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座山,一尊佛,一萬菩薩繞清涼

天大佛披綠裝, 松鶴延年壽無量。

文殊師利妙吉祥, 一萬菩薩繞清涼。

自佛誕生, 距今已有兩千多年, 五臺山佛教聖地亦經歷了一千多年的人間煙火。 五臺山上很早的傳說中就有天然臥佛, 只是很久以來, 未得指示, 不知所蹤。

神聖的五臺山, 文殊菩薩智慧道場。 中國佛教歷史在這兒遺留延續的最扎實、最顯眼、最有底氣。 這位代表著智慧的文殊菩薩, 自從有人文歷史以來就倍受推崇。 寺院是一種精神, 也是一種文化, 是一種宗教, 更是一種至高境界。 一切生靈在這兒都可以尋到解脫和永恆。 它是佛陀世界在塵世的宣教、點化,

它是精神世界永不寂寞的橋樑。 孤獨的人生在這兒被注入的豐滿, 榮華富貴的束縛在這兒得到松解, 一切俗世因果都能在這兒找到圓融的解答。

那永不熄滅的爐香、那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寺院炊煙、那摧不毀打不爛的佛陀風骨、那永不倒塌的佛法精髓,

這座佛教名山打開了多少人的煩惱心結, 牽動著多少人精神的價值趨向啊!

靈峰臺上顯聖跡, 仰天大佛枕普化。

非有非空因緣現, 不去不來宣妙法。

1996年6月14日(農曆四月二十九), 普化寺住持妙生大和尚為籌畫重建靈峰寺之事,

登臨古寺遺址勘望。 他拜過遺址中僅剩的“古洲和尚舍利塔”之後, 又往後部草坪環顧四周, 面對南山寺遙望南台頂, 再往清水河對岸普化寺起伏的東山望去, 頓覺得大腦轟然震動, 一時不能自己, 繼而心生無量光明。 原來展現他眼前的東部山體, 竟是五臺山上很早傳說中的天然大佛。 細細觀察, 這是一尊頭枕普化寺, 腳抵南山腰, 頭部朝北的仰天大佛。 歷歷旋螺, 長長眼睫毛, 天庭飽滿, 地閣方圓;鼻隆唇豐, 身體修長。 身披綠裝, 形象逼真;無比莊嚴, 渾然天成, 極為壯觀。 妙生大和尚口誦佛號, 頓覺清涼入聖境。 大佛示現如釋迦世尊, 拈花示眾, 默然說法。

自此靈峰寺建成萬人拜佛台, 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仰天大佛。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欣然題寫“五台聖境仰天大佛”。

妙生大和尚在發現仰天大佛的月餘後, 一氣呵成書寫了仰天大佛應現時不可思議的境界。

1996年五臺山仰天大佛應現記。

五人不約而同, 聖會靈峰古寺。 瞻禮仰天大佛金身, 如來德相, 巍巍莊嚴, 眼開普照。

胸前萬字, 法輪大轉。 祥雲呈現, 紫光沖天。 有一聖鳥, 五次飛翔觀佛臺上於七處淩空定立, 指點迷津。 忽然又見臺上西北山峰, 飛出五十三隻聖鳥。 頓悟五十三參, 華嚴印證, 大佛眼開, 建立道場, 事在當前矣。 曾經釋迦牟尼如來講華嚴經時雲:東北方有處, 名清涼山, 從昔以來諸菩薩眾, 于中止住。 現有菩薩, 名文殊師利, 與其眷屬一萬人俱, 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斯言猶漫。 如今南山頂上高山, 登觀佛臺上, 遠遠遙望, 則有一萬菩薩圍繞。 此時一刹那, 回首再瞻大佛, 尊容慈祥, 無言說妙法, 能令我等, 頓覺清涼入聖境。 猶如釋迦世尊, 拈花示眾, 默然說法。 今日大佛示現恰好三十五天, 是日, 靈峰臺上瑞相種種。 當初有意朝禮靈峰寺古洲大和尚舍利寶塔, 無心登上古寺遺址後部平臺,忽睹大佛法身,頭枕普化寺,腳登南山腰,仰目大千,感化諸眾生。即日夜間,獅吼雷震大雨傾盆,浴佛金身。古四月廿九日,山林自然造化,如來德相。

宇宙大千,天地震動,閃電雷鳴,自然大佛自然開光。慈祥視人天,默然照眾生。仰天大佛最慈悲,楊樹遮身山為體。風吹日曬含辛苦,大事因緣度眾生。正法久住,大佛眼開,時節因緣,殊勝微妙。文字當存,如來顯現,何時相逢,難得今生。

大佛示現第三十五日衲子妙生拜書

1996年在峰巒起伏的弓步山(普化寺後背靠山)發現的仰天大佛,長達3000余米。這就是神秘的仰天大佛,佛的雙手微微放在胸前,神態安詳。

仰天大佛的最佳觀看地在靈峰寺拜佛台。

五台聖境,仰天大佛,一座山,一尊佛,一萬菩薩繞清涼。

佛陀在這兒以自然界物化的身份揮舞著精神法界之旗,給世人示範著無上妙義。看佛陀山體化身,無去無來,如如不動,體味回歸“本我”境界。淨下心來,看淡一切,放下一切,萬法唯一心,心淨自清涼。

無心登上古寺遺址後部平臺,忽睹大佛法身,頭枕普化寺,腳登南山腰,仰目大千,感化諸眾生。即日夜間,獅吼雷震大雨傾盆,浴佛金身。古四月廿九日,山林自然造化,如來德相。

宇宙大千,天地震動,閃電雷鳴,自然大佛自然開光。慈祥視人天,默然照眾生。仰天大佛最慈悲,楊樹遮身山為體。風吹日曬含辛苦,大事因緣度眾生。正法久住,大佛眼開,時節因緣,殊勝微妙。文字當存,如來顯現,何時相逢,難得今生。

大佛示現第三十五日衲子妙生拜書

1996年在峰巒起伏的弓步山(普化寺後背靠山)發現的仰天大佛,長達3000余米。這就是神秘的仰天大佛,佛的雙手微微放在胸前,神態安詳。

仰天大佛的最佳觀看地在靈峰寺拜佛台。

五台聖境,仰天大佛,一座山,一尊佛,一萬菩薩繞清涼。

佛陀在這兒以自然界物化的身份揮舞著精神法界之旗,給世人示範著無上妙義。看佛陀山體化身,無去無來,如如不動,體味回歸“本我”境界。淨下心來,看淡一切,放下一切,萬法唯一心,心淨自清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