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盡之海:從手機到萬物

在上個世界60年代, 麥克盧漢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 即“媒介是人的延伸”。 這裡的媒介指的不是媒體, 而是是廣義的媒介, 例如火車是人雙腿的延伸, 電話是人耳朵和嘴的延伸。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因而也改變了人的感知能力。

這一點在移動時代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通過社交媒體和通訊軟體, 我們可以毫無延遲的感知到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在發生著什麼, 也能隨時傳達自我的感受。 手機AI的出現, 更是將這種延伸能力推向了頂峰。

手機AI帶來的強大計算能力, 將媒介帶來的感知能力演化成了決策能力。 好比AI拍照時, 感知到鏡頭裡有花草, 就進行相應的影像處理決策一樣, 決策能力的出現, 讓人類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這一點, 或許才是我們關注手機AI的主要原因。

尋找交點:當手機成為人造器官

目前來看, 手機AI的決策能力還暫時停留在手機本身之上。

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也大多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 像是通過算力的提高實現對一段外文的精准翻譯, 或者從圖片找到商品資訊。

但換個角度, 我們會發現手機本身和物理世界的連接, 遠不止一台手機和另一台手機那麼簡單。

手機是和人相處時間最長的終端, 幾乎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人造器官”。

以往手機延伸的是我們的眼睛、嘴巴、而耳朵。 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獲知資訊, 表達資訊。 但經過AI進化, NPU帶來的算力爆炸讓手機也延伸了我們的大腦——能理解圖像和聲音, 還能理解我們的習慣和喜好。

而且時下風靡的物聯網、車聯網, 無一不會在手機上增設一個操作埠。 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操縱電鍋和座椅加熱, 而有了AI能力, 手機也可以通過對使用者資訊的學習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準備開車出門, 什麼時候要吃晚飯。 兩者之間, 只需要一個小小的交點, 就能將手機AI的能力輸入到廣袤的物理世界中來。

如果我們把目光看向產業, 會發現擁有手機AI晶片能力的企業都在進行物聯網、車聯網方面的佈局,

而佈局了物聯網的企業也正想辦法在手機AI上窮追猛趕。

所有人都在尋找交點。

三個方向一同出發, 手機AI的萬物協奏

這其中對於交點佈局的最完善的, 還是率先在手機AI中取得領先地位的華為。 幾天前在華為的全球產業展望GIV 2025預測中, 提到了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慧三個關鍵字。 尋找到感知和互聯的交點, 就能找到萬物互聯的可能。

華為尋找交點的方式, 可以總結成三端齊發——家庭場景、車聯網場景和開發生態。

在家庭場景中, 華為將智慧安防、智慧家居等物聯網業務和傳統運營商的電信業務結合起來, 將普通的寬頻終端更換成智慧終端機。 這樣一來移動端可以在寬頻介面統一收集家庭場景的物聯網資訊,

就有可能將資訊集中到算力最強的終端上, 從而作為決策能力的支撐。 比如當用戶頻繁用手機調整房間內空間溫度時, 手機AI根據當地天氣資訊和使用者習慣訓練模型, 自動調節適合使用者的空調溫度。

在華為的車聯網解決方案中, 語音視頻通信平臺、AI服務和App三項能力被視為上層應用, 支撐起這些應用的還有大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等等應用使能和出行服務、安全服務等服務套件。 而手機AI作為集上層應用和底層支撐兩者的中間點, 很有可能成為重要的過渡工具。 例如利用語音交互能力, 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遠端控制汽車。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華為推出的HUAWEI LiteOS——全球最羽量級的物聯網系統,可以應用于工業、智慧穿戴、智慧家居等等多個領域,但僅僅只佔用10KB的容量。對於這種羽量級的物聯網,必然也會傾向於即時性和嵌入性,將龐大的物理世界進行圖元級分解,把感知和決策落在細節之處。這樣圖元級的物聯網自然不適合進行進行本地計算,上傳到雲端或和用戶手機互聯都可能是計算解決方案。就拿最近LiteOS舉辦的hackathon(程式設計馬拉松,是一種合作編寫程式和應用的活動)來說,很多獲獎項目都聚焦在電錶、AR等等項目上,用技術解決細節問題。未來讓手機成為計算平臺,利用羽量級物聯網裝置手機資料,很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解決方案。例如用手環感知用戶運動的姿勢、時間、力度,再在手機上進行計算,讓用戶瞭解到自己的運動效率。

奇點成真:1000億終端的無盡之海

除了華為之外,蘋果也在通過HomeKit進一步入侵家庭物聯網場景,同時把握著手機AI和IoT兩項武器的廠商,也在越來越多。

根據GIV2025預測,到2025年,個人智慧終端機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而這1000億設備所收集來的資料以及相關決策結果,自然有著不同級層的即時性要求。可能時刻緊守大門的安防攝像頭需要在在本地AI晶片中進行決策計算,而和心率、運動相關的人體資料可以在距離人類最近的手機終端中進行計算,到了工業生產上,龐大的資料可以被上傳到雲端,進行大型的模型推演。

從手機AI到AI物聯網,從手機一款終端到萬物,或許才是手機AI真正的價值所在。

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奇點爆發,其實就是像前幾次技術革命一樣,將單一領域甚至產品的技術創新進行廣泛複製,直到改變整個人類世界的生產效率。如今在手機AI上,這些想像正在被逐漸落實。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手機作為人的延伸,手機AI本質上也是“人的AI”——它真正的舞臺絕非方寸螢幕之間,而是跟人的意志、智慧和需求一起,航向無盡之海。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華為推出的HUAWEI LiteOS——全球最羽量級的物聯網系統,可以應用于工業、智慧穿戴、智慧家居等等多個領域,但僅僅只佔用10KB的容量。對於這種羽量級的物聯網,必然也會傾向於即時性和嵌入性,將龐大的物理世界進行圖元級分解,把感知和決策落在細節之處。這樣圖元級的物聯網自然不適合進行進行本地計算,上傳到雲端或和用戶手機互聯都可能是計算解決方案。就拿最近LiteOS舉辦的hackathon(程式設計馬拉松,是一種合作編寫程式和應用的活動)來說,很多獲獎項目都聚焦在電錶、AR等等項目上,用技術解決細節問題。未來讓手機成為計算平臺,利用羽量級物聯網裝置手機資料,很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解決方案。例如用手環感知用戶運動的姿勢、時間、力度,再在手機上進行計算,讓用戶瞭解到自己的運動效率。

奇點成真:1000億終端的無盡之海

除了華為之外,蘋果也在通過HomeKit進一步入侵家庭物聯網場景,同時把握著手機AI和IoT兩項武器的廠商,也在越來越多。

根據GIV2025預測,到2025年,個人智慧終端機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而這1000億設備所收集來的資料以及相關決策結果,自然有著不同級層的即時性要求。可能時刻緊守大門的安防攝像頭需要在在本地AI晶片中進行決策計算,而和心率、運動相關的人體資料可以在距離人類最近的手機終端中進行計算,到了工業生產上,龐大的資料可以被上傳到雲端,進行大型的模型推演。

從手機AI到AI物聯網,從手機一款終端到萬物,或許才是手機AI真正的價值所在。

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奇點爆發,其實就是像前幾次技術革命一樣,將單一領域甚至產品的技術創新進行廣泛複製,直到改變整個人類世界的生產效率。如今在手機AI上,這些想像正在被逐漸落實。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手機作為人的延伸,手機AI本質上也是“人的AI”——它真正的舞臺絕非方寸螢幕之間,而是跟人的意志、智慧和需求一起,航向無盡之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