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趙德奎:石山裡養出“富貴魚”

天等是大石山區, 發展種養業面臨諸多問題。 然而, 有人偏偏不信這個邪, 硬生生地用一畝多的“地”, 養起魚來, 而且養得有聲有色。

在天等小山鄉龍哨村果按屯龍嘯牧歌養殖基地, 傳統的養魚方式在這裡難覓蹤跡, 取而代之的是整齊擺放的15個智能養殖箱, 占地只有800多平方米。 養殖的也並非一般的魚類, 而是高營養、高經濟價值的特種羅非魚。

“這些箱子看起來普通, 可是大有學問呢。 我們通過抽取深層地下水, 經過微生物淨化後, 利用排灌系統, 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水迴圈, 整個系統可控、安全而高效。

”龍嘯牧歌養殖基地負責人趙德奎自豪地說。

更讓人稱奇的是, 這裡的羅非魚價格達每公斤60元, 是普通羅非魚價格的好幾倍, 卻遠銷到南寧和外省, 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為什麼能夠賣得這麼貴, 它們吃的是什麼?”記者不禁感到好奇。

“我們的羅非魚苗是由自治區水產科學院提供的優質魚苗, 並由專業科技公司提供的由巴馬火麻、巴西蚯蚓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營養配方飼料, 加上24小時優質的地下水供應和科學的養殖手段, 確保了魚的品質。 ”趙德奎說。

2017年9月以前, 趙德奎還是一個在天等做工程的“包工頭”。 只是他早年輾轉各地, 在外務工, 也算是個見多識廣的人。

這幾年, 政府一直鼓勵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讓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恰巧一個朋友打算引進全智慧迴圈水生態養魚項目, 主打健康、綠色食品, 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事肯定能成。 ”趙德奎說, 如今人們格外重視食品安全, 優質的產品自然不愁銷路。

2017年9月, 龍嘯牧歌有限公司成立, 趙德奎任總經理。 實幹加巧幹, 不過一個月, 龍嘯牧歌養殖基地便建立起來了。

“現在我們只需按時投放魚料, 其餘基本實現了智慧養殖。 ”趙德奎說, 以前, 養魚是“靠天吃飯”, 如今, 與普通養魚方式相比, 用智慧養殖箱養魚, 能有效抵禦洪水、異常天氣的影響。

趙德奎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個養殖箱養殖一批就能

養羅非魚2000尾左右, 可產出3000多斤, 一年可以養四批。 現今按市場價每公斤60元算, 除去成本後, 還有著較大的利潤空間。

一人富不算富。 如今, 趙德奎還成立了廣西天等龍嘯牧歌合作社, 吸納了41戶貧困戶入股。 “貧困戶只需用扶貧貼息貸款入股, 第一年按入股資金的8%分紅, 以後逐漸遞增, 到期後返還本金, 而且收入不受企業經營狀況影響。 ”趙德奎說。

龍嘯牧歌養殖基地還解決了一些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我在基地負責給魚餵料, 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 加上分紅, 今年脫貧不是問題。 ”天等龍茗鎮橋皮村梁碧偉臉上堆滿了笑容。

“基地目前已經投入了300多萬元進行建設, 以後還打算擴大規模, 力爭在天等建起1000個智能養殖箱, 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趙德奎說, 智慧養魚不靠天、占地小, 適應性強, 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