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跋山涉水謀發展,進村入戶聽民聲!縣委書記黃榮定赴馬站、霞關蹲點調研

提示:請點擊上方"蒼南發佈"↑關注我們

深入基層傾聽百姓呼聲、走訪調研解決實際困難, 4月23至24日, 蒼南縣委書記黃榮定輕車簡從前往馬站、霞關兩鎮, 利用兩天時間, 深入7個偏遠鄉村, 開展蹲點調研, 聚焦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垃圾革命等重點工作,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領蒼南群眾過上美好生活“謀”與“行”。

跋山涉水看鄉村變化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 在蒼南, 馬站中魁村可算得上是優秀典範之一。 作為四季柚的原產地, 近年來, 中魁村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 不僅將村莊打扮一新, 還將“自家後院”打造成了一座“花果山”, 發展農業產業。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 柚花飄香、沁人心脾, 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驅車一個多小時抵達中魁村, 村口的“紅色驛站”首先吸引了黃榮定目光, 他鼓勵黨員志願者們:“一定要構建一種真正能替老百姓解決困難的服務模式, 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讓老百姓在鄉村也能享受到幸福生活。 ”之後, 黃榮定又迫不及待地來到農戶家中, 與農戶攀談起來。

林發印是中魁村四季柚“種植大戶”, 他向黃榮定講述了他與四季柚的故事, 以及這幾年通過合作社經營給自家帶來的變化。 黃榮定說:“中魁村獨有的肥沃水土孕育了四季柚的獨特美味, 一定要將中魁四季柚作為一個精品來打造, 要在包裝、廣告等行銷手段上實現創新, 全面展示中魁四季柚的品質, 同時注入文化元素,

提升產品附加值, 通過整村‘打包’的方式打響品牌, 從而促進全村富裕。 ”

坐擁美麗月亮灣沙灘的霧城村, 在小城鎮綜合整治的號召下, 通過立面裝修、環境整改,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近期又吸引了“蒼商領頭雁”林允華先生前來投資建設旅遊綜合體,

潛力無限。 然而看著沙灘上滿地的垃圾, 黃榮定甚是惋惜, 他叮囑村兩委:“一定要將‘垃圾革命’進行到底, 加大投入、加強清理,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同時要確保監督到位, 將這份難得的自然稟賦變成村裡的財富。 ”

進村入戶聽群眾心聲

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魴魚山村, 繞過村裡的一棵大榕樹,就能望見大海,但沒有與大海“親密接觸”的魴魚山村卻是一片淳樸與滯後,在歲月的侵蝕下逐漸衰老,村裡92%的村民已經通過下山移民、異地搬遷而離開。殷彬彩一家是村裡僅剩的50多戶“常住”村民之一,不僅房屋簡陋,兩個老人還要常年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平日裡就靠種種菜、養養雞過生活。黃榮定走進殷彬彩家中,與他拉家常,傾聽他的心聲,並叮囑村兩委要主動幫助解決留守村民的生活困難。黃榮定還說:“鄉村振興要走差異化的路子,村兩委要創新思維和理念,魴魚山村應在整體搬遷上動腦筋,讓所有村民搬得下、住得穩、富得起,塑造蒼南生態大搬遷的典型。”

同樣偏遠的後槽村因為擁有濱海沙灘這張“王牌”迎來了發展機遇,村裡不僅開發了度假村,也帶動了村民將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或是在“一打三整治”後轉產轉業,過上了當個“小老闆”的富足日子。

抵達後槽村已是傍晚,簡單吃過晚飯後,黃榮定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村民家中走走、聊聊、看看。“入黨多少年了?”“每月15號的學習有參加嗎?”“對村裡、鎮裡有什麼意見建議?”在今年82歲擁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謝作榮家中,黃榮定與他親切地交談著生活中的點滴變化。聽到謝作榮說:“現在村裡發展這麼好,我們生活得很愉快,作為黨員哪怕我只有一點點力量也要發揮出來。”在場的所有人都深受鼓舞,為他點贊。黃榮定說:“黨建是抓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蒼南就是要通過‘十招破十難’這個抓手,推進基層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各個基層黨組織還要借助主題黨日這個載體,做好夜學‘宣誓、學習、部署’三部曲,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夜以繼日謀鄉村振興

這是一次帶著真情與使命的走訪調研,即使暴雨傾盆也無法阻擋黃榮定瞭解民情的腳步。在後槽村的一間小屋裡,黃榮定與黨員、村幹部、村民代表圍坐一堂,說真話、訴真情,直至深夜。

次日一早“轉戰”霞關鎮,一個夢幻的“瑤洞古村”為一行人呈現了難得一見的美景。據村書記介紹,瑤洞村最後一戶村民搬走已是1992年的事,由於地處深山,人跡罕至,被“遺棄”的瑤洞村年復一年在大自然的雕琢下成為了一個“童話”。爬滿藤蔓的古屋、開滿鮮花的院子,處處都是無需修飾的美景。一行人不禁感慨:真是太美了!黃榮定說:“面對這麼美好的古村落,政府一定要主動作為,做好保護,要引進大品牌進行項目包裝,保持她的原生態,打造與大自然完全吻合的精緻古村,講好古村發展的故事。”

登煙墩山眺望海天一線,走霞關老街體驗純樸民風,在三星村、興霞村等極具濱海特色的小漁村裡,“天生”錯落的海濱小屋在天然壯闊的藍色海洋的映襯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三星村正在打造田園綜合體,村民們發揮創意,變廢為寶,將廢棄的小漁船打扮成盆景,將毛竹佈置成創意背景牆,讓人眼前一亮。黃榮定肯定了這些做法,他說:“要運用‘繡花針’功夫,關注每一個細節,對村子進行精雕細琢,還要引進品牌、提前謀劃,搶抓機遇,打造一個富有濱海文化的新漁村,從而實現全面振興。”

兩天一夜的調研中,黃榮定還多次強調,鄉村要全面振興少不了“能人”的帶領,各地要充分挖掘鄉賢與在外蒼商的資源,發動能人志士帶頭示範,帶領全村“共謀、共建、共管、共用”,彙聚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

來源/蒼南新聞網

繞過村裡的一棵大榕樹,就能望見大海,但沒有與大海“親密接觸”的魴魚山村卻是一片淳樸與滯後,在歲月的侵蝕下逐漸衰老,村裡92%的村民已經通過下山移民、異地搬遷而離開。殷彬彩一家是村裡僅剩的50多戶“常住”村民之一,不僅房屋簡陋,兩個老人還要常年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平日裡就靠種種菜、養養雞過生活。黃榮定走進殷彬彩家中,與他拉家常,傾聽他的心聲,並叮囑村兩委要主動幫助解決留守村民的生活困難。黃榮定還說:“鄉村振興要走差異化的路子,村兩委要創新思維和理念,魴魚山村應在整體搬遷上動腦筋,讓所有村民搬得下、住得穩、富得起,塑造蒼南生態大搬遷的典型。”

同樣偏遠的後槽村因為擁有濱海沙灘這張“王牌”迎來了發展機遇,村裡不僅開發了度假村,也帶動了村民將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或是在“一打三整治”後轉產轉業,過上了當個“小老闆”的富足日子。

抵達後槽村已是傍晚,簡單吃過晚飯後,黃榮定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村民家中走走、聊聊、看看。“入黨多少年了?”“每月15號的學習有參加嗎?”“對村裡、鎮裡有什麼意見建議?”在今年82歲擁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謝作榮家中,黃榮定與他親切地交談著生活中的點滴變化。聽到謝作榮說:“現在村裡發展這麼好,我們生活得很愉快,作為黨員哪怕我只有一點點力量也要發揮出來。”在場的所有人都深受鼓舞,為他點贊。黃榮定說:“黨建是抓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蒼南就是要通過‘十招破十難’這個抓手,推進基層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各個基層黨組織還要借助主題黨日這個載體,做好夜學‘宣誓、學習、部署’三部曲,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夜以繼日謀鄉村振興

這是一次帶著真情與使命的走訪調研,即使暴雨傾盆也無法阻擋黃榮定瞭解民情的腳步。在後槽村的一間小屋裡,黃榮定與黨員、村幹部、村民代表圍坐一堂,說真話、訴真情,直至深夜。

次日一早“轉戰”霞關鎮,一個夢幻的“瑤洞古村”為一行人呈現了難得一見的美景。據村書記介紹,瑤洞村最後一戶村民搬走已是1992年的事,由於地處深山,人跡罕至,被“遺棄”的瑤洞村年復一年在大自然的雕琢下成為了一個“童話”。爬滿藤蔓的古屋、開滿鮮花的院子,處處都是無需修飾的美景。一行人不禁感慨:真是太美了!黃榮定說:“面對這麼美好的古村落,政府一定要主動作為,做好保護,要引進大品牌進行項目包裝,保持她的原生態,打造與大自然完全吻合的精緻古村,講好古村發展的故事。”

登煙墩山眺望海天一線,走霞關老街體驗純樸民風,在三星村、興霞村等極具濱海特色的小漁村裡,“天生”錯落的海濱小屋在天然壯闊的藍色海洋的映襯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三星村正在打造田園綜合體,村民們發揮創意,變廢為寶,將廢棄的小漁船打扮成盆景,將毛竹佈置成創意背景牆,讓人眼前一亮。黃榮定肯定了這些做法,他說:“要運用‘繡花針’功夫,關注每一個細節,對村子進行精雕細琢,還要引進品牌、提前謀劃,搶抓機遇,打造一個富有濱海文化的新漁村,從而實現全面振興。”

兩天一夜的調研中,黃榮定還多次強調,鄉村要全面振興少不了“能人”的帶領,各地要充分挖掘鄉賢與在外蒼商的資源,發動能人志士帶頭示範,帶領全村“共謀、共建、共管、共用”,彙聚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

來源/蒼南新聞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