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500納粹後代去越南打仗?祖輩是烏克蘭人曾在党衛軍服役

2018年4月29日, 越南學者潘越洪在本國媒體上刊文指出, 越戰期間曾有大量俄羅斯裔和烏克蘭裔士兵在美軍、澳軍中服役, 他們大多是十月革命後流亡西方的白衛軍和二戰期間烏克蘭納粹分子的後代。

亞歷山大·伊林

文章稱, 俄羅斯歷史學家至今無法確定當年加入西方陣營並赴越參戰的俄裔士兵的確切人數, 他們在越南的經歷也鮮為人知。 以一個名叫亞歷山大·伊林的俄裔澳大利亞軍人為例——他的家族在沙俄帝國時期相當顯赫, 屬於世襲軍官階層, 一戰期間就有2人在沙皇軍隊中服役。 十月革命爆發後, 伊林家族先跑到中國, 後經菲律賓最終落戶在澳大利亞。

有資料顯示, 從1962年到1975年, 約有6萬名澳大利亞士兵赴越輪戰, 亞歷山大·伊林就是其中的一員。 1965年, 剛20歲的他棄學從軍, 被澳大利亞軍方派往越南參戰。 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 伊林仍對50多年前親歷的越南叢林遊擊戰心有餘悸, 並對自己回國後遭澳政府“拋棄”深感失望。

外媒記者尋訪的第2位元俄裔澳軍老兵是葉甫根尼·科納申科, 他也是流亡白衛軍的後代, 他于1968年赴越參戰, 在位於西貢附近的第6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直升機中隊擔任後勤官員。

至於俄裔官兵在越戰中的傷亡有多大, 到現在也沒有確切統計數字, 但通過查詢檔案可以找到一條1968年比利時媒體發佈的短訊——比利時軍隊派往越南的醫療隊成員阿納托利·丹尼連科中尉不幸陣亡。

除了俄羅斯人, 但是美軍中還有不少烏克蘭裔官兵赴越參戰, 其祖輩大多在二戰期間加入了臭名昭著的党衛軍“加利西亞”武裝擲彈兵師(殘部在法西斯德國戰敗時僥倖被關進了美軍戰俘營), 也就是說這些烏克蘭裔美軍士兵可謂不折不扣的納粹餘孽後代。

據2007年一份研究報告表明, 約有多達500名烏克蘭裔美軍士兵赴越參戰, 他們有的駕駛飛機轟炸北方目標, 還有的則在南越傘兵部隊擔任軍事顧問。 但甭管怎樣粉飾, 在越南學者看來這些人都是“對越南人民犯下殘暴罪行”的侵略者, 一如他們的祖輩在二戰期間所幹的那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