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便民」檢查結果互認、精准預約管理……滬將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

你去醫院是否會擔心排隊等候、重複檢查、遇到疑難複雜疾病不知道該掛哪個科、為同一件事情反復奔波醫院……市衛生計生委稱, 針對市民就醫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 今起正式啟動第二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畫”。 改計畫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三級醫院預約時段要精確至1小時內;各醫院之間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等服務。 詳見↓

工作目標

2018—2020年, 利用3年時間, 鞏固深化上一輪三年行動計畫切實舉措, 進一步應用新理念、新技術, 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努力構建就診便利、溝通有效、診療安全、服務可及、資訊共用、服務一體的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的變化, 社會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第二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畫”

8項工作制度(摘要)

1.預約診療制度。 推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 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集中預約檢查檢驗, 三級醫院預約時段要精確至1小時以內, 並完善就診時間段(點)告知服務, 盡可能減少預約患者候診時間, 提高預約診療效率。 落實實名掛號、實名就診制度, 有效防範“號販子”。

2.遠端醫療制度。 進一步擴展遠端醫療的覆蓋範圍和服務範圍。 醫聯體牽頭醫院向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提供遠端會診、遠端影像、遠端超聲、遠端心電、遠程病理、遠端查房、遠端監護、遠端培訓等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探索為患者提供適宜的遠端醫療、遠端健康監測、遠端健康教育等服務。

3.臨床路徑管理制度。 逐步將藥學服務、檢查檢驗服務等納入臨床路徑管理, 增加住院患者臨床路徑管理比例, 實現臨床路徑“醫、藥、護、患”一體化, 增加臨床行為規範和透明度;有條件的醫聯體內可以探索建立一體化臨床路徑, 各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 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

4.藥事管理制度。 加強藥師隊伍建設, 落實臨床藥師制, 大力培訓、合理配備臨床藥師, 為門診和住院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合理用藥指導。

以加強抗菌藥物管理為切入點, 落實抗菌藥物管理相關制度。 利用資訊系統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 保障臨床用藥安全。

5.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 完善區域“三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檢驗中心)建設。 在加強醫療品質控制的基礎上, 逐步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市級醫院通過申康醫聯平臺, 實現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一、二級醫療機構要認可市級醫院檢查結果, 避免重複檢查, 增加患者負擔。

6.醫患溝通制度。 對患者諮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 減少患者奔波。 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進一步規範投訴管理, 嚴格落實“首訴負責制”, 健全並落實患者投訴、接待、受理、處理、回饋制度。 維護和尊重患者權益,

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7.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 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 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按照不同的床位配備比例配備專職醫務社工, 並納入專業技術崗位管理範圍。

8.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認真梳理存在的患者安全隱患, 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 建立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 指定專門部門負責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的收集、分析和總結工作, 促使工作人員從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並持續改進。

6個方面創新醫療服務(摘要)

1.推進急診急救領域建設。 穩步推進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和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等5大中心建設。 以5大中心建設為基礎,

積極推動院前急救與各中心形成服務網路, 探索建立陸地、空中、水上立體救援模式。

2.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 針對腫瘤、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等, 醫療機構可以開設多學科門診, 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 探索以循證醫學為依據, 制定單病種多學科診療規範, 建立單病種多學科病例討論和聯合查房制度, 為住院患者提供多學科診療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 將麻醉、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藥學等專業技術人員納入多學科診療團隊。

3.推行日間醫療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患者提供日間化療、日間介入、新生兒日間藍光照射治療等日間服務。 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為日間手術和日間治療的患者提供隨訪等後續服務。

4.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將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優質護理服務延伸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向合作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提供護理服務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探索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居家護理指導等服務。

5.拓展藥學服務新領域。鼓勵開設合理用藥諮詢門診。有條件的醫院可逐步開展治療藥物監測和基因檢測工作,提升臨床藥師個體化治療方案設計與指導能力。鼓勵為患者提供中藥個體化用藥加工等個性化服務,縮短患者取藥等環節等候時間。

6.建設智慧醫院。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床旁結算、就診提醒、結果查詢、資訊推送等便捷服務;應用可穿戴設備為簽約服務患者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端檢測和遠端指導,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資料:市衛生計生委

編輯:景雯、吳澤斌

4.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將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優質護理服務延伸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向合作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提供護理服務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探索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居家護理指導等服務。

5.拓展藥學服務新領域。鼓勵開設合理用藥諮詢門診。有條件的醫院可逐步開展治療藥物監測和基因檢測工作,提升臨床藥師個體化治療方案設計與指導能力。鼓勵為患者提供中藥個體化用藥加工等個性化服務,縮短患者取藥等環節等候時間。

6.建設智慧醫院。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床旁結算、就診提醒、結果查詢、資訊推送等便捷服務;應用可穿戴設備為簽約服務患者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端檢測和遠端指導,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資料:市衛生計生委

編輯:景雯、吳澤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