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勞動創造幸福 奮鬥成就夢想

編者按:勞動創造幸福, 奮鬥成就夢想。 春機盎然的煙臺, 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先進模範人物, 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煥發出極大的勞動和創造熱情。 他們中, 有築夢在車間一線的冶煉工人;有把“泥瓦活”做到世界標準的抹灰匠人;有紮根蘋果產業, 帶動果農致富的企業家;有帶領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村黨支部書記。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他們積極投身建功新舊動能轉換的火熱實踐, 團結一心, 開拓創新, 拼搏實幹, 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煙臺冰輪集團裝配鉗工郭偉

用工匠精神追求“精益製造”

冰輪集團車間內, 撬裝機組YSC1300A正在緊張運行。 這是由冰輪集團在化工方面研製的第一台多晶矽組, 打破了美國約克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 讓企業效益直線上升。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製造事業本部裝配一班班長郭偉,

在只有總裝圖和流程圖的情況下, 克服管路安裝的複雜性, 大膽革新, 經過一次次裝配的失敗與成功, 使得台機組如期完工, 並試車一次性成功。 作為生產一線鉗工首席技師, 郭偉立足一線30多年, 一次一次用過硬的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為推進企業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撬裝機組YSC1300A外, 郭偉主持完成了多項裝備的裝配工作。 其中NH3/CO2複疊製冷系統的裝配工作, 成功解決了對臭氧層的破壞和全球氣候變暖的的主要環境問題, 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空白, 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具有了同國際先進水準相抗衡的競爭條件。 這套系統被山東省經信委列入2009年度山東省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

並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在新產品試製、常規產品的品質提升方面, 郭偉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17年作為SH25-750Z和SH40S-450Z氦氣機組裝配組長, 克服超常規的機組裝配和所有管路探傷、密封和清潔度要求嚴苛的條件, 經過2個月艱苦裝配, 機組試車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的要求。 機組的成功研製, 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提升了冰輪產品的設計製造水準, 實現了用高新技術嫁接創造新產品, 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了保證產品品質, 降低裝配成本, 郭偉與技術人員悉心合作, 優化工裝、工藝流程, 提升產品品質;與裝配小組緊密配合, 嚴控裝配品質。 兩年來, 他們負責安裝重大機組30個大類100多個品種,

突破性地解決現場難題50多件次, 裝配產品合格率達100%, 創造直接經濟價值1億多元。

每一次“舉重若輕”的背後, 郭偉都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過程。 因為新設備新工藝在研發和裝配過程中, 會產生很多未知問題, 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有優秀的技術, 才能產生優異的效益。 郭偉深知這一點, 在一線工作的這些年裡, 他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用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追求“精益製造”。

企業發展要精益求精, 還要“降耗增效”。 郭偉列出節能降耗“明白紙”, 制訂了節能降耗責任制, 將節能責任落實到責任人, 讓班組成員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 懂得浪費是恥辱的道理。 強化成品合格品率, 做好入庫前檢驗,

保證100%合格品入庫。 他還帶領大家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 完成技術創新20多項, 創造經濟效益達100多萬元, 改造設計製作了“焊接油分配器支座的胎具”, 每年為公司節省費用9.8萬元。 提出有關節能減排、降低成本等各方面建議意見200多個, 上報改善提案106個。 通過多管道節約降低成本, 提升企業運行品質, 從而獲得更高效益。 (YMG記者楊春娜 通訊員郭亞攝影報導)

@煙臺港礦石碼頭分公司流機隊裝卸司機江偉

傾盡“芳華”練就過硬技術

常年的風吹日曬,讓38歲的江偉擁有了黝黑的臉龐。江偉是煙臺港有限公司礦石碼頭分公司流機隊裝卸機械司機。從17歲到38歲,他在最美的“芳華”裡,苦練本領,手握方向盤,為港口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精益求精、勇於奉獻”的工匠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他連續多次獲得煙臺港技術比武第一名;2005年榮獲山東省港航系統“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一等獎;2006年榮獲山東省交通系統“十佳裝卸工”榮譽稱號。

1997年,17歲的江偉從學校來到煙臺港。剛開始從事裝卸司機的他,為儘快提高操作技能和技術本領,白天跟師傅上車駕駛,晚上在公司觀察老師傅操作本領。就這樣,憑著自己多看、多學、多問的態度,不到三個月,江偉基本掌握叉車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並順利通過第一批學員定車考試,成了一名合格的叉車司機。隨後又獲得推耙機,曲臂吊和裝載機多個機種的准駕資格,短短幾年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裝卸司機需要過硬的技術作為基礎,江偉靠著頑強拼搏取得驕人成績。2005年,省港航舉辦“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江偉取得了參賽機會。雖然駕駛的980G裝載機和競賽使用的ZL50F裝載機存在很大差異,但他愣是憑著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斷提高操作技能,最終以總成績95.6分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並榮獲山東省港航系統“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一等獎。2012年,鐵路部門提高裝車一次性合格率和實載率標準,江偉在總結車載電子秤計數規律的同時摸索裝車規律、確保裝車品質。自參加火車裝車作業以來,他始終將火車裝車噸數誤差控制在正負0.1噸之內,實載率99%以上,為班組的其他同事樹立了榜樣……然而,江偉並沒有自滿止步,他堅持學用結合助推工作進步。江偉深知學習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工作之余,自學了機械製造、機械設計、內燃機構造等相關知識,並撰寫了近1萬字的讀書筆記。生產中,他主動利用下班時間向老師傅們學習,交流作業心得,參與技術改造,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效率。

一枝獨秀不是春。江偉經常跟同事分享自己的經驗,帶動大家一起進步。2015年,在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行業性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裝載機技能競賽中,有著多次參賽經驗的他主動肩負起教練的職責,不僅毫無保留分享參賽經驗,甚至犧牲練車時間對同伴進行指導。最終,江偉獲得第三名,他出徒剛一年的徒弟呂立鵬獲得了第五名。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相信在他幫助過的每一個人心裡,他早已贏得了冠軍般的尊重與掌聲。(YMG記者楊春娜 通訊員郭亞攝影報導)

@煙臺建築之友創客空間鑲貼工于炳安

匠心傳承築起技工夢

貼瓷磚、抹灰、壘牆,在建築行業再普通不過的“泥瓦活”卻被煙臺青年于炳安“玩”出了世界級水準。31歲的于炳安一直潛心紮根抹灰與鑲貼工作一線,曾任第43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專案、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中國集訓基地教練員與技術指導專家、獲得世界冠軍和優勝獎。

內牆鑲貼瓷磚是較為高級的裝飾工藝,于炳安剛剛接觸這項工藝時,覺得工藝繁瑣、工具欠缺,操作品質很難達到“國家驗收規範”的要求,於是他下決心對此工藝進行改革,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創造出瓷磚鑲貼“線線相控”新工藝,使鑲貼品質得到了保障,即達到“國家驗收規範”要求,又提高工效3倍以上。幾年來,于炳安先後改革了多項操作工藝,研製創造了許多得心應手的小型工具,特別是對瓷磚膠專用工具鋸齒抹子進行了研究改制,目前已有三套方案正在加緊製作、推廣使用。于炳安是全國第一批參加用瓷磚膠鑲貼瓷磚工藝培訓班的學員,他學習成績優秀,操作成績達98.2分以上,後隨教練先後赴重慶聯合技校、浙江省建築安裝高級技工學校進行示範表演,並帶出一批優秀學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于炳安深深懂得,技術不能只做為個人的專利,只有廣泛傳播,才能富民強國。于炳安的崇高理想與優秀表現使他連續成為第43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專案、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中國集訓基地的教練員與技術指導專家。2015年,他擔任中國瓷磚貼面項目教練員培養的選手參加了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瓷磚貼面項目的世界優勝獎。為備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自2016年2月開始于炳安教練團隊帶領隊員出國學習交流,認真學習吸取了澳大利亞、巴西、瑞士等國家的先進方法,與中國的訓練方法融為一體,還根據比賽圖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研製了一些小型工具,創造出先進施工工藝。如針對瓷磚牆面鑲貼,採取自上而下的鑲貼方法,不僅保障了牆面淨高度與淨寬度誤差都達到零的水準,還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

于炳安及教練團隊帶領5名選手備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在2016年9月舉行的全國選拔賽中有其3名選手晉級全國十強;2017年6月底又完成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項目、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全國五進二的工作。在選拔訓練工作中,于炳安及時發現並糾正選手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幫助選手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2017年10月于炳安培訓的選手崔兆舉赴阿聯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瓷磚貼面項目的世界冠軍,登上了世界技能的巔峰。對此,于炳安並沒有自滿,他將此做為新起點,積極投入到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備戰中,努力為新目標去拼搏、去奮鬥,誓為祖國爭得更大榮譽。(YMG記者鐘嘉琳 通訊員楊冬冬攝影報導)

@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吹爐工欒會光

築夢在車間一線

“我要到車間一線去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這是2007年剛剛從校園踏進企業的欒會光在公司實習生座談會發言時說的一句話,雖已時隔10餘年,仍讓人記憶猶新。他從企業最普通的一線操作工幹起,踏實學技術,專注搞創新,成立了公司的第一支“創新小分隊”, 由於成績突出,2013年公司正式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欒會光創新工作室,並一舉獲得了煙臺市首批職工推廣種植,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5億多畝,帶動農民增收、增產糧食500多億公斤,增加社會效益500多億元。

在培育高產玉米的過程中,姜衛娟同志所在團隊不斷創新,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優良的業績。近年來,登海種業“玉米遺傳育種與栽培學創新團隊”被評為“山東省首批優秀創新團隊”,“玉米育種與栽培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泰山學者崗位”,玉米育種與栽培技術實驗室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玉米研究所在科研育種創新方面的成就,促進了登海種業的快速發展,使登海種業逐步成長為中國玉米產業的龍頭。2012年4月,登海種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種子集團公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組建中國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了中國玉米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國玉米育種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成績。(YMG記者 姜乾 通訊員 姜建彬 畢華良 毛夢嬌 攝影報導)

@龍口石良鎮尹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祥

讓文明新風潤鄉村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走進龍口石良鎮尹村,入耳就是嘹亮動聽的歌聲。循著這歌聲,沿著兩側寫滿黨的發展歷史、龍口抗戰歷史、石良鎮和尹村英模人物介紹的紅色文化長廊,穿過整修一新的紫藤苑,遠遠就看到,在村子南邊,聚攏著合唱隊隊員,嘹亮的歌聲就從這裡傳出來。尹村是全國第五屆文明村鎮,這離不開領頭人———黨支部書記劉玉祥,這些年來劉玉祥一直致力於推動文明鄉風在尹村紮根。

文化既是尹村的符號,也是尹村的精髓。劉玉祥告訴記者,村級累計投資100多萬元,用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尹村不僅有合唱隊,還有大秧歌隊、廣場舞隊、演出隊,共4個文化隊,400多人,讓農閒時期大家各有所樂。先後組織排練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活動內容緊跟時代發展,並先後參加市鎮兩級組織的各類演出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好評。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尹村在村中顯著位置建立了300多米的紅色長廊,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各個歷史時期所作出的巨大成就,教育後人,不忘歷史,珍惜現在。自長廊建成以來,每天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成為全鎮乃至全市又一革命教育基地。

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是村級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村級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劉玉祥積極組織村民改變種植農作物種類,產品種植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廣蘋果、葡萄等果園種植模式。全村700畝耕地全部改進更新為新品種經濟果,改造劣質果園300多畝,使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率、產出率、收益率節節攀升,為村民增收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為更好地促進果業銷售,成立了龍口市尹村果蔬專業合作社和巨峰葡萄服務銷售中心,將本村及周邊村的葡萄統一收購、統一裝箱、統一銷售,提供“一條龍”服務。以葡萄、紅富士蘋果為品牌,以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的招牌為吸引,以特色農家樂為主題,重點圍繞粉絲加工、特色品種等進行規劃設計,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專案;積極開髮油粉、綠豆粉絲、荷粉、粉皮等特色餐飲產品,擴大影響力,增加知名度。

多年來,通過興辦建築、粉絲加工、種養殖業等經濟實體的發展,尹村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為了保證集體企業在市場浪潮中不被淘汰,多年來,劉玉祥不斷學習科學的管理方式,引進最新的生產設備,企業發展穩步推進。

以龍口尹村外貿聯營粉絲生產廠為依託,圍繞綠豆加工,主要生產粉絲、澱粉及蛋白質精飼料,蛋白質精飼料獲得國家專利,並獲省科委星火計劃獎,產品遠銷臺灣等多個地區。企業現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流動資金1000多萬元,產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可創利150多萬元,並可解決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在劉玉祥的帶領下,現在的尹村住宅整齊劃一,村路平整通暢,四季花木宜人,到處歡歌笑語,百姓安居樂業,鄉風醇厚文明,成了遠近文明的實力尹村、人文尹村、和諧尹村、紅色尹村,現在他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鬥志,帶領全村群眾走紅色尹村的紅色道路,讓紅色尹村的明天更加紅紅火火。(YMG記者 楊春娜 攝影報導)

@煙臺港礦石碼頭分公司流機隊裝卸司機江偉

傾盡“芳華”練就過硬技術

常年的風吹日曬,讓38歲的江偉擁有了黝黑的臉龐。江偉是煙臺港有限公司礦石碼頭分公司流機隊裝卸機械司機。從17歲到38歲,他在最美的“芳華”裡,苦練本領,手握方向盤,為港口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精益求精、勇於奉獻”的工匠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他連續多次獲得煙臺港技術比武第一名;2005年榮獲山東省港航系統“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一等獎;2006年榮獲山東省交通系統“十佳裝卸工”榮譽稱號。

1997年,17歲的江偉從學校來到煙臺港。剛開始從事裝卸司機的他,為儘快提高操作技能和技術本領,白天跟師傅上車駕駛,晚上在公司觀察老師傅操作本領。就這樣,憑著自己多看、多學、多問的態度,不到三個月,江偉基本掌握叉車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並順利通過第一批學員定車考試,成了一名合格的叉車司機。隨後又獲得推耙機,曲臂吊和裝載機多個機種的准駕資格,短短幾年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裝卸司機需要過硬的技術作為基礎,江偉靠著頑強拼搏取得驕人成績。2005年,省港航舉辦“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江偉取得了參賽機會。雖然駕駛的980G裝載機和競賽使用的ZL50F裝載機存在很大差異,但他愣是憑著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斷提高操作技能,最終以總成績95.6分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並榮獲山東省港航系統“百名十佳”裝卸工競賽一等獎。2012年,鐵路部門提高裝車一次性合格率和實載率標準,江偉在總結車載電子秤計數規律的同時摸索裝車規律、確保裝車品質。自參加火車裝車作業以來,他始終將火車裝車噸數誤差控制在正負0.1噸之內,實載率99%以上,為班組的其他同事樹立了榜樣……然而,江偉並沒有自滿止步,他堅持學用結合助推工作進步。江偉深知學習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工作之余,自學了機械製造、機械設計、內燃機構造等相關知識,並撰寫了近1萬字的讀書筆記。生產中,他主動利用下班時間向老師傅們學習,交流作業心得,參與技術改造,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效率。

一枝獨秀不是春。江偉經常跟同事分享自己的經驗,帶動大家一起進步。2015年,在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行業性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裝載機技能競賽中,有著多次參賽經驗的他主動肩負起教練的職責,不僅毫無保留分享參賽經驗,甚至犧牲練車時間對同伴進行指導。最終,江偉獲得第三名,他出徒剛一年的徒弟呂立鵬獲得了第五名。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相信在他幫助過的每一個人心裡,他早已贏得了冠軍般的尊重與掌聲。(YMG記者楊春娜 通訊員郭亞攝影報導)

@煙臺建築之友創客空間鑲貼工于炳安

匠心傳承築起技工夢

貼瓷磚、抹灰、壘牆,在建築行業再普通不過的“泥瓦活”卻被煙臺青年于炳安“玩”出了世界級水準。31歲的于炳安一直潛心紮根抹灰與鑲貼工作一線,曾任第43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專案、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中國集訓基地教練員與技術指導專家、獲得世界冠軍和優勝獎。

內牆鑲貼瓷磚是較為高級的裝飾工藝,于炳安剛剛接觸這項工藝時,覺得工藝繁瑣、工具欠缺,操作品質很難達到“國家驗收規範”的要求,於是他下決心對此工藝進行改革,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創造出瓷磚鑲貼“線線相控”新工藝,使鑲貼品質得到了保障,即達到“國家驗收規範”要求,又提高工效3倍以上。幾年來,于炳安先後改革了多項操作工藝,研製創造了許多得心應手的小型工具,特別是對瓷磚膠專用工具鋸齒抹子進行了研究改制,目前已有三套方案正在加緊製作、推廣使用。于炳安是全國第一批參加用瓷磚膠鑲貼瓷磚工藝培訓班的學員,他學習成績優秀,操作成績達98.2分以上,後隨教練先後赴重慶聯合技校、浙江省建築安裝高級技工學校進行示範表演,並帶出一批優秀學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于炳安深深懂得,技術不能只做為個人的專利,只有廣泛傳播,才能富民強國。于炳安的崇高理想與優秀表現使他連續成為第43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專案、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中國集訓基地的教練員與技術指導專家。2015年,他擔任中國瓷磚貼面項目教練員培養的選手參加了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瓷磚貼面項目的世界優勝獎。為備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自2016年2月開始于炳安教練團隊帶領隊員出國學習交流,認真學習吸取了澳大利亞、巴西、瑞士等國家的先進方法,與中國的訓練方法融為一體,還根據比賽圖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研製了一些小型工具,創造出先進施工工藝。如針對瓷磚牆面鑲貼,採取自上而下的鑲貼方法,不僅保障了牆面淨高度與淨寬度誤差都達到零的水準,還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

于炳安及教練團隊帶領5名選手備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在2016年9月舉行的全國選拔賽中有其3名選手晉級全國十強;2017年6月底又完成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項目、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全國五進二的工作。在選拔訓練工作中,于炳安及時發現並糾正選手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幫助選手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2017年10月于炳安培訓的選手崔兆舉赴阿聯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瓷磚貼面項目的世界冠軍,登上了世界技能的巔峰。對此,于炳安並沒有自滿,他將此做為新起點,積極投入到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備戰中,努力為新目標去拼搏、去奮鬥,誓為祖國爭得更大榮譽。(YMG記者鐘嘉琳 通訊員楊冬冬攝影報導)

@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吹爐工欒會光

築夢在車間一線

“我要到車間一線去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這是2007年剛剛從校園踏進企業的欒會光在公司實習生座談會發言時說的一句話,雖已時隔10餘年,仍讓人記憶猶新。他從企業最普通的一線操作工幹起,踏實學技術,專注搞創新,成立了公司的第一支“創新小分隊”, 由於成績突出,2013年公司正式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欒會光創新工作室,並一舉獲得了煙臺市首批職工推廣種植,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5億多畝,帶動農民增收、增產糧食500多億公斤,增加社會效益500多億元。

在培育高產玉米的過程中,姜衛娟同志所在團隊不斷創新,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優良的業績。近年來,登海種業“玉米遺傳育種與栽培學創新團隊”被評為“山東省首批優秀創新團隊”,“玉米育種與栽培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泰山學者崗位”,玉米育種與栽培技術實驗室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玉米研究所在科研育種創新方面的成就,促進了登海種業的快速發展,使登海種業逐步成長為中國玉米產業的龍頭。2012年4月,登海種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種子集團公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組建中國玉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了中國玉米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國玉米育種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成績。(YMG記者 姜乾 通訊員 姜建彬 畢華良 毛夢嬌 攝影報導)

@龍口石良鎮尹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祥

讓文明新風潤鄉村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走進龍口石良鎮尹村,入耳就是嘹亮動聽的歌聲。循著這歌聲,沿著兩側寫滿黨的發展歷史、龍口抗戰歷史、石良鎮和尹村英模人物介紹的紅色文化長廊,穿過整修一新的紫藤苑,遠遠就看到,在村子南邊,聚攏著合唱隊隊員,嘹亮的歌聲就從這裡傳出來。尹村是全國第五屆文明村鎮,這離不開領頭人———黨支部書記劉玉祥,這些年來劉玉祥一直致力於推動文明鄉風在尹村紮根。

文化既是尹村的符號,也是尹村的精髓。劉玉祥告訴記者,村級累計投資100多萬元,用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尹村不僅有合唱隊,還有大秧歌隊、廣場舞隊、演出隊,共4個文化隊,400多人,讓農閒時期大家各有所樂。先後組織排練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活動內容緊跟時代發展,並先後參加市鎮兩級組織的各類演出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好評。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尹村在村中顯著位置建立了300多米的紅色長廊,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各個歷史時期所作出的巨大成就,教育後人,不忘歷史,珍惜現在。自長廊建成以來,每天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成為全鎮乃至全市又一革命教育基地。

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是村級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村級持續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劉玉祥積極組織村民改變種植農作物種類,產品種植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廣蘋果、葡萄等果園種植模式。全村700畝耕地全部改進更新為新品種經濟果,改造劣質果園300多畝,使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率、產出率、收益率節節攀升,為村民增收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為更好地促進果業銷售,成立了龍口市尹村果蔬專業合作社和巨峰葡萄服務銷售中心,將本村及周邊村的葡萄統一收購、統一裝箱、統一銷售,提供“一條龍”服務。以葡萄、紅富士蘋果為品牌,以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的招牌為吸引,以特色農家樂為主題,重點圍繞粉絲加工、特色品種等進行規劃設計,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專案;積極開髮油粉、綠豆粉絲、荷粉、粉皮等特色餐飲產品,擴大影響力,增加知名度。

多年來,通過興辦建築、粉絲加工、種養殖業等經濟實體的發展,尹村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為了保證集體企業在市場浪潮中不被淘汰,多年來,劉玉祥不斷學習科學的管理方式,引進最新的生產設備,企業發展穩步推進。

以龍口尹村外貿聯營粉絲生產廠為依託,圍繞綠豆加工,主要生產粉絲、澱粉及蛋白質精飼料,蛋白質精飼料獲得國家專利,並獲省科委星火計劃獎,產品遠銷臺灣等多個地區。企業現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流動資金1000多萬元,產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可創利150多萬元,並可解決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在劉玉祥的帶領下,現在的尹村住宅整齊劃一,村路平整通暢,四季花木宜人,到處歡歌笑語,百姓安居樂業,鄉風醇厚文明,成了遠近文明的實力尹村、人文尹村、和諧尹村、紅色尹村,現在他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鬥志,帶領全村群眾走紅色尹村的紅色道路,讓紅色尹村的明天更加紅紅火火。(YMG記者 楊春娜 攝影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