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膠州:發力薄弱區域崛起 爭做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以通道建設促動“西南部崛起”, 以鎮街工業園做強“以工帶農”, 以“紅黃黑白”帶強現代農業, 以“鄉村振興驛站”提升惠民富農

膠州:爭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鄉村振興的畫紙已在青島大地全面鋪開, 如何賦壯美於其上, 正是各涉農區市謀劃的大事。

在擁有雄厚產業基礎、地理優勢的膠州, 思路已經明晰, 目標已經敲定:集中發力西南部薄弱區域崛起, 突出鎮街“以工帶農”“興企富農”, 不斷創新“三農”工作抓手, 爭做全國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以大通道建設為切入, 全力突破西南部振興, 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膠州首先將眼光瞄準了轄區西南部。 2018年, 膠州將東西大通道和南北大通道作為鄉村振興的“一號工程”, 全力突破西南部, 推動該區域強勢崛起。

膠州市轄6個鎮和6個街道, 共有811個行政村。 其中西南部鎮村經濟和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有以艾山、九頂蓮花山等為主要景點的旅遊資源, 以及膠州大白菜生產基地、大相家粉條、裡岔黑豬等特色農產品。 在小鎮建設方面, 還有鋪集鎮足球小鎮、洋河鎮生態樂遊小鎮、裡岔鎮電 商小鎮等產業資源。 但多年來, 進鎮入村的農村公路成了膠州西南部發展的瓶頸, 通行能力的不足制約了該區域的經濟發展。

如今, 東西和南北兩條大通道將打破這種桎梏。

膠州東西大通道東起開發區生態大道, 西至鋪集鎮朱諸路, 全長33.5公里, 途經19個村莊, 雙向8車道。 南北大通道則南起裡岔鎮高木寨村, 北至朱諸路朱郭劉村, 途經12個村莊, 全長13.1公里, 雙向6車道。 兩條大通道都按城市快速路標準修建, 並引入公交系統和軌道交通, 在重要交通節點設置換乘中心,

方便乘客中轉。 大通道上還會設置非機動車慢行交通系統, 串聯休閒旅遊景點, 將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城市生活有機結合。 兩條大通道共投 資70億元, 今年上半年將完成勘察設計工作, 9月份開工建設, 明年正式貫通。

“兩條大通道和大沽河軸帶將輻射帶動沿途工業園區、鎮駐地和5個片區約35平方公里範圍, 形成‘橫貫東西、銜接南北’的高效便捷現代交通體系, 可以提升區域農業產業現代化水準。 ”膠州東西和南北大通道建設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隨著大通道開工建設, 鋪集、裡岔、洋河將成為青島與濰坊兩地間的東西發展廊帶, 形成不同力度的輻射圈層, 帶動周邊城市體系產業發展, 有效對接產業集聚吸引的資金流。

大通道建設抓緊實施, 進村“最後一公里”也在加快打通。 最近, 膠州市交通道路客運管理所會同客運企業來到鋪集鎮的苗家莊、裡岔鎮的賀家屯實地調研, 根據群眾出行需求制定了村莊道路整修和公交線路開通方案。 線路開通後, 膠州市20個省定貧困村將全部通達公車, 全市城鄉公交通達率達到99%。

根據年度建設計畫, 今年膠州將投 資4億元, 對150公里農村公路進行大中修, 對195座農村公路橋樑實施安全升級, 修建20公里精准扶貧農村公路, 切實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路通了, 物流便利隨之而來。 據瞭解, 為帶動偏遠鄉村經濟發展, 膠州近期還將創新推出綜合型、多功能“鄉村振興驛站”,

並在明年實現811個行政村全覆蓋。 據悉, 這在全國屬創新之舉。

膠州鄉村振興驛站將整合去年已建成的109個農村金融財富驛站, 並增加物流、電 商、便民中心等功能, 打造振興農村的實體社區, 解決村莊距離主城區較遠、村民辦事不便等問題。

“在物流方面, 鄉村振興驛站將解決目前物流不進村的現狀, 既打通最後一公里讓消費品進村, 也打通最初一公里讓農產品出村。 ”膠州市商務局副局長莊春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村裡要跑去鎮上發快遞, 價格普遍在8元以上, 鄉村振興驛站進村後能降到3元左右, 大大減少物流成本, 加上同步開展的百場電 商培訓, 培養出的1萬名“能買會賣”的農民將利用低廉的物流成本提升膠州農產品的銷售。 同時,村級物流合夥人制度也將吸納偏遠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創業就業,增加收入。

發揮鎮街工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優勢,做強擴容“產業社區”,促進全員就業增收

“我家住附近的賈疃村,到這裡上班走路就15分鐘,如果騎電動車就更快了。”在李哥莊鎮冷家莊村七星帽業工廠,25歲的葉曉萌正在跟蹤國外客戶的訂單。她告訴記者,3年前大學畢業時並沒有考慮外出打工,直接就回了家鄉就業。“我現在是廠裡的計畫員,月收入能達到四五千元,上下班這麼近,感覺生活和工作都很方便。”葉曉萌說。

工業產業吸引了人才、資金和技術,是富民產業。“我們村子70%的適齡村民都到工廠上班,一個三口之家每年能存進銀行十萬元。”冷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葉守坤告訴記者,李哥莊鎮制帽產業社區主要以冷家莊、小窯、大窯區域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11個村莊,是李哥莊鎮西社路產業振興軸線中五大產業組團之一。目前,擁有制帽及上下游企業13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年產值25億元左右、帶動就業1.2萬人,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鎮街經濟。

在制帽產業社區的帶動下,李哥莊鎮假髮、工藝品等時尚產業不斷發展。目前,三大時尚產業有上下游企業近700家,帶動就業4.2萬人,基本實現全鎮適齡人口充分就業,人均月工資收入4000餘元。全鎮應保人數約6萬人,參保率99%。良好的經濟基礎、充分就業及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讓廣大農民更有心氣、更有底氣。

李哥莊鎮制帽產業社區只是膠州以工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一個縮影。2017年膠州實現新增就業51180人,是年初計畫的213%。

“與別的縣級市不同,膠州的工業門類非常齊全,涵蓋18大類360個小類,豐富的工業企業充分帶動了全員就業。”膠州市科工信局局長張道峰告訴記者,機械裝備製造業、輕工業、農產品加工、木器產業等吸納了大量膠州本地農民就業,全市就地就近進入工廠的農民超過50%。“膠州全市擁有20個以上的工業集聚區,鎮鎮都有工業園,農民無需外出打工,家門口就能增收。”張道峰說。

下一步,膠州將充分發揮鎮鎮有工業園的優勢,整合現有園區資源,利用起2.8萬畝閒置土地,搭建各具特色的產業社區,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以產業帶動農民充分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膠州各鎮街也將根據自身產業特色,以此吸引城市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聚集,精准施策,合理布點,加強“就業車間”的建設,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創造更多的農村就業機會。

做強“紅黃黑白”優勢農產品品牌,打造“田園綜合體”升級鄉村旅遊

以膠州紅辣椒、膠州馬鈴薯、裡岔黑豬、膠州大白菜為代表的“紅黃黑白”四大特色優勢品牌,正逐漸成為青島市乃至全國有特色、有優勢的農業產業。

膠州希冀通過打造“紅黃黑白”四種顏色的農產品品牌,著力提升農業產出效益,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目前,膠州正著力打造“全國大白菜產業示範區”“山東半島馬鈴薯產業功能聚集區”等一批重點農業生產區,並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樹立品牌意識,大力推廣現代高效農業技術,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休閒農業等新業態,提升品牌競爭力。到2020年,建成青島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0個以上,青島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達100個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00家以上,全市農產品訂單程度超過60%,特色農產品線上交易比重達到40%以上,農產品品牌價值超過30億元。

與此同時,膠州正通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加速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

“桃花開了之後,我這裡太忙了,客人不提前預約都沒有桌子。”4月11日下午3點半,送完中午的第13桌客人後,三裡河街道付家村“桃花居”農家宴的經營者趙惠馨終於能歇歇了。趙惠馨流轉了30多畝嶺地種了2000多株桃樹,原本單純賣桃果一株樹只能收入70元,如今開起了農家宴、賣起了土特產,每株桃樹能增收50元,趙惠馨因此多收入了十萬餘元。

“我們正在利用3000畝土地打造三大田園綜合體。”三裡河街道政協聯絡處副主任宋方娟告訴記者,三大田園綜合體包括1500畝板栗、櫻桃和杏樹混合園區,千畝薰衣草莊園,以及正在流轉中的高效生態農業園。

無獨有偶,大沽河畔的大麻灣二村也通過土地流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建成了500畝的佳華園藝生態觀光園,為青島世博園園區提供產品,實現了園藝種植、產品銷售和休閒觀光的有機結合,200余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萬元。

像付家村、大麻灣二村這樣家門口吃起“旅遊飯”的膠州村莊還有很多。讓不離家、不離鄉的“旅遊飯”推動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已成為膠州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膠州將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突出沽河金岸休閒產業帶、北部大田園旅遊發展組團、西南部大山水旅遊發展組團‘一帶兩組團’建設,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遊示範點和鄉土文化品牌。”膠州市旅遊局局長徐道瑞告訴記者,鄉村旅遊占膠州整個旅遊業總收入的70%,預計到2020年,膠州鄉村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30億元。

同時,村級物流合夥人制度也將吸納偏遠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創業就業,增加收入。

發揮鎮街工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優勢,做強擴容“產業社區”,促進全員就業增收

“我家住附近的賈疃村,到這裡上班走路就15分鐘,如果騎電動車就更快了。”在李哥莊鎮冷家莊村七星帽業工廠,25歲的葉曉萌正在跟蹤國外客戶的訂單。她告訴記者,3年前大學畢業時並沒有考慮外出打工,直接就回了家鄉就業。“我現在是廠裡的計畫員,月收入能達到四五千元,上下班這麼近,感覺生活和工作都很方便。”葉曉萌說。

工業產業吸引了人才、資金和技術,是富民產業。“我們村子70%的適齡村民都到工廠上班,一個三口之家每年能存進銀行十萬元。”冷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葉守坤告訴記者,李哥莊鎮制帽產業社區主要以冷家莊、小窯、大窯區域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11個村莊,是李哥莊鎮西社路產業振興軸線中五大產業組團之一。目前,擁有制帽及上下游企業13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年產值25億元左右、帶動就業1.2萬人,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鎮街經濟。

在制帽產業社區的帶動下,李哥莊鎮假髮、工藝品等時尚產業不斷發展。目前,三大時尚產業有上下游企業近700家,帶動就業4.2萬人,基本實現全鎮適齡人口充分就業,人均月工資收入4000餘元。全鎮應保人數約6萬人,參保率99%。良好的經濟基礎、充分就業及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讓廣大農民更有心氣、更有底氣。

李哥莊鎮制帽產業社區只是膠州以工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一個縮影。2017年膠州實現新增就業51180人,是年初計畫的213%。

“與別的縣級市不同,膠州的工業門類非常齊全,涵蓋18大類360個小類,豐富的工業企業充分帶動了全員就業。”膠州市科工信局局長張道峰告訴記者,機械裝備製造業、輕工業、農產品加工、木器產業等吸納了大量膠州本地農民就業,全市就地就近進入工廠的農民超過50%。“膠州全市擁有20個以上的工業集聚區,鎮鎮都有工業園,農民無需外出打工,家門口就能增收。”張道峰說。

下一步,膠州將充分發揮鎮鎮有工業園的優勢,整合現有園區資源,利用起2.8萬畝閒置土地,搭建各具特色的產業社區,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以產業帶動農民充分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膠州各鎮街也將根據自身產業特色,以此吸引城市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聚集,精准施策,合理布點,加強“就業車間”的建設,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創造更多的農村就業機會。

做強“紅黃黑白”優勢農產品品牌,打造“田園綜合體”升級鄉村旅遊

以膠州紅辣椒、膠州馬鈴薯、裡岔黑豬、膠州大白菜為代表的“紅黃黑白”四大特色優勢品牌,正逐漸成為青島市乃至全國有特色、有優勢的農業產業。

膠州希冀通過打造“紅黃黑白”四種顏色的農產品品牌,著力提升農業產出效益,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目前,膠州正著力打造“全國大白菜產業示範區”“山東半島馬鈴薯產業功能聚集區”等一批重點農業生產區,並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樹立品牌意識,大力推廣現代高效農業技術,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休閒農業等新業態,提升品牌競爭力。到2020年,建成青島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0個以上,青島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達100個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00家以上,全市農產品訂單程度超過60%,特色農產品線上交易比重達到40%以上,農產品品牌價值超過30億元。

與此同時,膠州正通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加速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

“桃花開了之後,我這裡太忙了,客人不提前預約都沒有桌子。”4月11日下午3點半,送完中午的第13桌客人後,三裡河街道付家村“桃花居”農家宴的經營者趙惠馨終於能歇歇了。趙惠馨流轉了30多畝嶺地種了2000多株桃樹,原本單純賣桃果一株樹只能收入70元,如今開起了農家宴、賣起了土特產,每株桃樹能增收50元,趙惠馨因此多收入了十萬餘元。

“我們正在利用3000畝土地打造三大田園綜合體。”三裡河街道政協聯絡處副主任宋方娟告訴記者,三大田園綜合體包括1500畝板栗、櫻桃和杏樹混合園區,千畝薰衣草莊園,以及正在流轉中的高效生態農業園。

無獨有偶,大沽河畔的大麻灣二村也通過土地流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建成了500畝的佳華園藝生態觀光園,為青島世博園園區提供產品,實現了園藝種植、產品銷售和休閒觀光的有機結合,200余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萬元。

像付家村、大麻灣二村這樣家門口吃起“旅遊飯”的膠州村莊還有很多。讓不離家、不離鄉的“旅遊飯”推動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已成為膠州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膠州將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突出沽河金岸休閒產業帶、北部大田園旅遊發展組團、西南部大山水旅遊發展組團‘一帶兩組團’建設,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遊示範點和鄉土文化品牌。”膠州市旅遊局局長徐道瑞告訴記者,鄉村旅遊占膠州整個旅遊業總收入的70%,預計到2020年,膠州鄉村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30億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