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書記王鵬波:王書記來了 楠新村變了

他在這裡工作了三年。 這三年, 是楠新村不斷變化的三年, 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的三年, 是村民村風不斷提升的三年, 是百姓獲得感持續增加的三年。

2015年9月, 34歲的王鵬波根據組織安排, 帶著自己的鋪蓋行李, 住進了華州區蓮花寺鎮楠新村任第一書記, 一住就是三年多。

“幹了將近十年的法院工作, 感到第一書記的工作更加操心, 要時刻掛念著群眾增收的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 解決產業發展的難題。 以前在辦案時面對當事人, 我需要理智嚴肅。 現在面對群眾, 需要的是親和力, 這樣才能讓大家信任我跟著我幹。 ”王鵬波深有感觸地說。

在一千多個日夜裡, 他走遍了楠新的村村巷巷, 熟悉了這裡的家家戶戶。 這個昔日白淨的小夥子變得黝黑成熟, 兩鬢雖冒出了些許銀絲, 但卻充滿幹勁。

鄉下的夜晚非常寧靜, 忙碌之余的王鵬波, 常靜下心來思索如何擺脫楠新的貧困面貌。

楠新村位於華州區城區東6公里處, 是由南馬、北馬合併而成, 耕地面積3200餘畝, 下轄6個村民小組, 430戶1650人, 其中貧困戶56戶199人。 村集體經濟是空殼, 無企業也無產業。 2003年的洪水摧毀了村子的根基, 造成村子積貧積弱的局面。 通過走訪調研, 他發現這個村雖然不大, 但經濟收入來源卻大有不同。 傳統上南馬以種植為主, 北馬以養殖為主。 村民中有很多種養能手, 傳統養殖和種植就像楠新村這只“弱鳥”的兩隻翅膀, 如果能使它羽翼豐盈, 那一定能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 奔向新生活。

種豬場讓村民嘗到甜頭

發展扶貧產業不是腦袋瓜子一熱就能拍板釘釘的事, 如何把錢用到刀刃上, 同時兼顧群眾意願、市場風險和收益分紅?王鵬波和村委支部一班人在實地走訪村裡7家養雞養鴨戶和6家養豬養羊戶後, 多次開會協商、與鎮領導溝通,

終於把目標瞄準“北馬種豬場”, 希望通過“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 發展起楠新村的扶貧產業。

萬事開頭難, 一開始場主武宏利婉拒了王鵬波的提議, 怕自己挑不起重擔, 對北馬種豬場帶動貧困戶沒有信心。 但王鵬波沒有洩氣, 天天鑽在養豬場, 邊幹些粗重活兒邊給他做思想工作。 武宏利被他的真誠和韌勁打動了, 經多方努力終於在2017年8月, 全村56戶貧困戶以區上為每戶提供的5000元幫扶資金入股, 為北馬種豬場注資28萬元, 加上武宏利自己的20萬元, 豬場規模和母豬存欄量均擴大了一倍多。

說起北馬種豬場王鵬波滿臉興奮:“現在的豬場, 有8棟豬舍, 其中3棟育肥舍, 容納肉豬300頭左右。 2棟母豬舍, 容納母豬90頭左右。 2棟產房, 容納足月豬崽130頭左右。 1棟保育舍,容納斷奶的小豬崽70頭左右。每天飼料投放量達1.5噸,每月往西安銷100頭。2017年年底貧困戶投資僅兩月,就享受到每戶500元分紅。”

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王鵬波多方努力申請到60余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幫助王建軍、馬利、陳海洋等12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陳海洋新建養豬場一個,馬利通過貼息貸款養羊60餘隻。養殖業讓楠新村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

大棚桃讓群眾受鼓舞

四月鄉村的小路邊楊柳依依,麥田裡、果園裡,滿眼綠色充滿生機。記者和王鵬波來到南馬村,這裡種著大棚桃。透過兩層厚厚的薄膜,隱約看到大棚桃枝頭掛著喜人的粉色小果。驚歎之余,王鵬波嘴角掛著笑容講起了他的“致富經”。

“經濟果蔬要想規避市場風險,賣上好價,首先要有種植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其次還要會打時間差,眼下這55棚桃子以每斤4.5元收購價被客商定下了,5月20日就銷往青海,這價格是普通露天桃子售價的8到10倍。”

豐收凝結著付出和汗水,從土地流轉到優選大棚桃品種、從農技培訓到市場分析、從田間到地頭,都活躍著王鵬波的身影。目前,楠新村發展大棚桃160畝,精品戶太8號130畝,極大鼓舞了群眾發展產業增收的信心和決心。

楠新村產業發展步入正軌,如何實現強村與富民相結合,又成了王鵬波新的難題,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現狀令他揪心。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必須解決,王鵬波帶領村委會班子,於2017年10月收回村集體所有的30畝土地,投資6萬元發展香椿育苗基地。望著田裡13萬株幼苗,王鵬波急切盼望著5個月後它們長到80公分,這樣一個苗子就能賣到0.8元。即使苗子市場價格不理想,也能趕上春節前賣茬香椿。他深知,只有村集體經濟壯大,才能給群眾在人居環境、垃圾處理、文化生活等公共領域帶來實惠。

美麗鄉村讓生活更舒適

“門前三堆亂放、路旁荒草叢生、夜晚漆黑一片、天晴塵土飛揚、下雨污水橫流”是多數人對北方農村的印象,之前的楠新村也不例外。村子的綠化、美化和亮化,著實讓王鵬波下了一番功夫。他協調林業局投資整修村路,找農業局投資打農灌配套井、修排水渠,銜接財政局投資搞綠化亮化。三年裡爭取資金130余萬元,用於改善楠新村基礎設施。

功夫不負有心人,漫步楠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挺拔蔥郁的楊樹林,林蔭下四條步道連接起中心涼亭和東側長廊。1.68公里的水泥路和平行的排水幹渠連通村子主幹道。村西南休閒廣場成了老人閒聊和孩童玩耍的好去處。東邊的櫻花、西邊的翠竹、北邊的松柏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更讓群眾點贊的是夜晚長明的100盞太陽能路燈。

村書記王炳敦說:“鵬波是個‘不知足’的人,他不光要村民住的舒適,還讓鄉親們把淳樸的民風發揚下去,主動擔起了村裡的‘和事佬’。”贍養老人、離婚糾紛、勞務合同、法律諮詢,他用多年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優勢幫助村民調解矛盾,起到了良好效果,樹立了家庭和睦、孝老愛親的農村新風。

如今的楠新村產業發展、環境改善,弱勢群體有人幫,老百姓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紛紛誇讚“王書記來了,楠新村變了。”

1棟保育舍,容納斷奶的小豬崽70頭左右。每天飼料投放量達1.5噸,每月往西安銷100頭。2017年年底貧困戶投資僅兩月,就享受到每戶500元分紅。”

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王鵬波多方努力申請到60余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幫助王建軍、馬利、陳海洋等12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陳海洋新建養豬場一個,馬利通過貼息貸款養羊60餘隻。養殖業讓楠新村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

大棚桃讓群眾受鼓舞

四月鄉村的小路邊楊柳依依,麥田裡、果園裡,滿眼綠色充滿生機。記者和王鵬波來到南馬村,這裡種著大棚桃。透過兩層厚厚的薄膜,隱約看到大棚桃枝頭掛著喜人的粉色小果。驚歎之余,王鵬波嘴角掛著笑容講起了他的“致富經”。

“經濟果蔬要想規避市場風險,賣上好價,首先要有種植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其次還要會打時間差,眼下這55棚桃子以每斤4.5元收購價被客商定下了,5月20日就銷往青海,這價格是普通露天桃子售價的8到10倍。”

豐收凝結著付出和汗水,從土地流轉到優選大棚桃品種、從農技培訓到市場分析、從田間到地頭,都活躍著王鵬波的身影。目前,楠新村發展大棚桃160畝,精品戶太8號130畝,極大鼓舞了群眾發展產業增收的信心和決心。

楠新村產業發展步入正軌,如何實現強村與富民相結合,又成了王鵬波新的難題,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現狀令他揪心。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必須解決,王鵬波帶領村委會班子,於2017年10月收回村集體所有的30畝土地,投資6萬元發展香椿育苗基地。望著田裡13萬株幼苗,王鵬波急切盼望著5個月後它們長到80公分,這樣一個苗子就能賣到0.8元。即使苗子市場價格不理想,也能趕上春節前賣茬香椿。他深知,只有村集體經濟壯大,才能給群眾在人居環境、垃圾處理、文化生活等公共領域帶來實惠。

美麗鄉村讓生活更舒適

“門前三堆亂放、路旁荒草叢生、夜晚漆黑一片、天晴塵土飛揚、下雨污水橫流”是多數人對北方農村的印象,之前的楠新村也不例外。村子的綠化、美化和亮化,著實讓王鵬波下了一番功夫。他協調林業局投資整修村路,找農業局投資打農灌配套井、修排水渠,銜接財政局投資搞綠化亮化。三年裡爭取資金130余萬元,用於改善楠新村基礎設施。

功夫不負有心人,漫步楠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挺拔蔥郁的楊樹林,林蔭下四條步道連接起中心涼亭和東側長廊。1.68公里的水泥路和平行的排水幹渠連通村子主幹道。村西南休閒廣場成了老人閒聊和孩童玩耍的好去處。東邊的櫻花、西邊的翠竹、北邊的松柏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更讓群眾點贊的是夜晚長明的100盞太陽能路燈。

村書記王炳敦說:“鵬波是個‘不知足’的人,他不光要村民住的舒適,還讓鄉親們把淳樸的民風發揚下去,主動擔起了村裡的‘和事佬’。”贍養老人、離婚糾紛、勞務合同、法律諮詢,他用多年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優勢幫助村民調解矛盾,起到了良好效果,樹立了家庭和睦、孝老愛親的農村新風。

如今的楠新村產業發展、環境改善,弱勢群體有人幫,老百姓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紛紛誇讚“王書記來了,楠新村變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