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又是診所賠10萬!個體醫抗風險能力這麼差,咋辦

導讀

醫療風險時刻伴隨著每一個臨床醫生, 對個體行醫的我們更是如此。 那麼如何提高承擔醫療風險的能力呢, 筆者結合一例來自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的案例與大家談談我的粗淺體會。

案例回顧

患者男,14歲,因右側睾丸腫痛半天於2016年11月18日到診所就診, 醫生體查後囑患者及家屬到醫院做B超協助診療。 患者當天中午于縣人民醫院做B超後帶回檢查報告給診所醫生, 檢查提示如下:

醫生看後囑“要去醫院手術復位順回來, 我這裡沒辦法搞”, 患者及家屬聽後離開了診所。 半小時後, 醫生發現他們仍在診所門前便詢問情況, 家屬回復:“你開點止痛藥給他吃和開張證明, 我先去學校請假。 ”醫生開了證明和口服藥再次囑患者及時去醫院治療。

(醫生提供的處方箋)

同年12月6日, 當地醫療糾紛調查委員會的兩名工作人員來到該醫生診所, 被告知“有人告你”。

原來此患者在離開診所當日並沒有去醫院, 而是推遲了兩天, 於11月20日到的當地縣人民醫院, 被門診收住入院, 行右側睾丸切除術治療, 病理回報示:右側睾丸及附睾出血性梗死, 輸精管管壁淤血, 局部黏膜脫落。 患方認為診所醫生診療行為不規範影響其病情, 要求賠償30萬。 醫生拒絕, 雙方同意走法律程式。

最終, 法院判決醫方承擔50%責任, 賠償患方經濟損失共95341元。

(法院判決書)

當事醫生的感想:個體醫抗風險能力差

如何提高承擔醫療風險的能力

1.醫技提升是關鍵

事實上,絕大多數醫療糾紛都與醫師的技術水準和臨床經驗密切相關,若醫學知識掌握不全面,對某些疾病鑒別和診斷認識、病情的嚴重程度就易估計不足,不能及時轉診治療。上文案例中,關於診所是否存在診療過錯以及因果關係,司法鑒定意見如下:

①根據醫生提供的處方,臨床診斷顯示為“睾丸炎”,並開具三天的口服藥,說明該醫生主觀上傾向考慮患者的病情為右側睾丸炎,存在診斷錯誤及延誤治療的行為。

②睾丸扭轉屬於臨床上的急症,需要及時處理,包括手法復位或者手術復位,以免睾丸壞死。如果重定後發現睾丸組織仍然壞死喪失功能的則需要切除,儘管該診所已在處方記錄上“已囑隨時去醫院治療”,但是不足以證實該診所已經認識到患者的睾丸扭轉屬於急症。對於睾丸扭轉,診所應建議患者及其家屬立即轉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該診所在履行告知義務上存在缺陷。

③該診所沒有按照規範書寫門診病歷,在處方記錄“已囑隨時去醫院治療”不符合診療規範。

2.醫療文書書寫不能忽略

看到這,大家是否發現,這些鑒定意見全是圍繞醫生提供的處方分析的,故此,除了需要保持強烈的工作責任心並掌握良好的醫療技術外,提高我們的醫療文書書寫品質也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活動中,很多醫學後果是無法找到原因的,而處方是醫療過程的真實記錄,是解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時的重要證據,“說了不記等於沒說,做了不寫等於沒做”,我們一定要認真執行醫療文書的書寫。

3.良好溝通是醫患糾紛的“解藥”

糾紛發生後,當事醫生自我反省,感慨:當時囑咐患者儘快去醫院就診時,應避免說“如果不去做手術就廢掉你的武功”這樣帶有詛咒意味的話,沒想到一語成讖。

確實,對患者而言,醫生刺激性的話語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被醫生的話“嚇壞”。人是有喜怒哀樂的,所以當我們面對患者的時候,不能只顧著看“病”,關心患者比關心疾病更為重要,因為一旦患者情緒激動,而醫師又缺乏語言藝術,醫患糾紛就容易爆發。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在醫患溝通中應避免語言生硬或語言衝突,學會傾聽、理解、安慰患者,讓患者可以感覺到我們的尊重、同情、耐心。

4.基層行醫如履薄冰,互助基金伴你同行

該當事醫生于2015年12月5日首次加入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一直是互助基金的會員。

(當事醫生最新互助基金續簽生效單)

此次醫療糾紛發生後,醫生第一時間與互助基金工作人員取得聯繫,並按要求提交相關幫扶申請材料,根據《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公約》相關規定,共獲得幫扶金額45739.57元,具體幫扶原則/公式大家可閱讀今日“紅杏e生”公眾號尾條《【幫扶公示】互助基金2018年3月已幫扶案例公示(一)》。

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是基層醫生網(www.jcys.com)所運營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生自願自發申請加入,在互助基金能力範圍內,對互助基金會員在合法、合規行醫過程中由於醫療事故造成的損失進行有限責任的幫扶。

意想不到的醫療風險,讓我們在基層行醫如履薄冰,伸出你我的手,互助同行,一起面對!

如何提高承擔醫療風險的能力

1.醫技提升是關鍵

事實上,絕大多數醫療糾紛都與醫師的技術水準和臨床經驗密切相關,若醫學知識掌握不全面,對某些疾病鑒別和診斷認識、病情的嚴重程度就易估計不足,不能及時轉診治療。上文案例中,關於診所是否存在診療過錯以及因果關係,司法鑒定意見如下:

①根據醫生提供的處方,臨床診斷顯示為“睾丸炎”,並開具三天的口服藥,說明該醫生主觀上傾向考慮患者的病情為右側睾丸炎,存在診斷錯誤及延誤治療的行為。

②睾丸扭轉屬於臨床上的急症,需要及時處理,包括手法復位或者手術復位,以免睾丸壞死。如果重定後發現睾丸組織仍然壞死喪失功能的則需要切除,儘管該診所已在處方記錄上“已囑隨時去醫院治療”,但是不足以證實該診所已經認識到患者的睾丸扭轉屬於急症。對於睾丸扭轉,診所應建議患者及其家屬立即轉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該診所在履行告知義務上存在缺陷。

③該診所沒有按照規範書寫門診病歷,在處方記錄“已囑隨時去醫院治療”不符合診療規範。

2.醫療文書書寫不能忽略

看到這,大家是否發現,這些鑒定意見全是圍繞醫生提供的處方分析的,故此,除了需要保持強烈的工作責任心並掌握良好的醫療技術外,提高我們的醫療文書書寫品質也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活動中,很多醫學後果是無法找到原因的,而處方是醫療過程的真實記錄,是解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時的重要證據,“說了不記等於沒說,做了不寫等於沒做”,我們一定要認真執行醫療文書的書寫。

3.良好溝通是醫患糾紛的“解藥”

糾紛發生後,當事醫生自我反省,感慨:當時囑咐患者儘快去醫院就診時,應避免說“如果不去做手術就廢掉你的武功”這樣帶有詛咒意味的話,沒想到一語成讖。

確實,對患者而言,醫生刺激性的話語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被醫生的話“嚇壞”。人是有喜怒哀樂的,所以當我們面對患者的時候,不能只顧著看“病”,關心患者比關心疾病更為重要,因為一旦患者情緒激動,而醫師又缺乏語言藝術,醫患糾紛就容易爆發。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在醫患溝通中應避免語言生硬或語言衝突,學會傾聽、理解、安慰患者,讓患者可以感覺到我們的尊重、同情、耐心。

4.基層行醫如履薄冰,互助基金伴你同行

該當事醫生于2015年12月5日首次加入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一直是互助基金的會員。

(當事醫生最新互助基金續簽生效單)

此次醫療糾紛發生後,醫生第一時間與互助基金工作人員取得聯繫,並按要求提交相關幫扶申請材料,根據《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公約》相關規定,共獲得幫扶金額45739.57元,具體幫扶原則/公式大家可閱讀今日“紅杏e生”公眾號尾條《【幫扶公示】互助基金2018年3月已幫扶案例公示(一)》。

基層醫療事故互助基金是基層醫生網(www.jcys.com)所運營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生自願自發申請加入,在互助基金能力範圍內,對互助基金會員在合法、合規行醫過程中由於醫療事故造成的損失進行有限責任的幫扶。

意想不到的醫療風險,讓我們在基層行醫如履薄冰,伸出你我的手,互助同行,一起面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