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郭建華:小銀幕裡裝著普法大情結

劉立新 朱盼月

農村成了郭建華搞全民普法教育的試驗田。 圖為郭建華(右二)向村民普法。

最特寫

郭建華, 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黨支部書記、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經理, 第六屆河南省道德模範。

在河南開封, 有一位堅守了42年的電影放映員。 42年光陰荏苒, 她從起初的“放映員小姑娘”變成了如今的花甲老人。 經歷時代變遷的她, 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改變的是年華, 不變的是初心。 走到哪裡, 她心裡裝的都是農村、農民。 這位代表就是郭建華。

20世紀七十年代, 全國招收第一批農村女放映員, 郭建華所在的開封縣, 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市祥符區招收兩人, 19歲的郭建華前去應聘, 從此她就和全國的農村放映員一樣, 拉板車、抬機器, 走村串鄉吃百家飯, 與電影、與鄉親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統計, 在郭建華當放映員的前20多年裡, 為群眾放電影13000多場, 而自1996年當經理至今, 她又為鄉親們放映和組織放映電影故事片、科教片14000多場, 觀眾累計上億人次。 如今的郭建華, 每年都會帶上家鄉人民根據科技電影講授的技術種植出來的花生上全國兩會。

郭建華也在近年來的電影普法工作中結下了深深的“基層法治情結”。 “就基層百姓而言, 一方面接受法治教育不健全或缺失, 另一方面是公共和自身安全意識淡漠, 導致問題頻發, 有的甚至造成難以彌合的損失和創傷。 ”為此, 郭建華多次在全國兩會上建議, 進一步加大基層全民普法力度, 營造全民學法懂法、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良好氛圍, 以預防為主, 把高牆內的懲戒轉變為高牆外的教育。

一邊提出建議, 一邊身體力行。 農村成了郭建華搞全民普法教育的試驗田, 當地檢察機關成了她的普法合作夥伴。 郭建華與祥符區檢察院檢察長石超亭多次下鄉村開展廣泛調研, 最終決定將該區西姜寨鄉白莊村作為試點, 探索可複製、易推廣的基層普法教育宣傳範本。 2017年6月, 祥符區首個基層普法基地在白莊村建立, 區檢察院積極推廣“檢校家共育”普法理念, 不定期深入該村開展“送法進校園”“送法進農村”活動。 “一方小銀幕, 能裝地和天, 演不完千古悠悠美與善, 放不盡人生百味苦辣酸甜”, 郭建華則用電影聲情並茂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通過科技電影和普法電影對農民兄弟“扶精神、扶志氣、扶智力”。

他們的努力使易被農民接受、適合農村發展的“白莊普法模式”日漸形成。 如今的白莊村, 不僅文化廣場上建有法治教育宣傳電影放映點、普法宣傳板, “小手拉大手”普法宣傳、扶貧政策“一米團”宣講也開展得有聲有色……一系列普法宣傳活動也使白莊村找到了精准扶貧的新抓手。

郭建華說, 法治建設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法治國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根基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 “我相信, 有了法治的護航, 通過扎實深入開展‘扶精神、扶志氣、扶智力’, 我們現階段的脫貧攻堅目標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一定能夠讓群眾獲得物質小康和精神小康雙豐收, 生活越過越幸福。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