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變”改革助灣坪村脫貧致富

去年以來, 紫雲自治縣白石岩鄉灣坪村成分利用農村“三變”改革東風, 帶領群眾發展大山牛養殖場、秸稈加工廠、“微農場”、青草種植等產業, 為群眾脫貧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子。

支部引領抓產業扶貧

白石岩鄉灣坪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全村12個村民組639,2238人。 其中, 2017年,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5戶695人;經過一年的努力, 未脫貧人口減少到155戶, 452人。

灣坪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把支部建在發展生產上, 精心選擇和培養了一部分既勤勞又感恩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挖機本地致富樣本, 並採取“1+N”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

採取黨支部帶頭, 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 引導致富能人入股, 貧困戶申請扶貧資金參與的"黨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戶"的運行模式, 抱團發展。 建起了可集中飼養150頭肉牛的規範化集中養殖場“大山養牛場”;建起了2 000噸產能的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 回收秸稈加工青貯飼料;用於肉牛養殖和對外銷售;開發了50畝“白石岩微農場”。

灣坪村的產業佈局不僅群眾可參與程度高, 還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延伸和發展, 形成了種草、種玉米加工青貯飼料養牛, 牛糞培育蚯蚓、養雞養魚, 蚯糞雞糞種植牧草玉米和特色農產品的迴圈生態產業鏈, 每個環節都可以增收, 每個環節都吸納貧困戶共同發展, 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扶持全覆蓋。

利益分配上, 合作社按照貧困戶與合作社的交易量及務工情況進行利潤分配, 激勵勞動致富。 貧困戶通過勞動可以獲得牧草、玉米秸稈銷售收入, 參加合作社務工收入, 入股分紅共三筆收入, 多勞多得。

2017年, 灣坪村2200多人口中, 大山養牛場、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白石岩微農場提供務工1500多人次, 村民們基本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的願望。 今年1元, 灣坪村61戶61戶貧困戶從村合作社獲得分紅紅利, 最多人家分到了3200元, 加上務工收入, 有的一次性拿到了8000多元。 村集體積累達到了4萬元, 空殼村實現了零的突破。

迴圈農業促農增收助脫貧

去年秋季, 灣坪村利用省級財政扶持資金和縣級財政扶持匹配的試點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等, 在灣坪村建成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青貯飼料加工廠;該加工廠加工房200平方米, 倉庫800平方米能儲存青貯飼料2000噸;目前, 實現日產能10噸左右, 年產能2000噸。

灣坪村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生產的青貯飼料除供應大山養牛場外, 剩餘對外銷售。 目前, 青貯飼料處於賣方市場,

接到首批訂單即1000噸。

加工廠在運行上, 由村委會委託村合作社運營, 村委會推選20戶貧困農戶以每戶到戶1萬元扶持資金入股上述項目, 參與投資'收益分紅, 並到加工廠務工。

利益連結上, 青貯飼料每年生產時間在4-10月期間, 主要原料為玉米秸稈和稻草, 以畝普通地產6000斤帶苞玉米秸稈, 每斤0.2元收購價格計算, 相比單純收玉米可實現每畝地增收600元左右。 青貯飼料每年生產時間在4-10月期間, 主要原料是玉米秸稈和稻草, 以1畝普通產量6000斤帶苞玉米秸稈, 每斤0.2元, 收購價計算, 相比單純收玉米可實現每畝地增收600元左右。 如果採取每年兩季密植形式, 增收效果更為明顯。

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生產期間, 加工廠每天用工20人, 可讓務工群眾在家門口至少有半年時間獲得穩定收入,

啟用以來, 務工人數達300餘人次。 另外, 幹秸稈和稻草加工廠也以每斤0.1元價格收購, 變廢為寶, 幫助群眾增收, 杜絕秸稈焚燒。

發展“微農場” 眾籌幫扶助增收

灣坪村通過土地流轉建成50畝地“微農場”紅芯紅薯種植基地。 用於幫扶灣坪村最為貧困的陡江組28戶貧困人家。每1分地為一個“微農場”,800元價格認領,通過網路等方式發起認購。每一分地所產的紅芯紅薯歸認領人所有,每一個認領人牽手幫扶1戶貧困戶。共有80人認領70份。部分認領人家庭還到“白石岩微農場”進行勞動體驗,群眾增收管道進一步拓寬。

養好“大山牛”脫貧不用愁

去年,灣坪村投入已投入資金138.5元,其中省市畜牧發展資金50萬元,縣“三變”改革發展資金60萬元,自籌8.5萬元,其他相關單位支援水池、值班室修建,場地硬化等資金2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中圈舍880平方米,飼料青貯池500立方米,消毒室、防疫室、辦公室等配套實施健全,幫扶貧困戶60戶,首期入股建黨立卡貧困戶30戶,每戶用“三變”改革發展資金量化2萬元入股。

大山養牛場日常所需飼草由人社貧困戶提供,解決貧困群眾生活來源,使週期長的養牛項目變成了貧困群眾即時可以獲利的幫扶平臺,短長結合,讓貧困戶找到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貧困戶可以獲得牧草、玉米銷售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並根據勞動貢獻分配利潤。灣坪村大山養牛場已帶動了20戶以上規模養殖戶,帶動牧草種植1000餘畝。部分貧困戶已實現増收10000元左右。另聘請一位貧困村民作為飼養員1名,月工資2000元,通過激勵群眾勞動的方式增收脫貧致富。對省市財政資金投入建成的基礎設施,由村集體占股,所獲收益,用於村內公益事業,解決了空殼村問題,也照顧到了非貧困群眾利益,解決了村集體收益,保障村裡有錢辦事。

用於幫扶灣坪村最為貧困的陡江組28戶貧困人家。每1分地為一個“微農場”,800元價格認領,通過網路等方式發起認購。每一分地所產的紅芯紅薯歸認領人所有,每一個認領人牽手幫扶1戶貧困戶。共有80人認領70份。部分認領人家庭還到“白石岩微農場”進行勞動體驗,群眾增收管道進一步拓寬。

養好“大山牛”脫貧不用愁

去年,灣坪村投入已投入資金138.5元,其中省市畜牧發展資金50萬元,縣“三變”改革發展資金60萬元,自籌8.5萬元,其他相關單位支援水池、值班室修建,場地硬化等資金2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中圈舍880平方米,飼料青貯池500立方米,消毒室、防疫室、辦公室等配套實施健全,幫扶貧困戶60戶,首期入股建黨立卡貧困戶30戶,每戶用“三變”改革發展資金量化2萬元入股。

大山養牛場日常所需飼草由人社貧困戶提供,解決貧困群眾生活來源,使週期長的養牛項目變成了貧困群眾即時可以獲利的幫扶平臺,短長結合,讓貧困戶找到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貧困戶可以獲得牧草、玉米銷售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並根據勞動貢獻分配利潤。灣坪村大山養牛場已帶動了20戶以上規模養殖戶,帶動牧草種植1000餘畝。部分貧困戶已實現増收10000元左右。另聘請一位貧困村民作為飼養員1名,月工資2000元,通過激勵群眾勞動的方式增收脫貧致富。對省市財政資金投入建成的基礎設施,由村集體占股,所獲收益,用於村內公益事業,解決了空殼村問題,也照顧到了非貧困群眾利益,解決了村集體收益,保障村裡有錢辦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