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型國際關係究竟“新”在何處?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既是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傳承與創新, 也承載著中國對建設美好世界的理想和追求。 新型國際關係究竟“新”在何處?4月21日, 在京舉行的第四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政治經濟高端論壇聚焦“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機遇與挑戰”, 對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新背景、新理念、新實踐進行深入研討。

走出國與國交往新路

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提出, 是基於對國際局勢演變的深刻洞見。 在分析當前國際關係中的非理性因素時,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蔡拓表示, 當今世界極端現實主義沉渣泛起,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對話合作的全球治理秩序、機制、理念遭受重創。 “對硬實力的崇拜、對精英政治和已有國際制度的失望、對人工智慧時代不確定性的憂慮, 都反映出當前國際社會發展處於相對低潮、混亂、迷茫階段。 ”

全球治理舊體系和國際關係舊格局千瘡百孔, 迫切呼喚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表示, 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兩大目標, 新型國際關係不是籠統的概括, 是處理國與國關係、推動國際社會發展的中國方案。

國際體系的深刻轉型也為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提供了現實基礎。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戴長征看來, 雖然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 但並沒有發生根本性逆轉,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 尤其是隨著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 為改變舊有國際體系的不合理因素提供了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 中國的發展壯大讓世界多極化趨勢變得更加具象化。 在西方發達國家具有傳統優勢的規則制定領域, 中國已經開始有所作為。

例如, 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 對發展中國家意義重大, 有利於改善國際規則制定被少數國家壟斷的局面, 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

超越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 超越了國別、黨派和制度的差異, 彙聚起各國普遍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吉林大學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雪蓮從國家理性的維度分析了新型國際關係的理念創新。 她說, 國家理性實質上是自利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統一, 國家是為追逐利益而存在的, 但不能完全拋棄道德和倫理。 而受西方現實主義理論的影響, 國家在實際國際交往中更強調工具理性與自利理性的一面, 忽視了價值理性和公共理性的一面。 面對國家間相互依存程度加深、解決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合作等新形勢,

這種理念越來越過時。 新型國際關係宣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是對國家理性二元性、統一性本真的回歸, 有利於重塑國家理性中的價值理性和公共理性。

“新型國際關係理念超越了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為如何看待國際關係提供了新思維、新視角、新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方長平表示, 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強調國強必霸的權力政治邏輯, 對大國關係過度悲觀, 對中小國家和其他社會力量過度漠視。 制度主義表面上為國際合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途徑, 但背後的理論邏輯根本上反映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益,

二戰後多數國際制度為西方發達國家所控制。 制度霸權極大侵蝕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 加劇了世界體系中心—邊緣結構的不平衡發展。 主流建構主義越來越強調規範的傳播內化, 而西方的背景知識、思想蘊含在現有國際規範中, 這決定了它在向國際社會傳播內化時不可避免地與地方性知識文化產生矛盾、衝突和對抗, 增加了國際體系的不穩定性。 而新型國際關係理念摒棄了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的零和思維、冷戰思維、強權思維、勢力範圍思維, 有利於構建真正平等的國家間、文明間關係。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建飛認為, 在合作共贏這個核心理念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目標的引導下, 新型國際關係將展現出不同於舊國際關係的諸多新特徵。例如,在主要內容方面,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低政治議題的地位會不斷提高,取代政治、軍事等高政治議題;在主題上,共贏式國際合作將取代對抗、零和;在國家間關係定性方面,夥伴關係將超越傳統的對抗或結盟。

努力形成新規範

遵循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興起不同的發展之路,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應當為人類社會發展承擔的歷史使命。

在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魏玲看來,中國宣導的新型國際關係不僅“新”在理念上,更“新”在具體操作規則和國際實踐層面,真正要把平等參與、民主協商、規則公正落到實處。就平等參與而言,現行國際體系名義上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制度體系中的代表性、發言權、收益權都是不平等的。推動落實平等參與的操作性規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內容。就民主協商而言,由於不同國家發展水準、文化、制度各異,在國際議程中的優先選項並不相同,要在多樣性前提下最大程度達成合作,照顧各方關切的協商一致原則十分重要。從《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達成,到“南海行為準則”實質性案文的具體磋商,正是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民主協商過程中向前推進的。就規則公正而言,規則對利益分配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未來國際秩序走向影響深遠,要構建兼顧整體、多數與個體利益的更公正規則。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在與各方的磋商與互動過程中有利於推動形成新型國際規範和規則。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努力,蘊含在中國堅持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努力之中,建立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礎之上。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唐永勝認為,當前大國競爭加劇等因素給未來全球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中國為國際關係發展貢獻的新理念必須以高水準的國內治理作為基礎,以不斷增強的實力作為保障。要以循序漸進而非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穩步推動新型國際關係建設,讓更具包容性的中國理念落實到國際關係的具體實踐中去。

原標題:穩步推動新型國際關係建設

作者:毛莉

新型國際關係將展現出不同於舊國際關係的諸多新特徵。例如,在主要內容方面,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低政治議題的地位會不斷提高,取代政治、軍事等高政治議題;在主題上,共贏式國際合作將取代對抗、零和;在國家間關係定性方面,夥伴關係將超越傳統的對抗或結盟。

努力形成新規範

遵循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興起不同的發展之路,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應當為人類社會發展承擔的歷史使命。

在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魏玲看來,中國宣導的新型國際關係不僅“新”在理念上,更“新”在具體操作規則和國際實踐層面,真正要把平等參與、民主協商、規則公正落到實處。就平等參與而言,現行國際體系名義上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制度體系中的代表性、發言權、收益權都是不平等的。推動落實平等參與的操作性規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內容。就民主協商而言,由於不同國家發展水準、文化、制度各異,在國際議程中的優先選項並不相同,要在多樣性前提下最大程度達成合作,照顧各方關切的協商一致原則十分重要。從《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達成,到“南海行為準則”實質性案文的具體磋商,正是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民主協商過程中向前推進的。就規則公正而言,規則對利益分配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未來國際秩序走向影響深遠,要構建兼顧整體、多數與個體利益的更公正規則。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在與各方的磋商與互動過程中有利於推動形成新型國際規範和規則。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努力,蘊含在中國堅持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努力之中,建立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礎之上。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唐永勝認為,當前大國競爭加劇等因素給未來全球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中國為國際關係發展貢獻的新理念必須以高水準的國內治理作為基礎,以不斷增強的實力作為保障。要以循序漸進而非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穩步推動新型國際關係建設,讓更具包容性的中國理念落實到國際關係的具體實踐中去。

原標題:穩步推動新型國際關係建設

作者:毛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