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李強率上海市代表團在滇考察扶貧協作情況時強調:真心實意付出 真抓實幹攻堅

4月26日至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率領上海市代表團, 在省委書記陳豪陪同下, 深入楚雄州、文山州考察滬滇扶貧協作舉措落實情況。 李強強調, 要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略部署, 真心實意付出、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幹攻堅, 同雲南人民一道堅決打贏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27日一早, 上海代表團驅車來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插甸鎮松包園村。 松包園村有56戶, 其中51戶是建檔立卡戶。 李強一行踩著村間泥石路, 邊走邊看邊瞭解情況。 走進貧困戶楊義祥家光線昏暗的房屋,

看到屋內簡陋的陳設, 大家心情頗為沉重。 得知他家7口人, 4個勞動力都在家務農, 家庭收入單一, 脫貧能力欠缺, 李強向駐村幹部瞭解幫扶舉措。 駐村幹部介紹, 全村51戶貧困戶將通過全面搬遷改善居住條件, 結合產業發展、勞務輸出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鄉親們要有信心, 上海會盡最大努力, 大家一起奮鬥, 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李強拉著楊義祥的手鼓勵道。 他說, 藥方要開對、出路要找准, 從每戶家庭實際出發, 逐戶分析, 更加精准地制定脫貧舉措、提升脫貧實效。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物件, 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 要不斷改進幫扶方式, 注重激發內生動力, 更好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
”陳豪要求地方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員, 有針對性地積極開展技能培訓, 有組織、成建制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要以現代農業改變提升傳統的種養殖模式, 壯大集體經濟, 增強脫貧的持續動力。

武定縣職業高級中學被納入滬滇中職校聯合辦學範圍, 在上海市幫扶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水準不斷提升, 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實現在滬就業。 代表團一行走進學校實訓中心, 察看汽車維修與監測、旅遊服務與飯店管理的現場教學與技能展示, 並關切詢問進一步發展存在哪些瓶頸困難。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教育扶貧是治本之策。 ”李強提出, 加強教育結對幫扶、推動當地職業教育, 是脫貧攻堅的有效切入點, 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

通過辛勤勞動, 有望帶動全家脫貧, 上海要在經費保障、師資支持、實訓拓展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 全力幫助當地提高教育水準。

如何通過產業幫扶增強對口地區的“造血”功能, 是上海代表團此行的關注重點。 夜幕降臨, 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工業園區雲南美泰玩具公司寬闊的車間裡, 來自當地的21歲女工趙學英正在緊張工作著, 李強饒有興致地與她交談起來。 趙學英在兩年前通過技能培訓上崗, 如今每月收入3000多元, 極大改善了全家生活。 近年來, 上海加大資金投入、合作共建、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支援園區發展, 特別是通過加大培訓提升貧困群眾技術水準, 以園區就近轉移就業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雲南有著獨特的資源稟賦, 正在著力打造“綠色食品牌”。 上海代表團走進硯山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田間各式各樣的特色蔬菜長勢喜人。 雲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通過滬滇兩地扶貧協作平臺, 被納入供滬蔬菜外延基地, 由上海企業説明在滬開展產銷對接, 今年預計可銷售1000噸蔬菜。 去年, 上海市投入幫扶資金支援中康公司採取“公司+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香菇食用菌種植, 預計可惠及800多戶貧困戶。 李強對此給予肯定, 強調產業增收要更精准, 多打造一些連接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利用上海大市場、大流通優勢, 深入推進“雲品入滬”工程, 讓當地貧困群眾鼓起“錢袋子”的同時,

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 陳豪囑咐當地幹部, 要加快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果蔬特色小鎮,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產品價值鏈, 打造“綠色食品牌”, 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上海代表團還前往文山州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 實地瞭解民生幫扶情況。

上海市領導翁祖亮、諸葛宇傑、莫負春、彭沉雷、王志雄, 雲南省領導李秀領、劉慧晏、陳舜、喻頂成分別參加考察活動。

雲南台

編輯:陸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