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要買IBM的股票,因為它缺乏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注:本文原作者Peter Cohan , 系Forbes網站的編著者。 本文原標題“Don't Buy IBM -- It Lacks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其中主要觀點與內容為作者針對于IBM近來表現的評論, 請僅作參考。

本週三, IBM公佈的財報顯示, 藍色巨人一季度每股盈利2.45美元, 收入190.7億美元, 雙雙高於預期。 不過, 該公司公佈的前瞻指引, IBM預計今年全年利潤為每股13.80美元, 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3.83美元。 這使得公司股價在4月18日下跌了7.6%,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現在是一個很好的IBM股票買入時機, 但實際上, 由於IBM缺乏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買入IBM的股票並不明智。

五年來, IBM的幾乎每個季度的收入都在下滑, 儘管這一趨勢在2017第四季度發生了改變。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這種改變似乎主要是由於週期性因素, 那就是那些大型機客戶需要對他們的舊機器進行更換。 事實上,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稱, IBM的這筆週期性收入模式也將迎來終結, 並指出:

IBM CEO Ginny Rometty一直試圖向外界證明IBM目前的戰略要務是社交、移動、分析和雲, 這將是公司未來增長的關鍵。 但在今年Q1財報中, 這些戰略要務在IBM收入份額中的占比卻從2017年Q4的49%下降到了47%。 CNBC報導稱, 這一下降“令Cantor Fitzgerald的分析師感到失望, 他們之前預計這些戰略要務的份額占比不會出現變化。 ”此外, 耐人尋味的是, 這些戰略要務的增長也從去年Q4的17%放緩至今年Q1的15%。

這其中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便是雲服務。 但其實在這一領域中, IBM似乎正在被競爭對手越拉越遠,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 2018年Q1中, IBM的雲業務僅增長了14%, 顯然要落後於24%的整體市場增長水準。

當然這種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難以理解, 也難以為公司所獲得。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去分析一家公司是否具有這種優勢, 因為具有該優勢的公司自身增長的速度往往會超過分析師和投資者的預測。 不過, 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

證明的典型案例自然是Amazon, 隨著自身體量的增長, 公司業績的增長也在提速。 比如, 在去年Q4中, Amazon的收入增長了38%, 達到605億美元, 遠遠超越了24%這個平均增長水準。

一般來講, 這種競爭優勢可由公司在三個方面的表現來衡量。

1.能否給客戶提供更多的便利

2.在規模上取勝的能力

對於一家擁有數百萬客戶的供應商來說,

繼續獲取並保留現有客戶的能力十分重要。 對於Amazon來說, 這種能力包括廣泛的產品和服類型、運營高效的供應鏈系統以及卓越的客戶服務等。

但是IBM卻好像並不擅長於此, 比如它在產品開發方面, IBM的新產品開發與發佈速度總是比它的對手們慢很多。 其實, IBM非常重視確保其產品能夠滿足企業內部的需要, 比如使用多種不同的語言進行工作已經與廣泛產品進行互聯互操等。 這本是IBM的優勢, 但是也讓它的新產品上線速度更慢同時價格也更高。 相比之下, IBM競爭對手的產品卻是“又快又便宜”。

3.競爭優勢的保持能力

儘管我們總是能見到很多大公司可以在某一行業中做到數一數二, 如智慧手機領域中的蘋果,

但是卻很少有公司能夠將這種優勢長期保持下去, 因為競爭對手們總是在複製著他們的成功戰略, 並且也能把握住那些全新的增長機會。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Amazon在電商方面的市場份額不僅遙遙領先, 而且還始終保持著這一優勢地位, 目前Amazon大約佔有美國40%的電商市場。 同時AWS也始終在全球雲計算中佔有40%以上的市場份額。

反觀IBM, 當它進入雲服務市場時並沒有延續自身在於傳統大型機和伺服器市場的優勢, 這是因為公司整體的增長有所放緩。

其實, 老牌服務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比如微軟, 得力于Satya Nadella成功的改革, 如今的微軟早已走出了陰霾, 公司市值也在一路攀升。 但對於IBM來說, 似乎在公司真正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前,

它很難讓分析師和投資者們信服。

原文作者:Peter Cohan

翻譯與整理:張飛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