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刷抖音短視頻上癮,是你的錯嗎?

關於抖音, 鄭州APP開發小編想說的是, 一旦刷起來, 就完全停不下來了, 相信有很多朋友情況也是一樣, 對於自律的我來說, 這是非常不爽的一件事, 我絕對不能被抖音所控制, 為了防沉迷更深, 我用卸載的方式完成自救。 而4 月上旬, 短視頻應用抖音上線了反沉迷系統。 在連續使用超過 1.5 小時後, 抖音上就會出現使用時間過長的提示。 同時, 用戶還可以設置時間鎖, 單日使用時長超過 2 小時, 需要輸入四位元數的密碼才能夠繼續使用。 所以前段時間才會在微信公眾號看到這樣一篇文章, 中國人太傻, 一半在抖音,

一半在快手, 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但關不掉抖音APP, 真的就是你的錯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被稱為設計倫理學家的特裡斯坦 · 哈裡斯(Tristan Harris)認為, 人們手機上癮, 問題並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 而是因為在應用的背後, 有很多人在努力工作, 目的就是“破壞你的自律”。

上癮的定義是相對消極的, 上文提到的心理學博士亞當 · 阿爾特認為: 只有當一種行為此刻帶來的獎勵最終因為其破壞性後果而抵消, 才叫行為上癮。

也就是說, 如果刷抖音確實給自己帶來了歡樂, 時間被它所佔用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 那不算行為上癮。 但這並不代表, 後果不嚴重, 我們就應該乖乖地交出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

使用互聯網產品、電子產品的行為上癮現象, 已經被精神學學界提出, 然而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在此同時, 與行為上癮相關的設計和產品, 正在越來越多。

矽谷曾有一家名為“多巴胺實驗室”(Dopamine Labs)的公司, 他們有兩個產品, 業務都與手機應用引起的行為上癮有關。

一個名為“Boundless Mind”, 向 App 售賣 API 服務,

通過神經科學理論和人工智慧技術, 説明 App 產品優化他們的交互, 廣告語是“用多巴胺讓你的 App 令人上癮”。 在這個產品的宣傳頁裡, 愛范兒還發現了招商銀行 App 頁面的蹤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另一個則是説明人們戒掉手機上癮的 App, 名為“Space”, 同樣是使用神經科學理論和人工智慧技術,

據稱可以“讓你在呼吸的間隙裡拿回控制權”。

相比這家大張旗鼓拿行為上癮的“底層技術”作為賣點、賣矛也賣盾的公司, 其他的互聯網產品設計則是更加隱晦和低調, 比如 App 的各類消息通知, 視頻網站的自動播放下一集, 社交應用無限下拉的訊息源, 資訊應用總有熱門的標籤和話題......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2010 年約伯斯曾對《紐約時報》說過, 他從來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使用 iPad。 Twitter 和 Medium 的創始人之一埃文 · 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說, 他也不會給自己年幼的孩子買 iPad。

電影《頭號玩家》裡的反派 IOI 裡的大佬諾蘭, 也是不愛玩《綠洲》的, 連密碼都不會費心去記住。 生產這些高科技產品的人, 就像《絕命毒師》裡的大毒梟老白一樣, 他們是不吸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所以, 多少時候, 當我們打開抖音, 等到回過神來, 一兩個小時就刷過去了。 然而, 對於這2個小時的記憶, 幾乎是空白的, 更甚者連自己看了什麼都記不得了。 為此, 鄭州APP開發的小編覺得,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雖然要釋放自己的壓印, 放鬆自己,但也請用一種健康的方式,比如看看書,聽一段音樂,一個高品質的獨處,不僅能提高自己,更能全身心的放鬆,愉悅自己。你可以不用卸載抖音,但是請一定要有節制,不然物極必反,抖音會害了你的!

放鬆自己,但也請用一種健康的方式,比如看看書,聽一段音樂,一個高品質的獨處,不僅能提高自己,更能全身心的放鬆,愉悅自己。你可以不用卸載抖音,但是請一定要有節制,不然物極必反,抖音會害了你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