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腸道細菌也能治療癌症?

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腸道菌群都在與免疫系統進行著不間斷的交互。 這確保有益細菌可以在體內繁榮生長, 而有害細菌與外來物質則會被移除。 因此腸道菌群對於確保免疫系統保持最好的。

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腸道菌群都在與免疫系統進行著不間斷的交互。 這確保有益細菌可以在體內繁榮生長, 而有害細菌與外來物質則會被移除。

因此腸道菌群對於確保免疫系統保持最好的狀態以應對疾病十分重要—從輕微的流感到嚴重的癌症。

研究人員正在探究根據每個人獨特的腸道菌群如何確定患癌風險, 改變它的組成是否可以控制癌症的發展並對治療效果作出預測。

每個人的腸道菌群就像指紋一樣, 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生命的最初幾年, 它最容易被改變並反映生育中的一些因素。

比如有報導指出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與順產嬰兒相比體內有更少的有益細菌並有更多的致病(有害)細菌。

對於使用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與母乳餵養的嬰兒, 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 這表明通過日常飲食與細菌的接觸影響了早期生命的腸道菌群構成。

我們並不知道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不同意味著什麼。 但是已經確認剖腹產嬰兒除了不同的腸胃菌群, 也更有可能過敏和患免疫相關疾病, 如哮喘。

腸道與免疫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 腸道細菌控制免疫系統, 同時免疫系統控制腸道細菌。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交互在確定癌症風險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缺少特定免疫分子(抗炎症細胞因數)使得免疫反應變慢的小鼠在腸道中有更多的有害細菌。 即強有力的免疫反應使得有害細菌不會在腸道中滋生。

這些小鼠與具有更多抗炎症細胞因數的小鼠相比更容易罹患腸道癌症。 這一較高的癌症風險可以通過小鼠的糞便轉移到正常小鼠上。 即將缺乏抗炎症細胞因數的小鼠(捐獻者)的糞便喂給接受小鼠。

捐獻小鼠的糞便中有很多細菌, 它們可以反映出腸胃菌群。 具有高患癌風險的小鼠糞便中有更多的有害細菌。 轉移之後, 這些新的細菌在腸道中滋長並改變原有的腸道菌群構成。

研究顯示當新的腸道菌群轉移給受體小鼠時, 它們患腸道癌症的風險隨之增加。

一項最新的人體研究有的類似的結論。 長期的抗生素使用會增加腸道癌症的風險。

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群構成這一點廣為人知,

就如小鼠缺乏抗炎症細胞因數, 過量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中有害細菌滋生並增加患腸道癌症的風險。

腸道菌群和化學療法

一篇在Nature上發表的綜述也指出腸道菌群影響病人對化療的反應。 綜述認為腸道菌群通過兩種方式決定化療的有效性:通過使化療藥物活化和與免疫系統的交互。

這些機制在缺乏腸道菌群的小鼠中得到的最好的體現。 這些被稱為“germ-free”(無菌)的小鼠在無菌環境中長大。 它們不與任何外界的細菌接觸, 並在體內的任何部分都不含有細菌。

研究發現“無菌”小鼠與正常小鼠相比, 化療效果較小, 腫瘤生長更快。

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化療藥物啟動一種被稱為炎症的殺死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

在這一研究中, 無菌小鼠與正常小鼠相比, 在化療後腫瘤中有更少的炎症標記物。

這表明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通信對於治療癌症十分重要。

許多化療藥物在給藥時都是非活性狀態, 接著被肝臟中特殊的酶或直接被腸道菌群活化。 不同水準的肝臟酶決定著化療殺死腫瘤細胞的效率。

無菌小鼠與正常小鼠相比有更多的肝臟酶用來解毒化療藥物, 因此它們可以更快地從系統中除去化療藥物。 這導致化療殺死腫瘤細胞的時間變少, 因此限制了治療的功效。

和先前一樣, 這些效果在移植了具有正常腸道菌群小鼠的糞便後得到反轉。

相反地, 腸道內含有高含量有害細菌的小鼠同樣對某些化療藥物過度活化。 雖然看起來增加了藥物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但同樣產生了不必要的副作用。許多化療藥物不能區分健康細胞和腫瘤細胞。

腸道菌群與腹瀉

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化療導致的腹瀉嚴重危害到生命安全,因為它使的病人缺乏必要的營養,使他們易受嚴重感染並死亡。

就如同癌症發展和治療,腹瀉也與腸道菌群的變化密切聯繫。一項我們還沒有發表的研究發現化療前腸道中高含量的變形菌(Proteobacteria)會導致小鼠更嚴重的腹瀉與加重的體重減輕。

這一研究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體試驗證據,顯示病人癌症治療前糞便中腸道細菌的數量可以預測化療中腹瀉的幾率。在放射性治療的病人中也同樣有相似的發現。

我們可以改變些什麼嗎?

這一研究給出了通過改變腸道細菌改善癌症治療結果的可能性。這可能是以糞便移植,益生菌或簡單的改變飲食的方式來達成。

瞭解某個人的化療風險,並在治療開始前做出一定的改變,則可以使化療效果與毒性達到精確平衡。

在Adelaide的研究人員正在試圖找出對化療反應起決定性因素的特殊細菌。一旦成功,這種減輕風險的措施就可以接受評估並被用於病人身上。

雖然看起來增加了藥物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但同樣產生了不必要的副作用。許多化療藥物不能區分健康細胞和腫瘤細胞。

腸道菌群與腹瀉

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化療導致的腹瀉嚴重危害到生命安全,因為它使的病人缺乏必要的營養,使他們易受嚴重感染並死亡。

就如同癌症發展和治療,腹瀉也與腸道菌群的變化密切聯繫。一項我們還沒有發表的研究發現化療前腸道中高含量的變形菌(Proteobacteria)會導致小鼠更嚴重的腹瀉與加重的體重減輕。

這一研究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體試驗證據,顯示病人癌症治療前糞便中腸道細菌的數量可以預測化療中腹瀉的幾率。在放射性治療的病人中也同樣有相似的發現。

我們可以改變些什麼嗎?

這一研究給出了通過改變腸道細菌改善癌症治療結果的可能性。這可能是以糞便移植,益生菌或簡單的改變飲食的方式來達成。

瞭解某個人的化療風險,並在治療開始前做出一定的改變,則可以使化療效果與毒性達到精確平衡。

在Adelaide的研究人員正在試圖找出對化療反應起決定性因素的特殊細菌。一旦成功,這種減輕風險的措施就可以接受評估並被用於病人身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