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屈平豈要東山助,卻是江山遇屈平

屈平豈要東山助, 卻是江山遇屈平

——遊三亞有感

-

4月28日至30日, 在三亞度“五一”小長假。

三亞我去過3次, 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這次入住的是一家外資飯店,

為避免廣告之嫌, 我不提它的名字。 它與以往我住過的國內飯店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 也是它的一個值得國內飯店學習的亮點, 就是十分注重“Hotel Culture”,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涵與特色。 這家店是一價全包娛樂和美食的行銷模式, 餐廳和吧台全天候提供中西美食、自助餐和飲料暢飲。 主餐有兩個餐廳, 一個是自助餐, 另一個是點菜餐(需要預約)。 服務非常熱情周到, 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無論你在餐廳用餐還是在大堂的吧台享用點心和飲料, 都會遇到主管過來和你打招呼、寒暄, 像老熟人一樣。 從上午到晚上, 都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節目。 比如白天大廳的演唱和互動遊戲, 晚上的演出和舞會。 每一個兒童都可以報名參加店內的全天候兒童俱樂部活動。
內容豐富, 管理得也好, 除了下午專門的親子活動以外, 是不需要家長陪伴的, 包括午餐都是小朋友在一起吃。

旅遊, 無論是觀光旅遊、度假旅遊還是文化旅遊, 我想都是一種文化交流的活動。 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都因文化而融會貫通。 因此文化是旅遊“活的靈魂”。 宋代李覯有一首《遣興》詩:“境入東南處處情, 不因詞客不傳名。 屈平豈要東山助, 卻是江山遇屈平。 ”講的就是文化與旅遊的關係, 山水因其美而吸引著文人墨客, 山水卻因文人墨客而熠熠生輝。 不是屈原靠著“東山”的幫助才寫出了楚詞, 而是秀美的“山水”依靠屈原的楚詞才名震天下。 我們這裡可以把“東山”理解為“自然景觀”, 把“屈平”理解為“文化”。 美的自然必須與人的情感發生聯繫, 其價值才能得以體現。 假如旅遊者僅僅把旅遊當成純粹的吃喝玩樂, 旅遊地則僅僅當成是“做生意”, 那實在是對“旅遊”的一種褻瀆。 旅遊必須體現文化, 文化的交流與創造才是旅遊的本源。

旅遊地怎樣做好、做足“文化”這篇大文章呢?我說的這家飯店給我們作了一個示範, 各旅遊地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創造力。 比如我的家鄉淮南在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你單單申報不行, 還要設計出各種生動活潑、為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 有了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才會“活”起來, 假如沒有可參與的活動, 那“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就只會是一個“名稱”。

只要我們開動腦筋, 讓遊客參與的文化活動可以有很多。 比如詩歌朗誦、猜成語及出處, 墨寶留存, 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科普活動……總而言之要集思廣益、精心設計。

特色旅遊文化建設要簡潔、方便參與,當然還要確保安全。大自然和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資源,我們要有智慧、有能力用好、盤活這份資源。如何做好特色旅遊文化建設,應當是對各地旅遊資源考查、檢查、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

-

頌明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之“八公山視界”

特色旅遊文化建設要簡潔、方便參與,當然還要確保安全。大自然和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資源,我們要有智慧、有能力用好、盤活這份資源。如何做好特色旅遊文化建設,應當是對各地旅遊資源考查、檢查、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

-

頌明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之“八公山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