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規劃公示」蘇州古城區要有大變化,不只是更美……

很多人說

蘇州先有園林後有城

其實更不如說

沒有古城區就沒有蘇州城

不過, 很快

蘇州古城, 也要有變化了

不只是變得更美……

滕騰 攝

古城區內部分街坊進行改造

根據蘇州規劃局消息

古城區內部分街坊將進行改造

改造完之後

將充分體現姑蘇特色

展示傳統蘇式生活!

↓↓

在古城東北, 以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獅子林為旅遊核心, 結合平江路, 形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帶你留住古城最後的水巷記憶;古城西北則形成八街五坊的民國風貌區……

昨天, 蘇州市規劃局對蘇州古城1、2號街坊, 4、5、6、14號街坊, 7、8、9號街坊和20、21、22、28、29、30號街坊的城市設計進行公示。

小魚看了一遍

不只是看到了美

更看到了古城保護的心思:

【20、21、22、28、29、30號街坊】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留住古城最後水巷記憶

蘇州古城20、21、22、28、29、30號街坊即平江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蘇州古城東部。

水是蘇州古城的靈魂, 也是平江街區最大的特色。 本次城市設計重點凸顯平江街區“古城最後水巷記憶”的價值, 從特色街巷、公共空間中微空間與微場所著手, 再現水、城、人和諧共生, 園林水巷相映成趣的“蘇州韻味”。

從街巷間著手, 展現有歷史有生活有韻味的“有故事的街道”。 除平江路外, 重點提升懸橋巷、鈕家巷、大儒巷等特色鮮明卻少人關注的東西向歷史街巷, 賦予街巷主題, 挖掘街巷歷史故事、展示沿線歷史遺存, 以園林外移的手法修補街巷風貌, 促成跨越不同時期、涵蓋多種功能現狀建成環境在平江文化主題下的和諧共生。

同時,結合中張家巷等有條件的區域恢復部分歷史河道與橋樑;結合街頭空間,利用雕塑、景牆、綠地等方式展現大儒河、永安橋等消逝在城市變遷中的歷史印記。

根據規劃佈局,這裡將形成“一軸、六廊、三片”的空間結構,形成“一軸看繁華,六廊賞古今,三片享水韻”的整體空間效果。

【4號、5號、6號、14號街坊】

古城東北: 形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古城4號、5號、6號、14號街坊位於古城東北,東、北側至外城河,西至齊門路—橋灣街—倉街一線,南至東北街—胡廂使巷一線,總用地面積約119公頃。

4號、5號、6號、14號街坊

根據城市設計,這裡將形成“旅遊核、生活線、交通環、綠城廊”的空間結構。以拙政園、蘇州博物館、園林博物館及南側的獅子林為旅遊核心,結合平江路,形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生活線包括兩條,一條是“北園河+倉街”,形成南北貫通的“市民生活服務線”;另一條是“東麒麟巷+葛百戶巷”,構成東西向“市井生活體驗線”。

在交通環方面,規劃形成“齊門路—北園路—唐家巷—北倉街—白塔路”交通環,環內大量採用“微循環”的交通方式構成多個單向環線,結合古城週邊停車場的建設和接駁巴士,截留外來大巴和小汽車,緩解區內交通壓力。為解決停車難,新增4處公共地下空間,提供約760個公共停車位。

此外,東、北環城步道存在大段古城牆遺址,植被茂密、環境優雅,是市民和遊客休閒游憩佳處,結合改造後的原動物園、東園開放公園,形成了街區的“綠城廊”。

【1、2號街坊之三廊】

古城西北角:打造六條一日遊主題線路

古城1、2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北角,具體範圍為北至外城河,西至外城河,南至尚義橋東街—桃花塢大街一線,東至人民路,總用地面積92公頃。

根據城市設計目標,1號街坊著重于打造成為典型蘇式生活體驗區,2號街坊則著重于發展成為桃塢文化核心展示區。

在旅遊組織規劃上,打造六條一日遊主題線路:園林文化游、唐寅文化遊、創意街區遊、桃塢街景遊、市井生活游和濱水主題遊。

為打造濱水主題遊,近期在中華園段增設通向內外城河的支河,將內城河與外城河連通,打通校場橋路河,調整木刻博物館河道走向,連通內城河、第二直河。遠期將全面修復內城河,打造沿河景觀帶。

【7、8、9號街坊】

古城西北:八街五坊的民國風貌區

7、8、9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北,北至尚義橋東街—桃花塢大街一線,西至外城河,南至西中市—東中市一線,東至人民路,總面積54公頃。

在城市設計中,這裡將被打造成八街五坊、水環串珠以及五星連綴的空間結構,通過織補、連接等手段,將廣場、街巷公共綠地、濱水空間等開放空間點段串聯成整體,展示傳統蘇式生活,形成多處民國商業或居住景觀風貌區。

八街是指桃花塢大街、閶門下塘閶門內下塘、西中市東中市、閶門北碼頭、閶門西街、中街路、河沿街、人民路;五坊為城牆城河坊、泰伯文化坊、商業寺院坊、休閒生活坊、綜合功能坊。

同時,構建水、陸兩環交通線路,重點打造“外城河—中市河—河沿街河—桃花河”水路和“桃花塢大街—西街—閶門內下塘—閶門城門”陸路主要遊線,連接閶門和北寺塔兩大古城地標。

看了這些規劃

是不是覺得

未來的蘇州古城區美翻了?

記得點贊

同時,結合中張家巷等有條件的區域恢復部分歷史河道與橋樑;結合街頭空間,利用雕塑、景牆、綠地等方式展現大儒河、永安橋等消逝在城市變遷中的歷史印記。

根據規劃佈局,這裡將形成“一軸、六廊、三片”的空間結構,形成“一軸看繁華,六廊賞古今,三片享水韻”的整體空間效果。

【4號、5號、6號、14號街坊】

古城東北: 形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古城4號、5號、6號、14號街坊位於古城東北,東、北側至外城河,西至齊門路—橋灣街—倉街一線,南至東北街—胡廂使巷一線,總用地面積約119公頃。

4號、5號、6號、14號街坊

根據城市設計,這裡將形成“旅遊核、生活線、交通環、綠城廊”的空間結構。以拙政園、蘇州博物館、園林博物館及南側的獅子林為旅遊核心,結合平江路,形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生活線包括兩條,一條是“北園河+倉街”,形成南北貫通的“市民生活服務線”;另一條是“東麒麟巷+葛百戶巷”,構成東西向“市井生活體驗線”。

在交通環方面,規劃形成“齊門路—北園路—唐家巷—北倉街—白塔路”交通環,環內大量採用“微循環”的交通方式構成多個單向環線,結合古城週邊停車場的建設和接駁巴士,截留外來大巴和小汽車,緩解區內交通壓力。為解決停車難,新增4處公共地下空間,提供約760個公共停車位。

此外,東、北環城步道存在大段古城牆遺址,植被茂密、環境優雅,是市民和遊客休閒游憩佳處,結合改造後的原動物園、東園開放公園,形成了街區的“綠城廊”。

【1、2號街坊之三廊】

古城西北角:打造六條一日遊主題線路

古城1、2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北角,具體範圍為北至外城河,西至外城河,南至尚義橋東街—桃花塢大街一線,東至人民路,總用地面積92公頃。

根據城市設計目標,1號街坊著重于打造成為典型蘇式生活體驗區,2號街坊則著重于發展成為桃塢文化核心展示區。

在旅遊組織規劃上,打造六條一日遊主題線路:園林文化游、唐寅文化遊、創意街區遊、桃塢街景遊、市井生活游和濱水主題遊。

為打造濱水主題遊,近期在中華園段增設通向內外城河的支河,將內城河與外城河連通,打通校場橋路河,調整木刻博物館河道走向,連通內城河、第二直河。遠期將全面修復內城河,打造沿河景觀帶。

【7、8、9號街坊】

古城西北:八街五坊的民國風貌區

7、8、9號街坊位於古城西北,北至尚義橋東街—桃花塢大街一線,西至外城河,南至西中市—東中市一線,東至人民路,總面積54公頃。

在城市設計中,這裡將被打造成八街五坊、水環串珠以及五星連綴的空間結構,通過織補、連接等手段,將廣場、街巷公共綠地、濱水空間等開放空間點段串聯成整體,展示傳統蘇式生活,形成多處民國商業或居住景觀風貌區。

八街是指桃花塢大街、閶門下塘閶門內下塘、西中市東中市、閶門北碼頭、閶門西街、中街路、河沿街、人民路;五坊為城牆城河坊、泰伯文化坊、商業寺院坊、休閒生活坊、綜合功能坊。

同時,構建水、陸兩環交通線路,重點打造“外城河—中市河—河沿街河—桃花河”水路和“桃花塢大街—西街—閶門內下塘—閶門城門”陸路主要遊線,連接閶門和北寺塔兩大古城地標。

看了這些規劃

是不是覺得

未來的蘇州古城區美翻了?

記得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