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文化元素受青睞 棲霞四百莊稼戶登上大舞臺

膠東線上4月25日訊(通訊員 王強 衣倩倩 薑亞倩) 4月23日, 一場春雨剛過, 春花嬌豔, 春草含綠, 漫山遍野春意盎然。 在位於棲霞市西城鎮駐地北側的煙臺風電學校廣場上, 伴隨著熱鬧的鑼鼓表演和開場秧歌舞, 以“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展現時代創新精神”為主題的西城鎮第六屆群眾文化節拉開了序幕。 本次群眾文化節彙集了全鎮23支基層優秀表演隊, 參演人數達400多人次。 開幕表演中, 30個身著運動藍衣的幼稚園大班孩子用活潑可愛的《運動寶貝》舞蹈點燃了現場氣氛, 也為文化節增添了不少童趣。 “我們的幼稚園小朋友今年是第一次參加群眾文化節,

孩子們平均年齡才5歲, 沒想到今天表演的這麼好這麼受歡迎!”西城希望小學幼稚園老師欒女士激動地說到。

貝雷帽、紅舞鞋, 小黑裙、民族服, 各表演隊服裝道具可謂一應俱全, 小品、廣播體操、秧歌廣場舞、鼓樂表演, 群眾表演形式更是豐富多彩, 不時博得台下陣陣呐喊和掌聲。

臺上表演如火如荼, 台下觀眾更是如癡如醉。 鼓掌、拍照, 捧場, 不少觀眾還拿起手機自己錄影直播。 “我們是群眾文化節的忠實粉絲, 六年來每屆都來”, 68歲的王大姨說到, 今天她們特意從12裡之外的北路溝村坐三輪車趕來。 63歲的鄒月光也是個地地道道的文藝愛好者, “我在家是拉二胡, 今年過來學習學習, 明年爭取也參加表演。

“今年的群眾文化節目中, 傳統文化元素更受歡迎了”評委陳春亞老師說到。 《四德歌》就是其中一個備受歡迎的傳統文化節目。 “現在中央到地方都在提文化自信, 也都在提倡弘揚傳統文化, 有德才有''才'', 這也是我們基層文化所推崇的。 我就從網上選了這個《四德歌》的表演節目帶村民們學。 這個漢服長裙也是配合傳統文化主題選做的, 希望大家能喜歡。 ”婦女主任林玉英介紹到。 此外, 70歲村民韓昌平帶領村民排演的移風易俗小品《後婆婆》, 表現民族韻味的舞蹈《原香草》等, 都為本屆文化節注入了傳統文化內涵。

如果說群眾們是群眾文化節的主力軍, 那麼村幹部們就是文化節上當之無愧的引路人了。 參演的23支代表隊每一支都由村幹部帶隊,

跑前跑後耐心服務。 今年第六年參加比賽的小河南村代表隊由村婦女主任趙玉花帶領, “我們隊一共17個人, 最大的64歲, 最小的39歲, 平時灰頭土臉的農家人今天裝扮一新, 就是為了展現我們婦女們靚麗的精神風貌”, 趙玉花說。 “我們是小村, 拿不拿獎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能輸掉氣勢”, 槐樹底村村委主任王延斌從2002年就開始支持村裡秧歌隊, 今年60歲的他依然在場上為大家扛旗助威。

經過一上午的激烈角逐, 最終回兵崖村代表隊的《多嘎多耶》獲得一等獎, 鎮駐地代表隊的《荊楚洪湖》和笏山村代表隊的《獨一無二》獲得二等獎, 小河南村代表隊的《水兵舞桃花姑娘》、任留村代表隊的《吉祥中國年》、范家莊村代表隊的《四德歌》獲得三等獎。

“能獲獎得感謝鎮政府和村裡對我們表演隊的支持, 今年政府邀請呂劇團老師下鄉對我們進行了專門輔導, 讓我們舞蹈技術和節奏都有了明顯改進。 以後只要有文化活動, 我們都會積極參加。 ”獲得一等獎的回兵崖村代表隊隊長林海燕真誠地說到。

據悉, 近年來, 西城鎮連續舉辦群眾文化展演, 不僅為全鎮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處, 更為各村、各單位創造了一個展示自我、宣傳自我的大舞臺, 對繁榮群眾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風尚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已經成為該鎮文化建設的一個品牌。

“群眾文化以文載道, 以文育人。 今後, 群眾文化展演我們還將持之以恆地舉辦下去,

使這塊文化陣地更具吸引力。 下一步我們還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與市呂劇團深度合作, 開展送戲下鄉、送培訓下鄉、送文化下鄉, 進一步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為助推''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增輝''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西城鎮黨委書記徐海勇說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