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的援助

 4月18日,新組建的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正式揭牌。 回顧中國多年來的對外援助史,有專家認為,組建這一機構,將助推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事業邁上新臺階,為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下,中國對外援助事業也迎來新的契機。

對外援助體系更加完善和專業化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年發表的《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白皮書顯示,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程誠將中國對外援助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至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時期內中國開始向朝鮮、越南和非洲提供物資援助。 第二階段是1980—1994年,這是中國對外援助“收縮、調整與改革”的時期,主要體現在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設立,為中國對外援助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第三階段是1995—2013年,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組織逐步建立。 第四階段是自2014年以來,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對外援助也進入了一個深入改革時期,對外援助體系更加完善和專業化。

援助效率高

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丹·巴尼克(Dan Banik)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西方對外援助模式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中國對外援助的效率很高,能夠切實解決受援國的一些發展問題。

然而西方一直對中國援助模式頗有微詞,究其原因,專門做全球發展援助調研的“援助資料”(AidData)曾在2015年調研報告中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報告指出,西方對於中國援助有誤解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常常將中國政府的開發援助(ODA)與其他商業來源或者政府出資的專案混為一談;西方社會往往在缺乏系統金融資料支撐的情況下,單純地把中國的援助和商業投資畫等號。

巴尼克表示,如今有更多的受援國希望中國在援建的同時,為他們提供後續的保障,在援助標準和援助計畫方面更加精確,這就要求中國建立更加專業完備的援助體系。

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機遇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唐麗霞表示,中國對外援助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和豐富的經驗,但各個專案之間的協調統一性有待提升,援助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而“一帶一路”建設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因此,中國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著力打造中國對外援助的品牌形象。 程誠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我國今後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提供了路徑和著力點。

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國政府新承擔各類援助專案309個,境內外培訓各類人才近15萬名,惠及128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 其中,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援建了近60個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能源電力、資訊通信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程誠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 鑒於“一帶一路”輻射了很多發展中國家,中國應該從頂層設計角度做好調研,助推沿線專案見效更快。

原標題:中國對外援助水準不斷提升

作者:楊雪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