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425"地震三周年|這片曾顫抖的土地,如今怎麼樣了?

三年前的今天, 突如其來的尼泊爾“4•25”強震打亂了西藏日喀則市18個縣(區)的生活節奏。 曾經熙熙攘攘的樟木口岸叫賣聲不再, 曾經雪山之畔的桃源生活亦被破壞……

西藏第一個因地震而全部撤離的村鎮

黃帥 攝

地震之前, 樟木口岸承擔著西藏90%以上的中尼貿易量, 各類商鋪達1575家。 地震後, 樟木鎮所在地的地質依舊不穩定, 全村約1800名居民已轉移到日喀則市區的樟木新區, 成為西藏第一個因地震而全部撤離的村鎮。

希望在這裡升騰

日喀則市區的樟木商城 攝影:李元梅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北郊的公租房社區。 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瑞宇攝於2017年8月

走進樟木新區, 只見一棟棟藏式民居漂亮大氣, 充滿綠意的社區乾淨整潔, 孩子們正在歡快地嬉戲打鬧, 社區裡充滿了勃勃生機。

據西藏日報2017年10月報導, 經過兩年多建設, 樟木鎮514戶受災群眾全都搬進了漂亮溫暖的新居。

“房子是政府幫助我們修的, 沒有花一分錢。 家居家電也是政府免費配送的。 雖然我們受災了, 但是有政府的好政策,

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 ”樟木鎮雪布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西熱堅參說。

圖為女子巡邏隊隊員在遠處觀察樟木鎮。 羅興偉 攝

“4•25”地震, 樟木口岸關閉至今, 西藏自治區部分外貿企業和尼泊爾採購商紛紛轉由廣州、上海、寧波等較大的航空和海運港口報關,

並通過空運和海運等其他運輸方式開展中尼貿易, 並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採購、報關、倉儲、物流、船運等通關鏈條。

圖為吉隆鎮全景。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於2018年4月19日

尼泊爾8.1級強烈地震, 吉隆鎮是地震的重災區之一, 經過三年的災後重建和完善, 結合口岸開放開發的契機, 融合當地特色文化,展示吉隆鎮傳統民居風情,採取統規統建方式建設。現在的吉隆鎮已初步形成集邊貿、旅遊、文化、生態等方面獨具特色的邊境小鎮。吉隆鎮距離尼泊爾邊境僅23.5公里,自古就是中國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作為開放口岸,吉隆口岸是目前中國與尼泊爾陸上貿易的唯一大通道。

古道今仍在,舊貌換新顏

2017年5月12日,中國和尼泊爾在加德滿都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吉隆口岸兩側未來將通過路網、電網及鐵路等,更緊密地聯接在一起。

據吉隆口岸管委會資料顯示:2017上半年,經吉隆口岸出入境人員共5.38萬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共1.55萬輛次,進出口貨物總量5.67萬噸,同比增長11.2%。熱索村過去只有6戶人家,現在增至14戶。在這個兩江交匯形成的幾千平方米的三角地帶,建有辦公大樓、周轉房、停車場、貨場等,成為峽谷裡最熱鬧的地方。

浴火重生的“定結模式”

“災後恢復重建必須以人為本,確保讓群眾滿意!”定結縣委書記李運生堅定地告訴記者。

在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定結縣委、政府嚴格按照“規劃設計再優化、城鎮品位再提升、資金整合要集中、產業發展要同步”的思路,在充分尊重當地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習俗、吸納論證各方意見建議,遵循災後重建系列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特色小城鎮、整村推進等相關規劃,有力推進了特色小城鎮建設。

過去,縣城只有一條主幹道,而今,縣城已形成了四縱四橫的格局,面積擴大4倍有餘,一座現代化高原新城初具雛形。

走進縣城,漂亮的幼稚園和縣小學教學樓,也成為定結新城的一道風景。

還你一個美麗的新定結

定結縣委副書記、縣長貢嘎介紹說,3年來,全縣災後恢復重建專案35個,總投資6.13億元,累計完成6.03億元,共有2159戶群眾舊房換新房、土房換磚房、人畜合住換人畜分離。

“產業發展與災後恢復重建、精准扶貧相結合,確保讓群眾不離鄉土實現增收致富,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深切關懷,共同攜手建設新時代的新定結!”定結縣委書記李運生堅定地說。

“大幹兩年,三年見效,還你一個美麗的新定結”,定結縣委、縣政府向全體定結人民兌現了最初的承諾。

三年前,這片曾在地震中顫抖的土地,如今已不見累累傷痕,觸目所及:最漂亮的是民房,最牢固的是學校,最滿意的是群眾,最難忘的是笑容……

時光穿越瘡痍

也將見證重生

(中國西藏網 綜合/劉夢瀟)

融合當地特色文化,展示吉隆鎮傳統民居風情,採取統規統建方式建設。現在的吉隆鎮已初步形成集邊貿、旅遊、文化、生態等方面獨具特色的邊境小鎮。吉隆鎮距離尼泊爾邊境僅23.5公里,自古就是中國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作為開放口岸,吉隆口岸是目前中國與尼泊爾陸上貿易的唯一大通道。

古道今仍在,舊貌換新顏

2017年5月12日,中國和尼泊爾在加德滿都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吉隆口岸兩側未來將通過路網、電網及鐵路等,更緊密地聯接在一起。

據吉隆口岸管委會資料顯示:2017上半年,經吉隆口岸出入境人員共5.38萬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共1.55萬輛次,進出口貨物總量5.67萬噸,同比增長11.2%。熱索村過去只有6戶人家,現在增至14戶。在這個兩江交匯形成的幾千平方米的三角地帶,建有辦公大樓、周轉房、停車場、貨場等,成為峽谷裡最熱鬧的地方。

浴火重生的“定結模式”

“災後恢復重建必須以人為本,確保讓群眾滿意!”定結縣委書記李運生堅定地告訴記者。

在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定結縣委、政府嚴格按照“規劃設計再優化、城鎮品位再提升、資金整合要集中、產業發展要同步”的思路,在充分尊重當地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習俗、吸納論證各方意見建議,遵循災後重建系列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特色小城鎮、整村推進等相關規劃,有力推進了特色小城鎮建設。

過去,縣城只有一條主幹道,而今,縣城已形成了四縱四橫的格局,面積擴大4倍有餘,一座現代化高原新城初具雛形。

走進縣城,漂亮的幼稚園和縣小學教學樓,也成為定結新城的一道風景。

還你一個美麗的新定結

定結縣委副書記、縣長貢嘎介紹說,3年來,全縣災後恢復重建專案35個,總投資6.13億元,累計完成6.03億元,共有2159戶群眾舊房換新房、土房換磚房、人畜合住換人畜分離。

“產業發展與災後恢復重建、精准扶貧相結合,確保讓群眾不離鄉土實現增收致富,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深切關懷,共同攜手建設新時代的新定結!”定結縣委書記李運生堅定地說。

“大幹兩年,三年見效,還你一個美麗的新定結”,定結縣委、縣政府向全體定結人民兌現了最初的承諾。

三年前,這片曾在地震中顫抖的土地,如今已不見累累傷痕,觸目所及:最漂亮的是民房,最牢固的是學校,最滿意的是群眾,最難忘的是笑容……

時光穿越瘡痍

也將見證重生

(中國西藏網 綜合/劉夢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