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消費者餐飲習慣變遷

近日, 消費者餐飲習慣變遷資料引發討論關注, 資料顯示,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吃得飽”、“吃得好”等消費者的基礎訴求被滿足,

消費者飲食結構正向健康化和品質化的方向轉變, “吃得健康”正在成為下一個消費需求點, 而在精准全面的餐飲大資料分析背後作為支撐的, 是美團點評14年來積累的6億使用者資料。

美團點評CEO 王興表示, 當下“互聯網+傳統產業”的重心已經從廣度和用戶量的增長轉變為對行業潛在價值的深度開發, 幫助傳統商戶和行業做到它們自身難以做到的事才是“下半場”真正的主旋律。

“叫個外賣”成國人就餐第三常態

健康餐成流行新趨勢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讓許多生活服務變得觸手可得, 外賣訂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隨著消費升級和網路訂餐服務的成熟, “叫個外賣”成為繼“在家做飯”和“到店堂食”之後, 國人就餐的“第三種常態”。

美團點評的資料顯示, 從用戶維度來看, 目前, 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 而在這些外賣“吃貨”中, 有近一半的人每週叫外賣超過3次。 外賣消費已經超出“正餐”、“吃飯”這些範疇, 變得更加多元化。

以美團外賣為例, 有25%的訂單量產生在非正餐時段:夜宵、早餐、燒烤、下午茶深受外賣吃貨青睞, 甚至鮮花、水果、日用品等等都是外賣平臺上熱銷的品類。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吃得飽”、“吃得好”等消費者的基礎訴求被滿足, 消費者飲食結構正向健康化和品質化的方向轉變。 “吃得健康”正在成為下一個消費需求點。

與此同時, 中國餐飲消費正呈現出流行新趨勢, 親子餐、輕食、健身餐走俏, 成為最受追捧的餐飲品類, 以外賣沙拉為例,

美團點評資料顯示, 2016年健康沙拉類外賣的訂單增速高達16倍, 是外賣大盤增速的5.3倍。

互聯網餐飲增速高達300%

網路訂餐平臺“賦能”影響消費結構

美團點評大資料顯示, 2016年, 全國餐飲行業的增速為10%, 但互聯網餐飲的增長卻高達300%。 2016年, 外賣行業整體交易額達到1300億, 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 2018年將攀上3000億規模。

一直以來, 行業對於“互聯網+”的討論往往聚焦于“增量”和“效率”。 誠然, 衝擊原有產業結構、促使產業原有生態鏈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優化重組, 是互聯網之于傳統行業的一項重大影響, 但從這次美團點評公佈的資料來看, “互聯網+”能夠為傳統餐飲業帶來的改變, 卻不僅僅只是“效率”的提升。

通過分析觀察美團點評資料研究院本次公佈的獨家資料,

一系列值得行業深思的變化正越來越明顯地發生在平臺上, 網路訂餐行業的興起不僅從資料層面拉動了餐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也正迅速改變著人們所熟知的消費結構。

這些變化的出現, 除去餐飲行業自身品質化、健康化的消費升級的影響外, 也與網路訂餐平臺服務能力的“賦能”密不可分, 即通過線上平臺的資源和技術, 賦予傳統餐飲商戶自身所難以具備的能力。

傳統餐飲業往往要綜合考慮門店的區位、客流密度、店面租金等眾多限制因素, 美團點評等互聯網平臺的接入, 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大削弱了流量的峰穀和極值限制, 讓門店以極低的成本將服務範圍從店面擴張到了周邊三公里左右,

讓原本潛伏在周邊的消費需求得以通過網路下單、配送上門的方式被啟動, 帶來了實打實的增量, 帶來流量和服務能力的賦能。

同時, 在行銷和決策能力上, 傳統餐飲業與以美圖點評為代表的覆蓋搜索、決策、下單、評論四大完整環節的線上平臺合作, 能解決大資料對於樣本容量和多樣性的基本要求。

美團點評CEO王興在關於互聯網“下半場”概念的闡釋時表示, 當下“互聯網+傳統產業”的重心已經從廣度和用戶量的增長轉變為對行業潛在價值的深度開發。 不管是“互聯網+”也好, “大資料應用”也好, 刺激行業創新改革都只是實現最終目標的方法和手段, “賦能”、“增量”, 幫助傳統商戶和行業做到它們自身難以做到的事, 這才是“下半場”真正的主旋律。對於大資料在手的美團點評來說,掌握了這些趨勢,也就相當於在激烈的平臺競爭中提前預見到了下一處“藍海”的座標。

美團點評邁入餐飲行業“深水區”

必吃榜助力美團點評提高影響力

美團點評如今正逐漸超越自身原有定位,開始從餐飲行業末端服務向ERP服務、行業標準制定甚至商戶大資料選址等上游的“深水區”邁進。

2016年8月,美團點評宣佈推出餐飲開放平臺,計畫與餐飲ERP服務商共建良性和高效的餐飲生態系統,為線下商戶提供基於生態的、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餐飲業效率提升。這場餐飲ERP服務標準的“大一統”,如今將可以通過一台設備、一個平臺來實現。毋庸置疑,這一切的實現背後所依靠的都是美團點評受眾全國最全、最集中、最精准的餐飲行業資料。

但美團點評並沒有只滿足於技術標準的“一統”。2月27日,美團點評還發佈了國內首個基於海量真實使用者評價大資料的美食榜單——大眾點評必吃榜。這份榜單最大的特點在於評選過程完全沒有人工干預,全憑系統通過預設模型對平臺6億使用者、2億多條真實評價統合計算,從全國的766萬餘家餐飲商戶中最終選擇了869家商戶,上榜比例高達1/8817,可謂萬里挑一。對消費者而言,它不僅是一份追尋美食的指南,同樣也承載起避免“觸雷”的預警功能,而對於那些未上榜的商家來說,則勢必要通過提升自身的品質,來確實地提高用戶體驗。必吃榜也因此成為美團點評在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後提升使用者服務深度、促進榜樣餐廳影響力並打造良性商業生態迴圈的體現。

從建立開放平臺、推行統一標準,到借助市場力量倒逼行業良性發展、推進市場共治進程,大資料在手的美團點評在不斷擴張自身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強化平臺中心地位的同時,也為自身建立了一套基於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引流量—建資料—推標準—樹口碑—引流量”的自生迴圈,成為競爭對手短期內難以模仿和逾越的核心優勢之一。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線上與線下結合、網路倒逼傳統產業轉型的趨勢正將原本已經固定的互聯網格局重新撕開一道“缺口”。對於坐擁百萬商戶資源和6億線上用戶的美團點評來說,最好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彬煥

這才是“下半場”真正的主旋律。對於大資料在手的美團點評來說,掌握了這些趨勢,也就相當於在激烈的平臺競爭中提前預見到了下一處“藍海”的座標。

美團點評邁入餐飲行業“深水區”

必吃榜助力美團點評提高影響力

美團點評如今正逐漸超越自身原有定位,開始從餐飲行業末端服務向ERP服務、行業標準制定甚至商戶大資料選址等上游的“深水區”邁進。

2016年8月,美團點評宣佈推出餐飲開放平臺,計畫與餐飲ERP服務商共建良性和高效的餐飲生態系統,為線下商戶提供基於生態的、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餐飲業效率提升。這場餐飲ERP服務標準的“大一統”,如今將可以通過一台設備、一個平臺來實現。毋庸置疑,這一切的實現背後所依靠的都是美團點評受眾全國最全、最集中、最精准的餐飲行業資料。

但美團點評並沒有只滿足於技術標準的“一統”。2月27日,美團點評還發佈了國內首個基於海量真實使用者評價大資料的美食榜單——大眾點評必吃榜。這份榜單最大的特點在於評選過程完全沒有人工干預,全憑系統通過預設模型對平臺6億使用者、2億多條真實評價統合計算,從全國的766萬餘家餐飲商戶中最終選擇了869家商戶,上榜比例高達1/8817,可謂萬里挑一。對消費者而言,它不僅是一份追尋美食的指南,同樣也承載起避免“觸雷”的預警功能,而對於那些未上榜的商家來說,則勢必要通過提升自身的品質,來確實地提高用戶體驗。必吃榜也因此成為美團點評在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後提升使用者服務深度、促進榜樣餐廳影響力並打造良性商業生態迴圈的體現。

從建立開放平臺、推行統一標準,到借助市場力量倒逼行業良性發展、推進市場共治進程,大資料在手的美團點評在不斷擴張自身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強化平臺中心地位的同時,也為自身建立了一套基於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引流量—建資料—推標準—樹口碑—引流量”的自生迴圈,成為競爭對手短期內難以模仿和逾越的核心優勢之一。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線上與線下結合、網路倒逼傳統產業轉型的趨勢正將原本已經固定的互聯網格局重新撕開一道“缺口”。對於坐擁百萬商戶資源和6億線上用戶的美團點評來說,最好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彬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