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鬼穀子:反應術運用實戰案例諸葛亮七擒孟獲解讀

反應術其實就是變相的去知曉和獲得對方情報的一種方法, 這裡的反應不是簡單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的回應, 主要指的是通過刺探對方的變化去瞭解對方的實際情況, 就像一隻蜘蛛佈置了一張大網請君入甕, 這裡最為重要的是三點原則的把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是博學強志, 隨機應變。 三是剛柔並濟張弛有道。

一般來說任何人的言談舉止都會或多或少的反應出自己的心聲, 透露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這是性格使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能夠抓住別人細微的變化去瞭解對方的真實感受,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體的使用中一定要明白因勢利導, 說服別人的時候讓人欣然接受, 而自己又免於受到無故的傷害, 這就是反應術發揮到極致的最好表現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 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

蜀漢建立之後, 定下北伐大計。 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十萬大軍侵犯蜀國。 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 決定親自率兵先平孟獲。 蜀軍主力到達瀘水(今金沙江)附近, 誘敵出戰, 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 孟獲被誘入伏擊圈內, 兵敗被擒。

按說, 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

敵軍一時也不會有很強戰鬥力了, 乘勝追擊, 自可大破敵軍。 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 影響很大, 如果讓他心悅誠服, 主動請降, 就能使南方真正穩定。 不然的話, 南方夷各個部落仍不會停止侵擾, 後方難以安定。 諸葛亮決定對孟獲採取“攻心”戰, 斷然釋放孟獲。 孟獲表示下次定能擊敗你, 諸葛亮笑而不答。 孟獲回營, 拖走所有船隻, 據守瀘水南岸, 阻止蜀軍渡河。 諸葛亮乘敵不備, 從敵人不設防的下流偷渡過河, 並襲擊了孟獲的糧倉。 孟獲暴怒, 要嚴懲將士, 激起將士的反抗, 於是相約投降, 趁孟獲不備, 將孟獲綁赴蜀營。 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 再次釋放。 以後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 都被諸葛亮識破,
四次被擒, 四次被釋放。 最後一次, 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 第七次生擒孟獲。 終於感動了孟獲, 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 誓不再反。 從此, 蜀國西南安定, 諸葛亮才得以舉兵北伐。

諸葛孔明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其心服口服,

欲擒故縱就是給對方設下一個圈套, 但是對方猶如孫悟空始終無法翻越如來佛的五指山, 這個網雖然很大, 但是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最終迫使敵人乖乖就範。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 是一對矛盾。 軍事上, “擒”, 是目的, “縱”, 是方法。 古人有“窮寇莫追”的說法。 實際上, 不是不追, 而是看怎樣去追。 把敵人逼急了, 它只得集中全力, 拼命反撲。 不如暫時放鬆一步, 使敵人喪失警惕, 鬥志鬆懈, 然後再伺機而動, 殲滅敵人。 故事講完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呢?你是怎麼看待此計的歡迎留言探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