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春華:在興安嶺綻放芳華

沈靜芳

“檢察官媽媽”春華和她的孩子們。  武天舒攝

“我是牧民的孩子, 瞭解百姓的疾苦, 也最懂得怎樣把法律說進農牧民的心坎裡。

”無論說蒙語還是漢語,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檢察院黨組成員、控告申訴科科長春華都語速和緩, 真摯而清晰, 讓人聽起來如一汪清泉流過, 急躁漸褪。

從檢20年來, 春華就這樣緩緩說著百姓心坎裡的話, 接待了2000多名來訪群眾, 辦理了400餘起案件, 其中涉及少數民族的案件約占80%, 全部案結事了。

她先後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北疆最美女性”等榮譽稱號, 並成為2017年度內蒙古十佳法治人物。

從售貨員到員額檢察官, 青春的履歷留下奮鬥的印跡

“20年前的春天我走進了檢察院。 ”春華告訴記者, 進檢察院前她有4年售貨員的經歷。 “我們賣的是五金器材。 面對琳琅滿目的鉗子、扳子……我總覺得‘這不是我的位置’。

當別人享受著工作的閒暇時光時, 她開始尋找自己的位置, 並用三年時間自學了函授企業管理文憑。 1997年, 科右前旗檢察院面向社會公開招錄時, 正在哺乳期的她有點動心又有點打退堂鼓, 是愛人默默替她報了名、領回了教科書。

春華一手哄娃一手看書, 忙了整整一個月, 穿著借來的一套正裝走上考場, 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招考。

1998年春天, 春華走進科右前旗檢察院。 有著財經學院文憑的她被分配去了財務部門。 “我不喜歡沉默地研究數位, 更喜歡‘說’!”春華說, 她從小生長在牧區, 看慣了牧民們用拳頭解決問題, 那時就常想, “要學會講道理”。

為了講好“道理”, 隨後的四年, 春華擠出時間讀完了法律本科, 拿到了學位。 “和檢察院其他人比,

我起步晚了, 但只要不停步, 總能一點點縮短距離。 ”春華說, “我一直在和自己賽跑, 每天點滴的進步都讓我喜悅不已。 ”

順利通過主訴檢察官考試後, 她如願來到了公訴科。 “在公訴科的日子, 是我成長最快最扎實的一段時間。 ”三年多的公訴生涯讓她的業務水準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院裡的競爭上崗中, 她又到了控申科。

“我覺得自己更適合控申工作。 ”春華在控申科找到了歸宿感。 控申部門要接待大量的來訪人員, 其中90%都是農牧民, “我有牧區生活的經歷, 相比之下, 我更能理解他們, 也更能把法律說到他們的心坎上。 ”

從傲荷銀到檢察官額吉, 歲月的芳華始終傳遞司法的溫度

在控申部門期間, 春華從上訪群眾口中的傲荷銀(姑娘)成為了孩子口中的“檢察官額吉(媽媽)”,

她說自己“始終有著一顆善感的媽媽心”。 這句話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用心。 用心接訪, 用心傾聽, 用心換位, 用心體會, 用心辦案, 用心司法。

一天, 哈拉黑鎮的李老漢來找春華:“我跑了十多年了, 沒人給我解決, 我要求檢察院給我討個公道。 ”一件標的500元的債務糾紛案, 李老漢奔波了13個年頭。

13年, 證據都不好找了。 春華經過調卷、走訪、核實證據, 確定李老漢反映的問題與事實不符。 但李老漢不服, 一會兒一個問題, 一會兒一個要求, 看得周圍人直皺眉。 春華卻說:“13年了, 老人上訪就是為了一口氣。 ”她先後十余次前往李老漢家做工作……從盛夏到深秋, 直至冬去春來, 李老漢終於鬆動:“我不再上訪了。

春華說, 人性化司法, 而非機械司法, 才能更好地傳遞法律的溫度, 也易於群眾理解。 春華骨子裡蒙古族的熱情讓農牧民感到貼心, 對情緒激動的群眾, 她不僅從情理法開導, 還從人生態度、居家過日子聊到党的治國理政, 幾個難纏的上訪老戶都當她是朋友。

春華是小烏蘭的檢察官媽媽。 小烏蘭還沒滿月, 媽媽就離家出走杳無音信, 父親拉扯著她, 生活拮据。 小烏蘭7歲那年, 父親給村民喜宴幫廚, 酒後昏睡再也沒能醒來。 公安機關因沒有足夠證據, 對小烏蘭父親的死亡作出不予立案決定, 但未出具相應法律文書導致無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式。 小烏蘭的姑姑四處奔走無果, 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檢察院時, 小烏蘭躲在姑姑身後, 個頭才剛剛高出辦公桌,下頜趴在桌子上茫然無助地對春華說:“我爺爺奶奶都沒了,媽媽也走了,這回爸爸也沒了,我什麼人都沒了。”

春華眼圈紅了。她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跑法院、公安、民政。民事訴訟啟動了,當得知法院判賠6萬元,但被告去向不明也無可執行財產時,春華又為小烏蘭申請落實了司法救助金5萬元,同時聯繫保險公司為其投保教育助學險,還協調民政部門申請了孤兒救助,每月可獲得1300多元救助款。

從春華工作室到興安之春檢察室,名字的變遷承載著群眾的期待

“我有一個思考”是春華的口頭禪。她確實很愛琢磨。

春華在工作中,推動創建了全盟首個檢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鄉鎮檢察室,推行了“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公開答覆集體訪”“接訪五步法則”等多項工作方法。

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的推行,解決了群體訪、非正常上訪及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預防、早穩控、早報告。通過檢察信訪聯絡員的資訊,阻止並妥善處理了數十起農民集體訪事件。

公開答覆集體訪舉措,使檢察機關調處社會矛盾效果最大化。群眾通過參加公開答覆會,不僅瞭解了事實真相,還對法律規定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目前,已對集體訪舉報案數十次公開答覆。

傾聽、記明、告知、釋法、辦理之接訪五步法則,拉近了檢群關係,對及時消化信訪事項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眾志成城才有春之芳華。”科右前旗檢察院檢察長趙勁松讚歎道。2010年,該院組建了以春華名字命名的“春華工作室”。2016年承載更多功能的“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投入使用。

如今,“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4位工作人員在春華的帶領下,走遍了全旗1.7萬平方公里的200多個嘎查村。兩年來,先後接待來訪1000多人次,化解社會矛盾70餘件次。

“無論是初訪還是重複訪,無論是個體訪還是集體訪,哪怕他怒氣而來或是蠻不講理,哪怕他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春華姐的接待總是滲透著人性關懷,滲透著情、理、法、義的交融。”工作室接訪人員明明表示。去年底,他開始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新生活,回到院裡第一件事就是向春華彙報,“有了在工作室的經歷,做村民工作得心應手!”

個頭才剛剛高出辦公桌,下頜趴在桌子上茫然無助地對春華說:“我爺爺奶奶都沒了,媽媽也走了,這回爸爸也沒了,我什麼人都沒了。”

春華眼圈紅了。她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跑法院、公安、民政。民事訴訟啟動了,當得知法院判賠6萬元,但被告去向不明也無可執行財產時,春華又為小烏蘭申請落實了司法救助金5萬元,同時聯繫保險公司為其投保教育助學險,還協調民政部門申請了孤兒救助,每月可獲得1300多元救助款。

從春華工作室到興安之春檢察室,名字的變遷承載著群眾的期待

“我有一個思考”是春華的口頭禪。她確實很愛琢磨。

春華在工作中,推動創建了全盟首個檢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鄉鎮檢察室,推行了“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公開答覆集體訪”“接訪五步法則”等多項工作方法。

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的推行,解決了群體訪、非正常上訪及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預防、早穩控、早報告。通過檢察信訪聯絡員的資訊,阻止並妥善處理了數十起農民集體訪事件。

公開答覆集體訪舉措,使檢察機關調處社會矛盾效果最大化。群眾通過參加公開答覆會,不僅瞭解了事實真相,還對法律規定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目前,已對集體訪舉報案數十次公開答覆。

傾聽、記明、告知、釋法、辦理之接訪五步法則,拉近了檢群關係,對及時消化信訪事項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眾志成城才有春之芳華。”科右前旗檢察院檢察長趙勁松讚歎道。2010年,該院組建了以春華名字命名的“春華工作室”。2016年承載更多功能的“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投入使用。

如今,“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4位工作人員在春華的帶領下,走遍了全旗1.7萬平方公里的200多個嘎查村。兩年來,先後接待來訪1000多人次,化解社會矛盾70餘件次。

“無論是初訪還是重複訪,無論是個體訪還是集體訪,哪怕他怒氣而來或是蠻不講理,哪怕他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春華姐的接待總是滲透著人性關懷,滲透著情、理、法、義的交融。”工作室接訪人員明明表示。去年底,他開始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新生活,回到院裡第一件事就是向春華彙報,“有了在工作室的經歷,做村民工作得心應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