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被用戶吐槽的豐巢快遞櫃,到底方便了誰?

楊國英

留給豐巢的時間不多了。

5月1日即將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 將直擊豐巢快遞櫃最大的業務漏洞——“自從有了豐巢, 快遞員逐漸變成不徵求寄件人意見,

直接將快件投放到櫃子裡”, 這讓很多人無力吐槽, 而《快遞暫行條例》則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 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在快遞服務的“最後一公里”上, 從“送貨上門”到“送貨上櫃”, 顛覆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 豐巢快遞櫃看似解決了配送員和用戶“時間錯配”的問題, 然而, 僅僅是單方面短信通知用戶, 沒有提前溝通和確認, 被“簽收”的用戶, 會不會有一種“先斬後奏”的感覺?更為重要的是, 豐巢快遞櫃的存在, 已然超出了解決“時間錯配”這個問題的範疇, 對於那些需要送貨上門服務的人群, 豐巢沒有解決什麼用戶痛點,

反而本身就是用戶痛點!

存在的, 未必就是合理的。 以上, 還只是服務體驗層面, 不涉及投遞物品的損壞等糾紛。 事實上, 豐巢快遞櫃橫在快遞服務和使用者之間, 對用戶來說就像一個黑箱, 極容易成為事實糾紛和麻煩的製造者。

被用戶吐槽的豐巢快遞櫃,

到底方便了誰?是快遞公司嗎?

對豐巢來說, 出現上述問題並不意外。 雖然個人使用者是快遞櫃服務的最終買單者, 但快遞櫃的直接需求實際上來自快遞投放者, 因此, 相比用戶體驗, 它更加側重的其實是快遞員的配送效率——快遞櫃之所以火爆, 和快遞員的選擇有很大關係, 將包裹投放到快遞櫃雖然需要一定的費用, 但相比送貨上門, 最終的投放效率和收入都可能是數倍於後者的。

對快遞公司來說, 依賴豐巢的方便可能是一時的, 麻煩才是長久的。 要知道, 使用豐巢快遞櫃的自提服務最多的, 不是掌舵者順豐, 而是通達系快遞公司。 事實上, 順豐的業務在自家的自提櫃中僅僅佔據很少的比例, 而且通常是經過用戶同意後的,

這其實也說明了, 不僅順豐並不認可豐巢的服務, 真正願意靠豐巢自提櫃得到方便、而不是被動選擇的用戶, 恐怕也是少數!

如果說豐巢快遞櫃方便了快遞公司, 是假方便, 那麼對於豐巢自身坐地收費、捆綁服務, 卻是真“方便”。 據悉, 在豐巢存放快遞超過24小時, 取件碼就會失效, 需要掃碼綁定本人手機, 關注微信後才能取件, 甚至現在還要收取“逾期費”;除了備受吐槽的超期收費,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向用戶“收小費”, 用戶輸入提取碼後卻跳出讚賞碼, 雖然可以取消讚賞, 但頁面本身的誤導性, 卻很有可能引人“入坑”。

離商業很近, 離用戶太遠。 顯然, 這才是豐巢的根本問題。

儘管在多家快遞公司競合發展的名義下誕生, 但豐巢其實是順豐的一枚戰略觸角, 當其他股東都在忙於為豐巢業務“做貢獻”的時候, “一家獨大”的強勢股東順豐則在圍繞豐巢的自提櫃業務和周邊的上游產業, 主導一盤更大的、也更為符合順豐戰略方向的棋局。 圍繞自提櫃的戰略博弈, 不僅超越了用戶利益,實際上也必然會碾壓其他快遞公司股東的長期利益。

規範,勢在必行。豐巢快遞櫃至今還處在投入期、燒錢期,今年1月還獲得了20億元的融資,最新估值達到90億。這意味著,如果不能約束快遞櫃規範服務、促進使用者思維良性化,等到行業格局確立,未來用戶和快遞公司所處的位置都會更加被動。

離商業很近,離套路很近,卻離用戶很遠,這大概才是豐巢快遞櫃被吐槽的根本原因。值得慶倖的是,行業法規終會成熟,《快遞暫行條例》何嘗不是用戶吐槽的結果,而對豐巢來說,唯有遠慮,可解近憂。

不僅超越了用戶利益,實際上也必然會碾壓其他快遞公司股東的長期利益。

規範,勢在必行。豐巢快遞櫃至今還處在投入期、燒錢期,今年1月還獲得了20億元的融資,最新估值達到90億。這意味著,如果不能約束快遞櫃規範服務、促進使用者思維良性化,等到行業格局確立,未來用戶和快遞公司所處的位置都會更加被動。

離商業很近,離套路很近,卻離用戶很遠,這大概才是豐巢快遞櫃被吐槽的根本原因。值得慶倖的是,行業法規終會成熟,《快遞暫行條例》何嘗不是用戶吐槽的結果,而對豐巢來說,唯有遠慮,可解近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