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省生態文明采風金華行③」從“臭魚塘”到“小西湖” 看金華湖海塘綠色蝶變

編者按

·為確保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推動“兩山”理念深入人心, 浙江組織開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典型經驗采風活動, 挖掘最鮮活、生動的基層經驗, 見證了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湖海塘公園內, 曾造污染環境的煙囪“變身”創意十足的環境指數顯示計

芳菲四月, 位於金華開發區的湖海塘公園裡春光明媚。 作為金華天然地標之一的湖海塘, 一泓碧水, 微波拍岸, 滿目美景。

清晨六點, 家住附近的跑步愛好者吳劍來到湖海塘公園的環湖線上, 開始了新一天的晨跑。 作為一名定居不到兩年的新金華人, 他很難想像這裡以前的模樣。

“用髒亂差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一直住在附近的居民鄭大姐說起湖海塘的過去顯得有些激動。 2014年前, 湖海塘周邊養殖場很多, 上游石門農場、蘇孟鄉範圍內養殖污染嚴重, 一些濕地又被分割成多個小水塘, 原來的活水變成了死水,

水質常年為劣V類。 “更氣人的是, 有些人偷偷地往湖區傾倒垃圾, 一到夏天就蚊蠅叢生、臭氣熏天, 好好的一個湖就這麼給毀了。 ”鄭大姐回憶道。

守著“臭魚塘”生活, 附近村民自然不情願, 當時要求整治湖海塘的呼聲十分高漲, 這樣一來, 環境整治勢在必行。

據瞭解, 2015年8月, 蘇孟鄉範圍內517家養殖場完成取締關停。 2016年, 周邊13個村的生活汙水處理終端陸續建成。 而在去年, 蘇孟鄉所有養魚塘簽訂潔水養殖協議, 12處劣V類小微水體完成整治……隨著污染源的陸續減少, 湖海塘水質逐漸好轉, 目前已基本穩定在Ⅲ類水標準。

在公園裡的展板上, 記者看到了許多湖海塘建設前的圖片:以前的湖海塘邊有茅草叢生的小山坡, 有雜亂無章的水系, 也有隨處可見的小魚塘……再看看眼前的公園新貌:規劃總用面積294萬平方米, 其中陸地面積148萬平方米, 水體面積146萬平方米, 成為了繼金華城北尖峰山公園、五百灘公園、燕尾洲公園舊貌換新顏之後, 金華的“一山一灘一洲一湖”四大天然地標之一。

“我們金華只有一個湖海塘, 所以它的美麗圖景中一定要多一些得意之筆, 經得起市民的檢驗、時間的考驗, 少留遺憾, 不留敗筆。 ”湖海塘公園專案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 作為浙中生態廊道建設中開發區段的示範項目, 公園沿中心水域打造了自然景觀環線,

周圍則由城市景觀軸線、商業景觀軸線、生態景觀軸線構建“三軸一環”的景觀格局, 形成“山一水一城”交融的自然風光。

“湖海塘公園雖體量很大, 但在建設細節上確實下了苦功夫, 一草一木都用心做到生態化。 ”金華市生態廊道辦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金華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濕地公園, 昔日污染重重的湖海塘通過綠色蝶變, 真正化作了金華人心目中的“小西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