,主要是給大家開開胃,好上正餐。總的來說, P20 的外觀不錯,性能散熱是個麻煩。螢幕出色,音質拍照一般,屬於正常反覆運算, pro 的效果會完全不同。安全性這方面,有利有弊。消費者肯定優先便捷,但是我依然支持華為。細心的小夥伴都發現了,這期我把外國公司的硬體都說了出來。國產離國產還有很大距離。但是我絕對不會因此對消費者隱瞞。卡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期待進一步的優化。我相信 S9 給我的驚喜會在華為身上重現。三星的負優化已經學到了,可以說是自斷一臂。期待斷劍重鑄,王者歸來。

隱藏呼出很方便。

後蓋也是玻璃材質,康寧官網沒更新幾代,不出意外是 5 代。機身厚度7.8mm(官網7.65) ,鏡頭凸起處 9.1mm ,形成蹺蹺板。重量 165g 。

雙鏡頭分別是 2000 萬圖元黑白, 1/2.78 英寸 IMX318 ,光圈 f/1.6 。主鏡頭 1200 萬彩色, 1/2.3 英寸 IMX380 ,單圖元 1.55um , f/1.8 ,都是 27mm 焦距等效 35mm 。下麵兩個鼻孔是鐳射對焦,再下麵是單 led 閃光燈和色溫感測器。

機身的中框是拋光金屬,整體做了完整弧度。摸上去是一體的。仔細看的話,上下玻璃都銜接了一個塑膠質感的保護圈。

這個保護圈確實大了一點,而且色差明顯。依舊採用傳統的 4 中斷點天線設計。兩上兩下,弧度銜接完美。頂部只有麥克風,沒有紅外線遙控器。

底部對稱麥克風揚聲器和 Type-C ,支援 USB3.1 GEN 1 但要單買線。支援杜比,音質部分再說。

按鍵都在右邊,壓力克數較大,回饋清脆。電源鍵還有紅線標識。

金色不可避免的顯髒。雙玻璃都有疏油層,容易擦拭。但是只有 IP53 級別防水,可阻擋垂直方向 60 度的噴濺水花,最好別洗。有用戶反映機身縫隙過大。

我這台只有鏡頭角這裡可以看到黑色的細縫,能插進塑膠片,這個是背膠薄片。理論上縫隙跟防水沒有必然聯繫,裡面有防水雙面膠。

隨機附送了透明軟膠殼,可以平衡鏡頭凸起。確實廉價了一點,恐怕打油變黃都不可避免。

支援全功能 NFC ,支援讀卡器模式、點對點模式、卡類比模式(華為錢包支付,SIM 卡支付*,HCE支付)。(SIM 卡支付所使用的SIM 卡只能放在SIM1卡槽 )。晶片是 NXP 的,該公司正在被高通收購。

支持抬手人臉解鎖。指紋支付不支援微信。

另外還有 3 色可選,我們到 P20Pro 評測再說結構色。

螢幕

採用 5.8 寸 2244*1080 , rgbw 排列的 LCD 螢幕,來自日本 JDI 。新思科技的 tddi 觸控晶片,用料很不錯。

Rgbw 排列我在 Mate10 評測講解過,採用紅黃綠,紅藍綠排列,每 6 個圖元點少一個藍色,而藍色的面積稍大,不影響整體效果。好處是不加大耗電就能獲得更高亮度,峰值 770 尼特。壞處是子圖元解析度打了一個 1/6 的折扣。Ppi 的 428 乘以根下六分之五。

支援解析度 720 或 1080p ,支援護眼模式。色溫可以全方位隨意調節。色彩有標準和鮮豔, 96%NTSC 色域,支援華為的色彩增益技術 ClariVu2.0 ,明暗和色彩往 HDR 的方向走。其實觀感不止看螢幕硬體,色彩管理可以改變色溫色域,一定程度影響顯示效果。 LCD 的頻閃相對更友好。如果是長時間看手機的人,更推薦 P20 。如果主要是拍照,偶爾看看螢幕, P20Pro 才是更好的選擇。豔麗螢幕可以增益拍照效果。可視角度和拖影都跟其他 JDI 接近,沒有 ito 網格,夏天是功臣。

加入色溫感測器,支援原彩顯示,根據環境光的色溫改變螢幕的色溫,接近紙張的感受。類似蘋果的 true tone 。不過放在桌子上的時候只會翹起一點點,色溫感測器在後面容易擋住。我必須要吐槽的就是快捷開關裡面移除了自動亮度開關,造成了很多不便。

系統的流暢度方面確實不好。安兔兔的網頁流暢度測試跑分比較低。日常也能感到莫名其妙的卡頓。主要的原因是安全考慮。安卓為了安全,可以打開每一個軟體都單獨打開一個虛擬機器來載入。虛擬機器跟系統分離,如果軟體攻擊系統,會攻擊到虛擬機器,被主系統發現,不會直接攻擊到主系統。但是開幾個軟體就相當於打開幾個手機,會卡的要命。還有一種就是在安卓下面開一個虛擬機器,用這個雙層系統來打開軟體或操作。這是三星 S6 開始用的方法,負優化到 S8 都是這個原因, S9 開始,兩個系統就完美融合了,所以很流暢。三星 S9 評測我就說過,三星負優化的歷史畫上了句點。華為從 Mate10 剛剛開始搞負優化,P20 尤其嚴重。

安全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只能多多益善,不能帶來副作用。如果安全和流暢不可兼得,大多數用戶會選擇流暢的。畢竟沒人偷的時候很安全,被駭客盯上再安全都沒用。騰訊高手破解 360 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所有手機都不安全的時候,肯定會優先攻擊更好破解的。三星華為就有優勢。

目前華為的安全性已經有點三星的影子。內核資料不能隨便提取,連電腦拷貝東西的時候息屏會切斷,要重新解鎖。安裝軟體都要掃描。指紋支付只能在手機端完成驗證。不過這也導致微信不能指紋支付,因為微信是把指紋(可加密)上傳到雲端驗證的。在硬體服務軟體的當前,華為想獲得主導權,問題就來了。

性能

970 我在 Mate10 評測中已經說透了。Lpddr4x 加 ufs2.1 。檔案系統是f2fs 加 sdcardfs ,速度非常快,安全性也解決了。鎂光的記憶體三星的快閃記憶體,有可能有其他品牌混用,但是規格是一樣的。

遊戲實測方面,全部最高特效,室溫 27 度背光無風。

2knba18 非常流暢, 60 幀基本穩定。要關閉劉海,否則投籃鍵看得見按不著。

王者榮耀調度非常堅挺。打野單殺的輕場景在 49 到 61 幀非常流暢,大型團戰瘋狂操作還有 35 幀。不低於 30 就算及格。

刺激戰場教我做人了,實在是卡的受不了,看見槍,拖了一下視角就找不到在哪了。

全軍出擊也沒好到哪裡去。我第一次落地成盒就給了 P20 。拿著噴子被手槍打死了。建議開最低特效保幀數。

崩壞 3 也有點可憐。左手處溫度最高 39 度,溫熱還不至於燙手。金屬邊框已經不太親手。雙玻璃加雙塑膠保護圈的保溫能力可能給夏天帶來很大挑戰。

壓力測試, CPU 最高 59 度並不高,機身最高 50 度,非常燙手。注意這是壓力測試,日常最高溫度出現在拍照的時候 42 度。沒有超過 45 度低溫燙傷的及格線。

充電晶片是德州儀器,美國公司,不是山東德州啊,它不是賣扒雞的。德國萊茵認證非常的細膩。實測電池大概 34 度的時候可以達到最大功率。息屏21w,亮屏 22w 。但是電池溫度到 36 度就掉到 15w ,一亮屏馬上掉到 10w 。正常充會電,電池很容易有 36 度,這代表最高功率只有開始的一小會而已。確實太保守了。而且功率還不是以度為單位,而是非常細膩的不斷調節。我只是大概的摸了一下規律。

續航

續航表現一般,我關閉了電池優化,用 1080p 杜比測試。

8小時待機 8%

1小時耗電

100%亮度圖片14%

0%亮度10%音量線上視頻 14%

80%亮度音量王者榮耀 30%

信號

華為 P20 的 LTE 前端模組是 Skyworks (美國), WiFi/BT 晶片是 Cypress (美國)。970 是 4.5GLTE ,最高 5CA , Cat.18 頻寬 1.2Gbps 。實際存疑。

雙卡雙待雙 4G 單通,不支持 SD 卡擴展,不支持雙電信。 VOLTE 高清通話暫時只支援移動。後續會升級。支持同卡通話不斷網,頻段也沒有出現閹割。

主卡:LTE FDD:B1/2/3/4/5/6/7/8/9/12/17/19/20;

TD-LTE:B34/38/39/40/41(2545~2655 MHz) ;

UMTS(WCDMA)/HSPA+/DC-HSDPA:B1/2/4/5/6/8/19;

TD-SCDMA:B34/39;

CDMA(主副卡二選一):BC0(800MHz)(僅限中國電信(中國大陸+澳門));

GSM/EDGE:850/900/1800/1900 MHz 。

副卡: LTE FDD:B1/2/3/4/5/6/7/8/9/12/17/19/20;

TD-LTE:B34/38/39/40/41(2545~2655 MHz);

UMTS(WCDMA):B1/2/4/5/6/8/19 ;

TD-SCDMA:不支持 CDMA: BC0(800MHz)(僅限中國電信(中國大陸+澳門));

GSM/EDGE:850/900/1800/1900 MHz

Wi-fi 支持 802.11 a/b/g/n/ac 。雙天線, 2T2R 最高 866Mbps (5G)。我這裡的實測比 S9+ 還好。支援 WiFi 熱點橋,最多連接 8 個。

藍牙 4.2 支持支持 aptX ,支持 aptX HD 、 LDAC 無損和 HWA 。在無損的基礎上增強了穩定性(下集詳解)。不過目前還沒有支持 HWA(LDHC) 的設備讓我測試。

AptX HD, LDAC , LDHC 是一個音質級別。然後是 aptX , 然後是 SBC , AAC 。

LHDC 的思路跟 LDAC 類似, LHDC 編碼協定可以在播放 44k1-96khz 的pcm 檔的時,編碼自動跟隨檔取樣速率。 LDAC 是全域 SRC 到 24/96 再編碼。這樣穩定性和延遲都會改良。一般發射端免費,接收端收費。HWA 不知道是不是全免。

音質

使用索尼 1abt 。 LDAC 最高效果依然穩定。基本是耳機藍牙的最佳效果。

有線還是 970 那套,效果還行,稍顯疲軟,分離度不太好,低頻顯得渾濁。高頻有一些毛刺感。而 DAC 的音訊線提升也不明顯,顯示為非認證的耳機。

揚聲器支持杜比,而且無法關閉。但是實際體驗並不好。揚聲器最高 95 分貝,聽筒 75 才分貝,聽著就是一面倒。 Pro 才是超線性揚聲器。

拍照

Bsi cmos ,參數開頭就說過了。支援 4 對焦系統,鐳射對焦、深度對焦(雙鏡頭對焦)、相位對焦、反差對焦。Mate10 評測我們詳細分析過各種情況下的用處。原理不重複,只說結果。鐳射無懼弱光,但距離短,需要碰到對焦物體。相位對焦怕弱光,綜合起來還不錯。可以看到一些對焦點,這是 4D 預測對焦功能,同時還有零延時快門相互配合。息屏抓拍只需要 0.3s ,智慧抓拍的系統可以說很強了。

比如我在馬路上抓拍來往的車輛。P20 幾乎全部拍到, S9+ 全部發糊。抱歉給這個小夥子打個碼,這種行為非常不提倡。

夜間的話可以看出快門是隨時在變化的,說明預測在工作。最好的拍攝運動軌跡單一的物體。比如我這個蛇皮走位的手就無法預測了。不如全圖元雙核對焦的能力。

其餘的功能我們簡單過一遍。支援動態照片和鮮豔柔和模式,注意這個象徵徠卡調色的模式在不同的模式裡面都能用,但是跟 AI 識別衝突。 AI 場景包含了徠卡模式。並且可以開啟所有的模 式。可能會突然識別成夜景模式或者人像模式。識別錯誤的話可以關閉掉。

大光圈模式可以調節虛化的效果,只是模擬光圈,不是真的光圈。預覽圖和最終成像是不一樣的,需要進行計算。

人像模式支援虛化和美顏。還可以使用 3D 光。可惜你們的老婆識別不了,就只能看看官網的圖片了。

錄影同樣支援鮮豔和柔和模式,慢動作支援 720p960 幀。 P20pro 再展開。

專業模式 ISO 支援 50 到 3200 ,快門支持 1/4000 到 30 秒,當然不是真的一次性曝光。手動對焦不支持峰值對焦和放大鏡對焦。白平衡支持無極調節。同時支持 RAW 格式。 HDR 模式被單獨放在了一個模式裡面,我用 AI 並沒有觸發過,貌似不太積極。有可能華為是希望把 HDR 和其他模式融合在一起,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餘的像水平儀,魅我這些功能就不重複了。黑白模式被做完整了,就是獨立使用副鏡頭的模式。我們榮耀 9 評測說過,華為的黑白鏡頭幹 4 件事。變焦,對焦, 2000 萬圖元合成,以及黑白模式。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黑白鏡頭對 1200 萬圖元成像幾乎沒有作用,對 2000 萬圖元有很大作用。

AR的話需要下穀歌的 ARcore 和其他 app 。自帶的就這麼一個手勢功能,可以撩妹。不過用一次就感覺太中二了。

還有支持長按呼出對焦與測光分離,之前介紹過。整個拍照我們就先簡單的到這,正餐還是在 Pro 評測上。

首先是實驗室場景, 1000 勒克斯充足光照。華為顯得暗一些,壓制高光也是華為跟徠卡合作定下的風格。

放大到 100% 可以看到三星 S9+ 銳化明顯,線條精緻,材質紋理被輕微塗抹銳化,失真不明顯。 P20 幾乎看不出銳化的痕跡,很有風景的朦朧感。當然文字解析力稍低。

換成 2000 萬圖元沒有肉眼可見的劣化,還是不錯的。未免意外,我們都選擇1200 萬圖元。

弱光 2 勒克斯三星 S9+ 更亮。可以看到右下角的色板細節是三星更多,包括屏風的暗處細節。而且色彩也更加的鮮豔。華為還是偏灰色了。但是三星的噪點更誇張,線條已經不直了。華為稍好一點。

參數上華為的明顯吃虧,能有這樣的表現說明降噪信心充足。更讓我們期待pro 的表現。這是華為自動模式不觸發 ai 下的最慢快門。而三星是 1/4s 還綽綽有餘。

說到這裡要插一下防抖。 P20 是沒有光學防抖的,而是用 AIS 防抖,其實就是加入 ai 演算法的電子防抖。我在榮耀7評測中暢想過華為未來的防抖,就是智慧把每一幀拖到原始幀的最高度重合,糊的嚴重的幀丟掉,用複製的方法智慧補幀。 3 年前沒有 AI 演算法,而這恰恰是華為今天的做法。看著自己的幻想變成現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以看到我分別模擬 6 軸和步行顫抖兩個場景。華為切了一圈視野,顫抖的時候有明顯的拖影痕跡,畫質受到了影響,當然 AIS 最大的優勢是在超級夜景。

這是我原地踏步手持夜景模式, 4s 只是輕微抖動。模擬 6 軸顫抖也不嚴重。這讓超級夜景大大的可用了。

夜景模式晚上使用有奇效,可以拋棄 HDR 模式。這可能也是華為淡化 aiHDR 的原因。 HDR 缺乏層次感,右上角還出現了斑點。夜景模式的高光字完全清晰,暗部細節的層次感也非常出色。

還記得這是我第一次用華為的超級夜景。時如白駒過隙,真是白雲蒼狗,刹那芳華,彈指鶴髮。

實際上夜景模式和 HDR 都能選擇鮮豔和柔和模式,具體是不是適合要根據不同的場景。由你的審美來判斷。 HDR 模式可能就不太合適。

如果是拿華為自動跟三星對比,三星顏色更漂亮,細節也更精緻。

而拿華為的夜景模式跟三星的自動對比,華為的動態範圍就爆表了。幾乎沒有夜晚的概念,跟傍晚差不多。雖然說失真,但是對比太震撼。

拿出三星夜間很少自動啟動的 HDR 跟華為的夜景模式對比。三星猛一看亮度高,色彩也不錯,暗處細節都很好。但是亮處發光字曝光了。其實就算寬容度更高的相機,也很難做到這樣的高光壓制。可以說軟體演算法在條件不苛刻的時候主宰了勝負。

而苛刻的時候就是固定快門需求。長了怕抖和短了怕暗。這兩個都是在我腿上,專業模式固定參數,只有呼吸脈搏和輕微的風。三星明顯更穩,色溫偏暖,華為偏冷。這種情況 AIS 是沒用的。

基本的硬體能力大家已經有比較清晰的瞭解了。再補充一下鏡片沖光消光和最近對焦距離,都是三星要更出色。

樣張部分我傾向於選擇苛刻一點的場景,為了探手機能力的低。其實懂攝影的都知道避免豔陽高照和伸手不見五指。晨光熹微,夕陽西下,曉風殘月,亭臺樓閣才是采風場景。我主要希望消費者了解手機的水準,對比自己的需求,自己思考。而不是加了很多特技 duang 。消費者買了以後說為什麼你拍這麼漂亮,我拍不出這麼漂亮。那他們會罵我。我可以,你就一定可以。因此補充一些基礎的自動模式拍攝。

很明顯有明暗場景的時候,三星的暗處都更亮,多幀合成能力更好。而華為的HDR 即便開啟也不給力,需要點擊暗處對焦測光,才能提升,但是亮處又容易過爆。

其實華為白天都不用給誰比,自己跟自己比差距就很大。評測選擇什麼樣的場景會直接決定結果。想怎麼帶節奏都是可以的。

閃光燈是三星更亮

總結

上半集說到這裡就可以了,主要是給大家開開胃,好上正餐。總的來說, P20 的外觀不錯,性能散熱是個麻煩。螢幕出色,音質拍照一般,屬於正常反覆運算, pro 的效果會完全不同。安全性這方面,有利有弊。消費者肯定優先便捷,但是我依然支持華為。細心的小夥伴都發現了,這期我把外國公司的硬體都說了出來。國產離國產還有很大距離。但是我絕對不會因此對消費者隱瞞。卡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期待進一步的優化。我相信 S9 給我的驚喜會在華為身上重現。三星的負優化已經學到了,可以說是自斷一臂。期待斷劍重鑄,王者歸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