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法學校舊址、紅軍樓、山城步道……渝中這個社區裡有很多“寶貝”

一條老街 一座老建築

一塊青磚 一條老步道

都是一座城市的寶藏

渝中作為重慶母城

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擁有眾多“有故事”的街巷、建築

大溪溝街道人和街社區就是其中之一

它也是渝中區著力打造的

十個特色老社區之一

目前

人和街特色老社區打造已接近尾聲

打造過程中

不僅為社區居民添園增綠

完善了遊園步道

還充分挖掘社區的歷史文化資源

修繕了中法學校舊址

對紅軍樓外立面和環境等進行了整治

一個換了新裝的特色老社區靚起來了

中法學校舊址

在重慶市設計院對面有一面巨大的文化牆, 三面紅旗上方的紅色大字引人注目:重慶最早的中共黨組織誕生地。 1926年1月, 冉鈞、周貢植、繆雲淑等在人和街“中法學校”成立重慶市最早的中共黨組織——中共重慶支部。

社區的文化牆

這面文化牆和位於蒲草田片區的“中法學校”舊址有關, 中法學校舊址原名懋園, 是上世紀20年代當地有錢人家的私家花園。 1925年8月, 吳玉章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回四川工作。 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革命幹部, 為推動四川大革命做準備, 吳玉章決定在重慶籌建一所幹部培訓學校——“中法學校”。 當時, 吳玉章租下了大溪溝譚家花園和懋園的一部分作為校本部。 因該校有大學部, 故又稱為“中法大學”。

中法學校舊址

如今, 這棟矗立在人民路的中西式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已完成修繕工作。 大樹掩隱之下, 硬山屋頂、灰瓦黃牆、條石基礎……讓你分分鐘穿越到百年之前。

修繕後的中法學校舊址

紅軍樓

人和街社區還有一棟讓人津津樂道的紅軍樓。 紅軍樓於1962年建成, 一開始不叫這個名字, 因為當時住了不少老紅軍和南下幹部, 老百姓私下叫這棟樓為高幹大樓。

楊瑞蘭老人

今年91歲的楊瑞蘭是這棟樓的老居民,她還有一個身份是馮玉祥將軍的大兒媳、馮洪國的妻子。在楊瑞蘭的記憶裡,這棟樓裡的老鄰居有劉國珍、吳英、夏鳳英、項輝志等老紅軍、老幹部。

改造後的紅軍樓

此次特色老社區打造對紅軍樓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如今,這棟6層樓房已經換上了“紅色外衣”,一點也看不出它已將近60歲。

山城步道

在此次特色老社區打造中,打通了山城第八步道,使大溪溝片區內的紅球壩步道和張家花園步道(山城第三步道)得以聯接,並延伸至濱江路。

山城第八步道

此次還利用社區內的三塊空地,打造出了紫荊園、少兒遊樂園等三個供居民休息休閒的小遊園,讓社區居民生活的更舒心。

社區將空地打造成供兒童和居民休閒玩耍的地方

渝中是一個有故事的同學

這裡有地道的重慶建築

有韻味的山城老巷

和隨時隨地邂逅的本地土著

隨口隨心地給你來一段重慶故事

如果你想要體會最原滋原味的重慶情懷

不如來渝中這些特色老社區走一走

一定別有一番感觸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慢新聞

楊瑞蘭老人

今年91歲的楊瑞蘭是這棟樓的老居民,她還有一個身份是馮玉祥將軍的大兒媳、馮洪國的妻子。在楊瑞蘭的記憶裡,這棟樓裡的老鄰居有劉國珍、吳英、夏鳳英、項輝志等老紅軍、老幹部。

改造後的紅軍樓

此次特色老社區打造對紅軍樓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如今,這棟6層樓房已經換上了“紅色外衣”,一點也看不出它已將近60歲。

山城步道

在此次特色老社區打造中,打通了山城第八步道,使大溪溝片區內的紅球壩步道和張家花園步道(山城第三步道)得以聯接,並延伸至濱江路。

山城第八步道

此次還利用社區內的三塊空地,打造出了紫荊園、少兒遊樂園等三個供居民休息休閒的小遊園,讓社區居民生活的更舒心。

社區將空地打造成供兒童和居民休閒玩耍的地方

渝中是一個有故事的同學

這裡有地道的重慶建築

有韻味的山城老巷

和隨時隨地邂逅的本地土著

隨口隨心地給你來一段重慶故事

如果你想要體會最原滋原味的重慶情懷

不如來渝中這些特色老社區走一走

一定別有一番感觸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慢新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