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鐵的後現代存在方式

由於駛向無盡的黑暗, 地鐵一直都是科幻題材作品的取景地, 哪怕它已有150年歷史, 哪怕你完全瞭解下一站在哪裡。

文/陳非

地鐵並不是發展中國家才稀罕的事。

倫敦奧運讓空調系統破天荒出現在地鐵裡, 即便這是一年裡只需要用上四五天的設備, 英國媒體也著實歡欣鼓舞了一陣。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路, 倫敦地鐵於當地時間1月30日慶祝了它的150歲大壽。 除了把一輛當年的蒸汽列車開進貝克街站(最古老的地鐵站), 女王伊莉莎白也在“邦德”的護送下生平第二次訪問地鐵。 50歲的邦德還在新一集電影裡向地鐵致敬, 他把踩慣阿斯頓—馬丁油門的玉腳踏進了倫敦地鐵站, 還製造了炸掉Embankment地鐵站的大場面。 要知道, 那上面可是威斯敏斯特區啊!

美劇《老爸老媽浪漫史》裡, 巴尼在《泡妞聖經》記載了無數條在封閉的紐約地鐵裡把妹的招數, 但真實生活裡,

扮演者尼爾·派翠克認為倫敦地鐵遠勝紐約地鐵。 “單單就一條:他們的座位是軟墊的!”

希望不是因為軟墊讓倫敦地鐵的票價是紐約的兩倍, 單程4.5英鎊只能讓你乘坐位於1區內的線路(倫敦地鐵共分9個區)。 即便手持能打對折的Oyster卡, 倫敦也少有人為了塑造平民形象而去坐地鐵——市長詹森用的可是自行車。 而在紐約, 市長布隆伯格當選後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改坐地鐵上下班, 盛名之時的莎拉·潔西嘉·派克和王薇拉等人, 也都堅稱自己是地鐵族。

倫敦地鐵。

巴菲特有名言:“華盛頓特區是唯一一個坐勞斯萊斯的人要向坐地鐵的人請教的地方。 ”在西方, 地鐵甚至是一個城市民主程度的象徵。

民主表決更容易通過將交通預算投入到快速便利交通的提案, 而非幫助富人建更多的車道;地鐵的各項修繕, 也都是公民權利行使的結果。 這倒是證明了為什麼給共和黨投票的美國州大多佈滿公路, 而奧巴馬的選票多數來自地鐵系統發達的城市。

一條民主的地鐵還取決於人們能夠在裡面幹些什麼。

如今已是全世界狂歡日的“地鐵無褲日”(No Pants Subway Ride)始於12年前的紐約, 其中只有一次引起了警方的誤會;日本人看起來連在地鐵裡打電話都不能容忍, 卻最早開創了女性專車的概念。 相比之下, 整天用圍欄圈著人流走, 並不能簡單歸之為“設計時欠缺足夠的容納量考慮”。

依據這條標準, 魔都上海算是有國內最民主的地鐵線。 四號線上的奇裝異服人士裝扮精緻程度不弱于東京澀谷, 觀眾也一開始就對這些“超人”、“Lady GaGa”和“白髮魔女”表現得相當鎮定;還有阿伯定期在一號線北延伸段的末班車上公眾演講, 聽不聽隨你樂意。

1913年的倫敦地鐵海報:地鐵, 商務與消閒兼得。

地鐵是現代主義的產物, 相關一切皆由人造, 初衷很單純:加速人在城市裡的移動。 通過改變到達方式, 地鐵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印度德里, 新的地鐵線讓政府開始勸導市民出門換上更體面的著裝;柏林地鐵24小時運行, 上半夜方便趕赴狂歡派對的年輕人, 下半夜則有流浪漢在打盹;如果橫下心, 巴黎地鐵裡的逃票三十六式都可學一下,包括很難學的酷跑。

現在,地鐵又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地鐵發達的城市,人對其所處城市的認識被解構,你通過線路圖認識的那個城市,是經過扭曲變形的。如果你還特地去地鐵站看藝術展覽,那它的身份同時是起點、經由地與終點。

對於古老的地鐵線而言,地鐵意味著集體記憶。倫敦地鐵的提示語“小心間隙!”(Mind the gap)一度被視為與雙層巴士、大本鐘相提並論的城市象徵。這段錄音由男演員奧斯維德·勞倫斯(Oswald Laurence)在上世紀60年代錄製,在地鐵系統的全面升級後被停用。

勞倫斯的遺孀曾向地鐵當局索要錄音,好聽一聽丈夫的聲音。當局不但滿足了她,還“因為被深深地打動”開始在Embankment站恢復使用勞倫斯的錄音。

莫斯科地鐵許多站都有的大型電扶梯。

莫斯科地鐵的建設始於二戰後,蘇維埃式的建築結構讓其至今名列世界最宏偉的地鐵建築榜首。也許是車站內的拱形大圓頂讓科幻小說《地鐵2033》把人類面對末日的最終根據地擺到了這裡。由於駛向無盡的黑暗,地鐵一直都是科幻題材作品的取景地,哪怕它已有150年歷史,哪怕你完全瞭解下一站在哪裡。

東京的山手線,因為呈環形,有“圓滿”的意味,是自殺率最高的地鐵線路。由此祈禱自己來世圓滿,稱得上是用生命讚美地鐵的未來意義吧。

山手線。

巴黎地鐵裡的逃票三十六式都可學一下,包括很難學的酷跑。

現在,地鐵又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地鐵發達的城市,人對其所處城市的認識被解構,你通過線路圖認識的那個城市,是經過扭曲變形的。如果你還特地去地鐵站看藝術展覽,那它的身份同時是起點、經由地與終點。

對於古老的地鐵線而言,地鐵意味著集體記憶。倫敦地鐵的提示語“小心間隙!”(Mind the gap)一度被視為與雙層巴士、大本鐘相提並論的城市象徵。這段錄音由男演員奧斯維德·勞倫斯(Oswald Laurence)在上世紀60年代錄製,在地鐵系統的全面升級後被停用。

勞倫斯的遺孀曾向地鐵當局索要錄音,好聽一聽丈夫的聲音。當局不但滿足了她,還“因為被深深地打動”開始在Embankment站恢復使用勞倫斯的錄音。

莫斯科地鐵許多站都有的大型電扶梯。

莫斯科地鐵的建設始於二戰後,蘇維埃式的建築結構讓其至今名列世界最宏偉的地鐵建築榜首。也許是車站內的拱形大圓頂讓科幻小說《地鐵2033》把人類面對末日的最終根據地擺到了這裡。由於駛向無盡的黑暗,地鐵一直都是科幻題材作品的取景地,哪怕它已有150年歷史,哪怕你完全瞭解下一站在哪裡。

東京的山手線,因為呈環形,有“圓滿”的意味,是自殺率最高的地鐵線路。由此祈禱自己來世圓滿,稱得上是用生命讚美地鐵的未來意義吧。

山手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