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特別報導(七)北川老城的清潔工:陪伴是最長的想念

44歲的鄧陶, 十年前就住在現“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附近。

十年後, 她還住在這裡。 這裡已被叫做曲山鎮社區。 房子是新修的, 只是她的媽媽和哥哥, 公公婆婆, 永遠留在了一兩公里以外的廢墟裡。 他們的整個大家庭中, 有26位在地震中遇難。

鄧陶現在是地震遺址紀念館的一位清潔工, 每天都要在親人長眠的地方工作8個小時。

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 她不想離開。 覺得每天還能陪著他們, 挺好。

清潔工鄧陶正在清理植物上的黃葉。 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十年前, 鄧陶一家在北川縣城開了一家賣糧油的副食店。 地震時, 公公婆婆在守店, 媽媽在家, 哥哥在單位, 都沒有跑得出來。

副食店還有十多萬元的外債沒收得回來。 “哪裡忍心再追著人家要錢呢。 那些欠他們貨款的人家裡, 都和他們一樣受了災, 有的家裡只剩下了孩子, 有的人家說家都沒了, 等一下再還, 於是最後基本上就都算了。

”鄧陶輕輕地笑了笑。

“只要人還在, 什麼都好辦。 ”最後, 十多萬外債, 只收了一萬多元回來。

鄧陶現在是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的一名清潔工。 10年前那場地震對她來說是永遠的傷痛。 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地震後, 他們又相繼遇到了泥石流和火災。

安置房修好後, 正準備從板房搬到新家, 冰箱、電視機、洗衣機, 都剛添置了新的。 因為新房裝修還沒弄好, 決定等幾天再搬。 那天晚上, 板房突然發生火災, “除了身上的一身衣服, 全部都燒乾淨了。 ”鄧陶還是笑著。

“還能怎麼辦, 一切再重來唄!”這個柔弱的羌族姑娘咬咬牙, 跟自己說, “不怕!”

她是四年前來地震遺址紀念館上班的。 一個月工資1800元, 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個飯。 像清明節, 還有黃金周是最忙的, 除了遇難者家屬, 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祭奠。 人多了難免垃圾也會多。 鄧陶是個講究的人, 儘管每天和各種清潔工具打交道, 但她把自己收拾得規規整整, 淺藍色的發套把頭髮挽了一個髻, 描了淡妝。 她掃過每條街道,

都會跟親人們輕輕說聲“還好嗎”。

每天清掃路過遺址, 鄧陶總要停下腳步, 多看一眼, 表達心中的哀思。 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她會跟親人們說, 現在日子日趨平靜, 家裡新房有120多平方米, 哥哥的一對雙胞胎女兒, 一個由爸爸撫養, 現在侄女已經21歲, 很聽話。 鄧陶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其實有時還是會有些難過的。 就是看自己咋個想, 是往前看呢, 看到樂觀, 積極的一面, 還是老往後看, 看到那些失去的又不能挽回的東西。 ”鄧陶像是在跟自己說, 又像是說給其他人聽。

鄧陶在北川老縣城因地震拱起的路面上打掃衛生。 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掃完了地,她又開始小心地修剪行道樹,她說這叫紫荊樹,一根枝條上只能有三朵,要是多了水份會不夠。

到了8、9月,就能看到滿樹的紫荊花了。

這些樹是地震前就有的,以前鄧陶常挽著媽媽走過開滿紫荊的街道。現在她仍在這裡,陪著親人看每一次花開。

正在保潔的鄧陶路過一所職業中學的廢墟前。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記者羅偉 鄒飛 紀文伶

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掃完了地,她又開始小心地修剪行道樹,她說這叫紫荊樹,一根枝條上只能有三朵,要是多了水份會不夠。

到了8、9月,就能看到滿樹的紫荊花了。

這些樹是地震前就有的,以前鄧陶常挽著媽媽走過開滿紫荊的街道。現在她仍在這裡,陪著親人看每一次花開。

正在保潔的鄧陶路過一所職業中學的廢墟前。記者 羅偉 鄒飛 攝

記者羅偉 鄒飛 紀文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