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山清、水綠、業旺,酉陽這裡的鄉村最“宜居”!

近日, 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酉陽大地上“鄉村振興”全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了宜居鄉。

宜居鄉位於我縣西部, 地勢北高南低,

北倚龍頭山系, 周邊與丁市鎮、銅鼓鎮、花田鄉、雙泉鄉、蒼嶺鎮、天館等鄉鎮接壤, 距縣城20公里。

久聞宜居鄉素有“半幅園林如畫, 四圍山水宜居”的美稱, 尤其是宜居茶美名遠播。 記者到達時, 便徑直趕往了該鄉的宜居村茶園。

當天, 在茶山上, 上百名採茶女手挎竹簍,

手指上下翻飛……原來她們正在參加採茶比賽。

閒暇時, 茶農們坐在綠意盎然的茶樹下, 擺談起了宜居“貢茶”這些年給宜居村帶來的巨大改變。

以前, 種茶只為換鹽巴

藍天白雲下, 樹木蔥郁, 茶園盎然, 小河清澈。 深吸一口氣, 仿佛能聞到淡淡的綠茶清香。

20多年前, 宜居村不僅交通條件差, 地理環境也不好, 山多土少田更缺, 村民們即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也只能換來個溫飽。

“那時候一斤茶葉只能換幾袋鹽巴, 或者兩三斤米。 ”宜居村6組的種茶大戶冉松泉說,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儘管每家每戶都有祖輩留下來的長在土坎邊的老茶樹,

但那時大家只是隨便管一管, 把它當成一項副業。

如今, 冉松泉家早已經把栽茶、管茶、炒茶、賣茶當成了主業, 家中的50畝茶園每年也能帶來30多萬元收入。

茶暢銷, 戶均增收三萬元

眾所周知, 宜居茶的歷史久遠。 從清代起, 就是名副其實的貢茶。 據《酉陽直隸州志》等記載, “宜居茶”源於唐朝, 在明清土司統治時期曾作為貢品進貢, 風光一時。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宜居雙池”茶葉品牌榮獲國家綠色食品品質認證書及“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再次讓宜居茶名聲再起, 也讓一部分村民意識到了其中蘊藏的商機, 開始大力發展。

村民冉紹兵說, 為了種好、管好茶葉, 他曾專門到湖南的一些產茶縣市學習技術, 現在他家的茶葉不愁銷, 12畝多茶園年收入10多萬元。

看到種茶前景可觀,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逐步加入到種茶行業中來。據瞭解,現在僅宜居村就有茶園面積5000畝,僅春一季茶產值就能達到3000多萬元。茶產業已經覆蓋全村95%以上農戶,使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茶產業讓村子更“宜居”

茶產業是綠色生態的好產業。現在,這個產業不僅讓宜居村村民們的日子更富足,而且還讓宜居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幾年來,政府投入資金支援該村的發展。寬敞的通組路進寨入戶,採茶步道修到了茶園裡,灌溉水池建到了茶山頂。

此外,為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廣場。宜居村已經連續3年舉辦村晚,給村民們帶來了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不少村民都表示:“茶產業是一個綠色產業,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的山比以前更綠,水比以前更清。”

大家都在看

看到種茶前景可觀,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逐步加入到種茶行業中來。據瞭解,現在僅宜居村就有茶園面積5000畝,僅春一季茶產值就能達到3000多萬元。茶產業已經覆蓋全村95%以上農戶,使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茶產業讓村子更“宜居”

茶產業是綠色生態的好產業。現在,這個產業不僅讓宜居村村民們的日子更富足,而且還讓宜居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幾年來,政府投入資金支援該村的發展。寬敞的通組路進寨入戶,採茶步道修到了茶園裡,灌溉水池建到了茶山頂。

此外,為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廣場。宜居村已經連續3年舉辦村晚,給村民們帶來了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不少村民都表示:“茶產業是一個綠色產業,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的山比以前更綠,水比以前更清。”

大家都在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