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塔溝武校前傳:從兩間窯洞開始,從一場失敗崛起!

塔溝村, 取名於法如塔和小溪溝。 受少林武功潛移默化的薰陶, 塔溝村民習武成風, 劉氏更是少林塔溝一帶的武林世家。 其先祖劉天緒、劉玉林、劉廷選, 曾為少林寺武僧教頭。

第一個弟子和兩間窯洞

劉寶山是劉氏六合拳的第七代傳人, 十多歲時就已學會六合拳、七星拳、春秋大刀等數十種少林絕技。 1978年, 塔溝村來了一個外地人, 非要學武藝, 劉寶山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跪在地上, 不肯離去。 劉寶山被這個年輕人的誠心和執著打動了, 終於答應收他為徒。 當年劉寶山又收了個徒弟, 塔溝武校就這樣辦了起來,

最開始的地點在少林寺入口處的兩間窯洞裡。

武校辦了4年, 沒有收過一分錢學費, 徒弟們的“學費”就是幫劉寶山家裡幹幹農活。 到1982年, 學生收到二十幾個, 家裡的糧食不夠吃, 養活不了了, 才開始小心翼翼以每年5元、10元、15元的標準收費, 就是這樣慢慢滾動發展。

塔溝老照片

1982 年上映的電影《少林寺》啟動了整個登封的武術市場, 掀起了一股少林熱、武術熱, 登封城裡的武校一度達到了80多所。

七個學生全軍覆沒

“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 很長一段時間, 這裡的武術概念就是這樣, 張三的徒弟打贏了李四的徒弟, 那就是張三功夫高;李四的徒弟輸給張三的徒弟, 你狗屁不是。 ” 劉寶山的三兒子劉海科說。 登封武校的發展是“打”出來的, 所以他們把賽事提升到學校生存的高度。 這使得塔溝武校早早走上了一條代表武術競技、表演的商業化之路, 這也是登封武術教育市場長期以來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

最早他們吃過虧。 1985 年劉海科做教練帶隊參加武術比賽, 帶去的7個學生全軍覆沒,

當年20歲的劉海科哭得稀裡嘩啦。 “當時武校的門派之爭很嚴重, 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拳師, 這是一件丟臉的事。 7個學生感覺你這個師傅不行, 跟著你練不中了, 都跑到其他地方練去了。 ”

冠軍武校的起點

很快劉海科就殺了回來。 1986年, 他帶著7個隊員參加登封市的散打武術比賽, 拿了5個冠軍、1個亞軍回來。 第二年, 塔溝武校的學生從原來的500人猛躥升到近900人。 從1996年起, 學員每年以2000人的速度遞增, 2005年突破2萬人。

散打王擂臺上的塔溝子弟 孔洪星(紅)

談起這些事情, 劉寶山口氣平淡, 覺得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就是自然而然, 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辦學這麼長時間, 什麼最重要?為啥能做得這麼大?劉寶山強調得最多的詞語就是“講信譽”和“實誠”。

塔溝演武場

原載《企業觀察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