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遺忘的歲月中拯救一段友情 安妮與筆友珍貴信件被展出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4月23日刊登題為《被遺忘的安妮信件》的文章, 作者為哈恩·馬丁內斯·阿倫斯。 文章摘編如下:

只要讀一讀安妮·弗蘭克的故事或只是盯著她的笑容看, 就足以讓人想起奧斯威辛集中營和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無盡恐怖。 在無數次被講述的故事中, 她的一生是回憶的不竭來源, 但也會帶來驚喜。

幾十年來, 鮮為人知的細節不斷出現。 其中最不為人所知事情隱藏在美國愛荷華州的丹維爾。 在那裡, 安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她曾與那裡的一個女孩有過書信往來。

幸運的是, 這些信件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最近, 這個小城鎮希望通過展出這些珍貴信件的複製品, 以從遺忘的歲月中拯救一段可歌可泣的友誼。

安妮·弗蘭克

1939年底, 丹維爾一所中學的教師比爾迪·馬修斯聯繫了阿姆斯特丹的蒙台梭利學校, 以啟動兩所學校學生之間的書信交流。

比爾迪每年都會借旅行之機把本校學生的手寫信件帶到國外, 並將有交流意向學校的學生名單帶回丹維爾, 她希望以此推動跨地域、跨文化交流。 在比爾迪從阿姆斯特丹帶回的名單中, 10歲的朱亞妮塔·瓦格納選擇了一個與她同齡的女孩。 她的名字就是安妮·弗蘭克。

朱亞妮塔給安妮寫了一封簡短的信, 說她與母親和妹妹貝蒂安一起生活在農場裡。 密西西比河離她家不遠。 她的父親已經去世了。

回信是英文的, 一共294個單詞, 日期是1940年4月29日。 在回信中, 安妮介紹了她的家庭情況, 說自己與父母、姐姐和祖母一起生活。 她還希望朱亞妮塔能寄一張照片過來, 讓自己看一看她長什麼模樣。

信的署名是“您的荷蘭朋友”。 安妮還附上了一張阿姆斯特丹的明信片。

在隨後的通信中, 安妮與朱亞妮塔分享了自己的愛好——收集明信片。 安妮從未告訴筆友, 她和家人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到荷蘭, 也沒提過她是猶太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事情。 這是一個女孩寫給另一個女孩的信, 也是一個世界寫給另一個世界的信。

二戰爆發後, 兩位筆友的通信中斷了。 朱亞妮塔急切地想知道安妮及家人的境況如何, 但她再也沒有收到回信。 隨著德國入侵荷蘭, 安妮一家再次落入納粹的魔掌。

《安妮日記一書封面》

父親失去了工作, 安妮和姐姐被送入猶太人學校。 他們被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騎自行車, 也不能去電影院、劇院和公園。 父親決定把家人藏起來, 並打造了“隱秘空間”。 後來發生的事情眾人皆知, 《安妮日記》使安妮·弗蘭克成為不朽的形象。

二戰結束後, 朱亞妮塔繼續給安妮寫信。 安妮的父親回復了她, 講述了他們一家的經歷和安妮的下落。

此後多年間,

朱亞妮塔和貝蒂安一直保存著這些信件。 直到1988年, 她們決定將信件拍賣。 匿名買家以1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4萬元——本網注)將這些信買了下來, 隨後捐贈給洛杉磯的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如今, 這些信的原件依然保存在那裡。 (編譯/田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