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興在美國遭遇封殺,中國企業國際化到底缺點啥?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 征戰全球市場, 缺少的不只是核心技術, 還包括國際化的市場經營管理經驗。 以及面對全球不同國家市場競爭的差異化、守規化經驗和體系。

中興在美遭遇封殺也敲響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市場自主經營警鐘, 必須要深入市場、遵守當地遊戲規則。

池梅||撰稿

日前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封殺令”一出, 這家營收上千億的中國跨國企業, 一時間生死未蔔。 美國“封殺令”之後, 英國也加入對中興的抵制, 相關部門警告企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隨後, 澳大利亞政府也宣稱稱不再採購華為、中興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中興的前景堪憂, 而折射出中國企業真正想站上強者之林缺少的還有很多。

今年,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年。 也就是說, 這項“封殺令”至少會持續到2025年3月13日。 除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中興之所以被封殺原因並不簡單。

實際上, 追溯到2012年, 美國商務部就開始對中興通訊的調查。 在美國報告中, 中興通訊的行為違反美國的相關出口禁令。 從2016年開始, 中美就已對此展開多次談判, 中興與美國監管部門進行長期斡旋。 事情一度出現過轉機。 2017年3月, 中興通訊公告稱, 以同意支付8.92億美元的罰款。

不過, 據悉雙方和解協議中有3年觀察期。 其中, 中興承諾立即解聘4名資深員工, 並對其他35名員工進行處罰, 包括降低獎金或提出警告。 但實際上, 中興只解雇了4名高管對於涉事的其餘35名員工, 甚至在2018年初還拿到年終獎金。

正是中興的這個不誠信的作為, 讓中興在如今的敏感時期, 成為爆發的導火索。 不過除此之外,

中興通訊內在核心技術的缺失也讓其在這場封殺中沒有還手之力。 因為手機晶片主流就是美國高通, 作業系統全球就兩種, 都來自美國。 也就是說, 只要銷售符合全球主流市場使用習慣的產品, 勢必會牽涉美國的晶片、記憶體和軟體。

有相關專家表示, 中興公司約20%至30%的元器件由美國公司供應, 而這些基礎的高性能元器件一旦被禁, 中興通訊既沒有國產替代的方案, 也無法從友商處轉買此類元器件。 比如一個小配件FPGA, 基本被兩家美國公司壟斷——賽靈思和阿爾特拉。 這兩家美國公涉足早, 專利多, 這一領域很難被進入和追趕。

即便現在開始進行晶片級的產品研發, 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 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

斷貨兩年, 對於一家千億級別的企業而言, 是災難性的。 所以, 對於所有中國家電企業來說, 要想做大做強的關鍵, 在於打通全產業鏈價值鏈條, 具備對產品的技術定義權和功能創新力。

在“中國製造”快速崛起的時刻, 中興通訊事件無疑給我國製造業敲響了警鐘, 顯示出我們在基礎領域的短板。 只能說, 真正達到“中國製造2025”, 路可能不止7年。 企業誠信經營、核心技術掌控等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家電企業也該從中吸取到教訓。

====

智家電(ijiadian):智慧互聯網時代家電第一自媒體, 關注互聯網智慧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