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親近自然,尋覓神秘風情,湖南人“五一”遊可以去這裡哦!

桑植, 湖南大山深處的一顆明珠, 它隱藏在張家界的青山綠水之間, 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湘西風情。

桑植也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 民俗風情多姿多彩, 旅遊資源豐富, 堪稱張家界的“後花園”。

01非遺文化

大山裡飛出的天籟之音

桑植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 封閉的地理環境, 使定型的文化現象以原生態的面貌得以世代傳承。 如詩如畫的美麗故土, 經過千百年的潮起潮落, 孕育出燦爛輝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桑植民歌多以情歌為主。

一曲桑植民歌, 千山落葉起舞。 農耕時期, 勞作的先輩, 一人唱開, 千山應和, 交流著自己的收穫與喜悅, 由此, 孕育出桑植人“無地不歌、無時不歌、無人不歌”的習俗。 而今, 大街小巷, 男女老少, 扯開嗓子, 誰都能唱上幾首。

據統計, 目前在冊的桑植民歌就有一萬多首, 是名副其實的“民歌海洋”。 2006年,

桑植民歌入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徵。

桑植民歌曾得到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賀龍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讚。 1987年, 在波蘭舉行的第十九屆國際民間舞蹈賽演出會上, 桑植民歌手尚生武第一個登上國際舞臺, 深情演唱《桑木扁擔軟溜溜》《棒棒兒捶在岩板上》等五首民歌。 其中《馬桑樹兒搭燈檯》已改編為交響樂曲, 在國外演出引起轟動, 被譽為“金色的旋律”。

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還有桑植白族仗鼓舞。 750年前, 雲南大理的300名白族人, 因宋末元初的戰亂, 跋山涉水, 終於在秀美澧水纏繞的武陵山脈停步, 繁衍生息, 幸福新生。 經過數百年繁衍, 桑植已經成為全國第二大白族集聚地,

人口達到13萬。

“不用去大理, 梭子丘讓你感受純正的白族風情。 ”一條網路宣傳語, 讓馬合口梭子丘成為周邊遊客嚮往的“小大理”。 一排排白族特色現代民居沿街而立, 白色外牆上的山水畫生動而富有韻味, 夕陽順著瓦簷斜落腳下, 濃郁的白族風情撲面而來。

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只是桑植157項非遺項目、璀璨民俗文化的代表。

借助張家界旅遊產業, 田間地頭的藝術形式已經走上了舞臺, 大放異彩。 “張家界看山看水, 桑植聽歌看戲”已經成為不少遊客的選擇, 同時, 在旅遊演藝、人文景點等文化旅遊產業中, 桑植非遺文化元素唱起了“主角”。

02紅色景點

元帥故鄉風景如畫

桑植縣是開國元帥賀龍的故鄉, 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 大革命時期曾是根據地的中心,

曾發生過彪炳史冊的湖南四大起義之一——桑植起義, 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坐落在桑植縣城以北的洪家關, 就是賀龍元帥的故鄉, 這裡群山拱圍, 峰巒疊嶂, 雲霧繚繞……賀龍元帥的故居是一棟古樸簡陋的農舍。 木房的門楣上懸掛著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賀龍故居”匾額, 堂屋正中的桌上安放著賀龍元帥半身銅像。 走進居室, 就看到板壁上懸掛著為中國革命英勇捐軀的賀龍6位親人的畫像和英雄事蹟, 細細讀來, 令人感動, 深受鼓舞。

賀龍故居

故居對岸, 是家鄉人民為紀念賀龍元帥100周年誕辰修建的賀龍紀念館, 它三面環水, 東與街道相通, 北過百龍橋與故居相連, 環境優美, 空氣清新。

近年來桑植注重發展紅色旅遊, 其中一批珍貴原始音像資料首次公開展出;展示近100件文物, 再現了賀龍帶領桑植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歷史場景。

洪家關還有一個奇觀, 不論晴天雨天總有雲海出現, 選擇一個晴好的早晨, 登上山頂,與奇妙無比的日出雲海圖來場約會吧。

03民族風味

鹽豆腐乾曾是貢品

桑植縣所產的豆腐比較有名,水豆腐、千層豆腐、鹽豆腐乾、菜豆腐四樣並駕齊驅。

桑植鹽豆腐乾在清代咸豐年間開始流行製作,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曾列為貢品,名噪京城。

桑植鹽豆腐乾

桑植現在最流行的是菜豆腐,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和渣,是道最普遍又吃法多樣的綠色食品,因為在和渣裡加入切細的青菜葉,看上去白綠相間,就像菜葉鑲嵌在豆腐中。

菜豆腐製作比較簡單,黃豆浸泡後磨碎成豆漿,兌水放進鍋裡,摻入切細的青菜葉、韭菜,用文火煮熟凝結,菜豆腐成乳白色,中間間雜綠葉,色相誘人。菜豆腐不用去除豆渣,人稱懶和渣。菜葉煮在菜豆腐裡,清新爽口,豆腐細嫩甜膩、晶瑩滑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到了春節,土家族人每家每戶作豆腐,就會剩下一些豆渣,土家族人為了節約來之不易的糧食,加上野菜葉,煮著當飯吃,就是傳說中非常流行的和渣飯。

菜豆腐是一道素食,有健美減肥的功能,在城市是道時尚菜,清淡中帶著乳香味。

山林的土家人,食慣了粗糙的包穀,再吃和著湯水的菜豆腐,容易下喉入肚。盛夏酷暑,土家人喝碗菜豆腐,既解渴又消暑。放置幾天的菜豆腐,豆渣化酸,土家人將其做成酸和渣。寒冬臘月,將酸和渣放辣椒、豬油、鹽、大蒜,架柴火上邊熬邊吃,別有一番滋味;吃碗新鮮菜豆腐,既溫暖了自己的胃,也潤滑了乾涸的喉嚨,可以在山坡上唱幾句山歌。

桑植縣被張家界的旅遊帶動後,來賀龍故居遊玩的人不少,菜豆腐作為一道特色菜被遊客傳播,成為桑植縣的特色。

行程推薦

茶之旅 新體驗——小記者桑植茶文化研學親子三日遊

Day1

上午:8:30集合,乘坐旅遊大巴,到達湖南省張家界桑植廖家村鎮(正常行程4小時30分的路程);在廖家村鎮換乘當地中巴車到達妖氣洞村茶廠,(正常行程半小時的路程)。全程行程正常時間5個小時。

下午:到達茶園,走訪村裡貧困留守兒童。

晚上:和村民聯歡互動,學唱桑植民歌,小朋友表演節目。

Day2

上午:在茶園邊唱民歌邊採茶(茶園採摘的茶葉均可免費帶走)。

下午:由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副教授、中國茶葉學會理事尚本清教授指導大家制茶。

晚上:特邀國家級茶藝師、評茶員考官、國家級茶藝師裁判馨月,給孩子上茶禮儀課,茶具認識,泡茶的基本知識,每個小朋友免費贈送一套精美茶具。

Day3

上午:參觀賀龍故居,緬懷革命先烈,走一次紅色旅行。

中午:中餐。

下午:返長 。

(以上行程如實際情況需要調整,將提前一天通知。)

【活動時間】

2018年4月29日—5月1日

【活動費用】

成人:980元/人 兒童:680元/人

以上費用含:長沙—桑植的往返交通;2晚住宿;茶園茶葉採摘;茶園茶葉製作費(自己採摘製作的茶葉均可免費帶走);茶藝課(贈送每個小朋友一套精美茶具)。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保險:旅遊人身意外險;3天用餐(第一天:中晚餐,第二天:早中晚餐,第三天:早中餐。茶園自家高山蔬菜+自家散養土雞+山裡小溪魚蝦);

文│楊天朗 整理

圖│資料圖片

登上山頂,與奇妙無比的日出雲海圖來場約會吧。

03民族風味

鹽豆腐乾曾是貢品

桑植縣所產的豆腐比較有名,水豆腐、千層豆腐、鹽豆腐乾、菜豆腐四樣並駕齊驅。

桑植鹽豆腐乾在清代咸豐年間開始流行製作,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曾列為貢品,名噪京城。

桑植鹽豆腐乾

桑植現在最流行的是菜豆腐,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和渣,是道最普遍又吃法多樣的綠色食品,因為在和渣裡加入切細的青菜葉,看上去白綠相間,就像菜葉鑲嵌在豆腐中。

菜豆腐製作比較簡單,黃豆浸泡後磨碎成豆漿,兌水放進鍋裡,摻入切細的青菜葉、韭菜,用文火煮熟凝結,菜豆腐成乳白色,中間間雜綠葉,色相誘人。菜豆腐不用去除豆渣,人稱懶和渣。菜葉煮在菜豆腐裡,清新爽口,豆腐細嫩甜膩、晶瑩滑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到了春節,土家族人每家每戶作豆腐,就會剩下一些豆渣,土家族人為了節約來之不易的糧食,加上野菜葉,煮著當飯吃,就是傳說中非常流行的和渣飯。

菜豆腐是一道素食,有健美減肥的功能,在城市是道時尚菜,清淡中帶著乳香味。

山林的土家人,食慣了粗糙的包穀,再吃和著湯水的菜豆腐,容易下喉入肚。盛夏酷暑,土家人喝碗菜豆腐,既解渴又消暑。放置幾天的菜豆腐,豆渣化酸,土家人將其做成酸和渣。寒冬臘月,將酸和渣放辣椒、豬油、鹽、大蒜,架柴火上邊熬邊吃,別有一番滋味;吃碗新鮮菜豆腐,既溫暖了自己的胃,也潤滑了乾涸的喉嚨,可以在山坡上唱幾句山歌。

桑植縣被張家界的旅遊帶動後,來賀龍故居遊玩的人不少,菜豆腐作為一道特色菜被遊客傳播,成為桑植縣的特色。

行程推薦

茶之旅 新體驗——小記者桑植茶文化研學親子三日遊

Day1

上午:8:30集合,乘坐旅遊大巴,到達湖南省張家界桑植廖家村鎮(正常行程4小時30分的路程);在廖家村鎮換乘當地中巴車到達妖氣洞村茶廠,(正常行程半小時的路程)。全程行程正常時間5個小時。

下午:到達茶園,走訪村裡貧困留守兒童。

晚上:和村民聯歡互動,學唱桑植民歌,小朋友表演節目。

Day2

上午:在茶園邊唱民歌邊採茶(茶園採摘的茶葉均可免費帶走)。

下午:由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副教授、中國茶葉學會理事尚本清教授指導大家制茶。

晚上:特邀國家級茶藝師、評茶員考官、國家級茶藝師裁判馨月,給孩子上茶禮儀課,茶具認識,泡茶的基本知識,每個小朋友免費贈送一套精美茶具。

Day3

上午:參觀賀龍故居,緬懷革命先烈,走一次紅色旅行。

中午:中餐。

下午:返長 。

(以上行程如實際情況需要調整,將提前一天通知。)

【活動時間】

2018年4月29日—5月1日

【活動費用】

成人:980元/人 兒童:680元/人

以上費用含:長沙—桑植的往返交通;2晚住宿;茶園茶葉採摘;茶園茶葉製作費(自己採摘製作的茶葉均可免費帶走);茶藝課(贈送每個小朋友一套精美茶具)。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保險:旅遊人身意外險;3天用餐(第一天:中晚餐,第二天:早中晚餐,第三天:早中餐。茶園自家高山蔬菜+自家散養土雞+山裡小溪魚蝦);

文│楊天朗 整理

圖│資料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