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它被譽為二戰中的超級空中堡壘,曾見證在日本歷史時刻!

戰爭推動軍事發展, 二戰中出現許多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被譽為二戰中的超級空中堡壘, 這架飛機曾見證發生在日本的歷史時刻。

二戰末期, 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提出新的需要, 來取代B-17, 波音公司及時做出了回應, 繼B-17後推出了B-29新型遠端戰略轟炸機。 當時拿出成品的只有聯合飛機和波音公司這兩家, 但聯合飛機的XB-32“統治者”在研發上出了很多問題。 波音公司在1943年前向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提交了它生產的345型(軍方命名為XB-29), 最終拿到了生產合同。 第一批生產型B-29於1943年6月交付美國陸軍。

B-29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波音Model 316方案, 該方案從1934年的XB-15發展而來, 與XB-15 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將下單翼佈局改為上單翼佈局, 並採用先進的前三點起落架。 鑒於XB-15 的動力嚴重不足, Model 316計畫採用尚在設計階段的四具2,000馬力的賴特雙旋風十八缸氣冷星型發動機, 軍用型號B-20, 但後被軍方取消, 當波音一直將其保留, 以便日後能夠用上。 1940年1月, “超級轟炸機”專案開始公佈設計標準:最高時速643公里, 最大航程8,580 公里, 並要求裝載907千克炸彈時作戰半徑能達到最大航程的一半, 1940年1月29日, 陸軍航空部隊將文件遞交給了當時的軍機供應商,

顯然波音公司在競爭中成功脫穎而出。

B-29 “超級空中堡壘”在其服役的前幾個月裡, 經受了無數的技術難題的考驗, 其中包括它的1618千瓦(2200馬力)的萊特R-3350-23“雙旋風”星形發動機在飛行中起火。 1944年春, 組成第58BW的四個大隊移至印度時, B-29的可靠性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進。

1944年6月5日, B-29接受了第一次戰鬥飛行任務, 六個月內, B-29的作戰記錄遍佈西太平洋馬利安納群島一帶新建立的機場。 有500架B-29每天飛往日本本土進行目標轟炸, 這些攻擊對於結束日本戰場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然也有被擊落的記錄, 1945年, 一架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福岡上空被擊落,

多名美國飛行員被俘。 當時共有多少名美國飛行員被日方俘獲成為歷史謎團, 但能夠確認其中8人遭九州大學醫學部教授活體解剖。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