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來昨日分享 對成都的“有根之愛”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回頭……”昨日下午, 歌曲《成都》的旋律飄蕩在方所成都店內。 在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的演奏下, 這首朗朗上口的民謠, 竟流露出不同的韻味。 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天府文化主題讀書活動第五期來到方所成都店, 本次活動的分享嘉賓、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帶來自己的散文集《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 在書中, 熱愛植物的阿來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成都這座城, 熱愛這座城。 他也鼓勵讀者深入接觸這座城市, 讓自己對成都的愛更加豐富、深刻。

通過植物觀察城市

阿來對成都是有根之愛

在阿來看來, 一個城市是有記憶的, 凡記憶必有載體做依。 “瞭解成都有很多方式, 吃火鍋、麻辣燙可能是一種方式, 記錄成都的詩歌、記錄成都更美好的自然則是另一種瞭解成都的方式。 ”

“通過瞭解成都的植物, 可以讓我對成都的愛, 具有內在的根基。 這也是寫作《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的緣由。 ”上世紀90年代阿來來到成都定居生活, 因為喜歡植物, 阿來背上相機, 穿越各大公園、大街小巷, 記錄成都的花事。 “我相信大家說愛的時候是真誠的, 但心裡難免有些空落落, 但如果我們跟所愛的對象在某一方面有更深的瞭解、更深的接觸, 那麼我想這份愛本身也會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美麗起來。

”阿來說。

一年四季花事繁盛

成都人非常注重營造生活的環境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十二裡中香不斷, 青羊宮到浣花溪”“昔聞遊客話芳菲, 濯錦江頭幾萬枝。 ”阿來為讀者展示古代文人在成都的花事記憶, “杜甫、蘇軾、薛濤、賈島、陸遊, 不少與這座城市歷史相關的文化名人, 都留下了對成都這座城市花木的讚頌。 可見古往今來, 成都人非常注重營造生活的環境。 ”阿來為讀者分享了自己鏡頭裡記錄的成都花事:“成都的花事, 從蠟梅開始, 到芙蓉收尾。 一個美麗的迴圈就此結束。 ”平時不起眼的景象在有心人阿來的鏡頭下綻放耀眼的美麗, 台下讀者的驚歎聲一波接一波。

“聽完阿來老師的話,

我也不禁反省自己, 確實對這座城市的觀察還比較膚淺。 看來以後我也要留心觀察成都, 讓自己的愛言之有物。 ”觀眾王淑紅告訴記者。

推廣全民閱讀

不能只在世界讀書日讀書

剛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 阿來接連出席活動, 推廣全民閱讀。 作為著名文學家, 他卻從不給人開書單, “書是解決人生問題和自我教育的, 每個人的人生和情感都面臨不同的境遇。 所以一本書對我有用, 但不一定對你也有用。 讀書, 包括尋找書籍的過程應該是自發的, 而不是別人強制性地讓你讀。 ”活動現場, 阿來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哲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但我們不能只在這一天才來讀書, 最好是每天都讀一點。 ”談到世界讀書日, 阿來為讀者們講起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並以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來號召大家:“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 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 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 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 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 ”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