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綠色社區”重在共建共用

——談談養成綠色生活方式之一

本報評論員 呂志雄

桃浪霞披, 杏腮煙潤, 青黃醉柳銷魂。 藍花如夢, 凝睇若生雲。 水底青萍潛舞, 清波動, 多少晨昏。 春光透, 紫薇探爪, 欲挽淡青雯。

且行花樹下, 青枝作骨, 身泛青茵。 讓蜂蝶, 錯采白髮繽紛。 誰笑書生老邁, 豪情付, 夜半芳樽。 癡心在, 年華輪換, 不改性情真。

這一闋《滿庭芳》, 是筆者前些天賞玩所居社區裡的春光時乘興而作。 社區綠化好, 花木品種繁多, 又有小池塘供閑坐觀魚, 春天一來, 滿目紅霞玉翠, 讓我這個華髮半老人也感覺少年意氣生, 在那樣的環境裡甚至不願當個人,

只願做株樹, 做叢花。 推己及人, 一個好的社區環境該給人怎樣的愉悅呀!

自從“綠色社區”概念普及開來, 綠色社區建設便在國內逐步生根開花, 也取得了一些經驗, 最基本的一項就是共建共用。 居委會、社區物業、業委會組織, 業主參與, 每一處閒置地都植紅藝綠, 讓社區變成花園;垃圾納入管理體系, 讓社區乾淨衛生;業主積極參與文體活動, 讓社區變成唱歌跳舞健身的歡樂地。

然而, 就目前發展看, 綠色社區建設還遠未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 一些問題還需要在發展中解決, 比如, 像垃圾分類, 這是綠色社區建設必要的一環。 而現在我們做得怎麼樣呢?別說其他地方, 就省會鄭州市的社區來說,

能做到的怕也不多吧。 一個是現在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沒有建立, 二是居民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 兩者惡性循環, 到現在也沒有完成形成風氣。 比如在一些老舊社區, 很多樓道被舊傢俱和電動自行車佔領, 既影響通行, 又有安全隱患;垃圾隨便堆放, 甚至還有燃燒垃圾的事情發生。 這中間有個人的問題, 也有組織不發達的問題。 有的老舊社區甚至沒有物業管理, 有時連收個水費都是困難的。 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筆者近日走進鄭州一個辦事處, 看到了他們正在建設的“智慧”綜合治理平臺, 通過大資料的收集, 網格員、督察員的實地工作, 把綠色社區的建設任務一個個細化, 像商鋪門口、拆遷工地等污染預防點都有攝像監控,

隨時發現問題, 隨時解決。 同時他們還在一些老舊社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有一個原來是學校家屬院的社區, 隨著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剝離, 隨著外租戶的增多, 管理曾出現很大問題, 直至垃圾堵門, 後來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請來了物業, 這些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總而言之, 無論是新社區還是老社區, 要讓社區“綠”起來, 離不開共建共用這個好辦法。 要從思想上引導, 進一步增強共同建設綠色社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要通過教育示範, 讓垃圾分類、禁用塑膠袋等成為習慣。 要通過居民環保公約、法律等形式建立起軟性、硬性的制度, 建立起較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和公眾參與機制。 還要運用現代化手段,

通過微信、APP、電子化社區綜合治理平臺等便捷的工具, 讓居民參與到綠色社區的建設中來, 出智、出力、監督、管理。

如詩如畫的生活, 不是上天的賞賜, 而是自個兒的創造, 人人行動起來, 讓每個社區都泛“綠”, 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