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里走單騎!他9個月騎行12000公里到了重慶,宣傳“綠色出行”

4月23日深夜, 重慶下起瓢潑大雨。 39歲的東北漢子劉成易在新牌坊人行道的一個雨棚下搭起了帳篷。 因為帳篷進了些水, 24日一早, 劉成義儘快收拾包袱, 放進自行車後的拖車裡, 一路淋著雨開始自己新一天的騎行。

4月22日傍晚, 劉成易經過南山隧道騎行進入主城。 去年7月8日從煙臺出發後, 他靠著一輛自行車騎行了12000多公里。 24日, 他再次從大雨中出發, 前往成都。 “城市挺漂亮, 坡多, 騎車費勁。 ”這是重慶留給他的印象。

9個月騎行12000公里, 走過11個省

△劉成義在地圖上勾畫出自己的騎行線路。

4月23日早晨8點, 劉成義在黃花園大橋的橋下醒來, 為了避雨, 那是他前一天專門尋找的紮帳篷的地點。 把帳篷收起來, 放進黑色自行車後裝雜物的拖車, 劉成義打開了手機地圖, 最終決定往渝北騎一段。

黑色自行車和拖車裡的行李, 是劉成義開始騎行後全部的家當。 拖車裡除了帳篷,

還有遮雨布、一袋掛麵、一個鍋、一點調料、一套被褥和一張大大的全國地圖。

地圖上, 黑色的簽字筆筆跡, 從山東煙臺出發, 一路沿海劃到福建、浙江, 在海南畫了一個圈, 又深入內地, 一路到湖北, 從利川進入了重慶忠縣, 這是劉成義過去9個月的旅程, 一共11個省, 經過他安放在自行車頭的記錄儀顯示, 騎行了約12000公里。

從黃花園大橋下出發, 劉成義推著車上了橋, 他一路騎車飛奔, 在網路上引起網友轟動的重慶美景, 他似乎並不在意。 “昨天晚上看了, 今天主要是宣傳。 ”在劉成義的智慧手機裡, 存儲著他前一天晚上在南濱路、長江大橋等地拍攝的重慶夜景, 當晚, 他騎著車走走停停, 一路走一路拍, “算是看過了重慶的景色”。 [!--empirenews.page--]

每天街頭倒立表演,

宣傳“綠色出行”

△劉成義每天都會這樣在街頭表演倒立。

上午10點, 他騎車到了龍頭寺公園。

過往行人不少, 劉成義把車停在了人行道上, 他從小拖車裡拿出音響, 放上音樂, 走到車旁倒立起來。 這就是他所說的“宣傳”, 在他看來, 這比看風景重要的多。

一個頭戴紅色安全帽的男人在路邊倒立, 身邊的自行車上是一副寫著“綠色出行”的旗幟, 自行的拖車上, 用紅色布料寫著劉成義的直播帳號。 劉成義的網名叫“黑龍馬”, 來自黑龍江的一匹馬。

他的表演吸引了三三兩兩的人過來圍觀, 許多人都會瞅上一眼就離開, 也有好奇的人會問他在幹什麼。 “我在騎行中國, 我要宣傳綠色出行。 ”劉成義這樣回答。

倒立個幾分鐘, 遇到好奇的路人他站起來解釋, 解釋完了再倒立, 就這樣到了12點多。 劉成義覺得, “宣傳任務”差不多了, 起身在附近找飯吃。

午飯時間, 劉成義安排的是直播時間。 打開直播APP, 劉成義迎來驚喜, “多了個粉絲, 終於到400人嘞!”個人主頁上寫著“399+1”, 那個紅色的“1”, 讓他興奮起來。

打開直播, 線上的人並不多, 但劉成義已經自己聊了起來。

“我現在在重慶, 今天不準備走, 這邊坡多, 太難騎了!”

劉成義舉著手機往飯館門口拍了一下, “今天中午吃蛋炒飯, 各位, 騎自行車出行, 環保又健康。 ”

十來分鐘, 直播結束, 直播間從開始到最後都很安靜。 劉成義已經習慣, “去年11月開的直播, 到現在禮物也只有十多塊錢。 ”[!--empirenews.page--]

一路上遇到很多好人, 準備騎行去拉薩

△劉成義在地圖上勾畫出自己的騎行路線。

吃完午飯,劉成義開始尋找下午“宣傳”的地方,他對重慶並不熟悉,也不準備拿太多時間來欣賞風景。實際上,從煙臺到重慶騎過的地方,劉成義細細回想,並沒有印象深刻的風景,在他的手機裡,風景照片也幾乎沒有,他黑色的自行車和身邊聽他說故事的路人,成了他照片裡最常見的主角。

“我騎行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宣傳綠色出行!”這是人們詢問他騎行目的時,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一般人眼裡,劉成義的生活只能用“艱苦”來形容。23日,和記者見面時,他穿著一間黑色T恤,一條黑色褲子和一雙運動鞋,因為沒有傘,只能戴著紅色安全帽遮雨。“這件衣服是幾天前在涪陵,別人送的。”劉成義指著泥水點點的上衣,而褲子和鞋,還是他過年時回老家團年時換的。

因為是辭掉工作出來騎行,劉成義很節約,他從不住旅店,每天加上吃飯花銷不到20塊錢。“一路走來,遇到不少好心人。”

重慶主城的上一站,劉成義選在涪陵。他借了一家戶外用品商店的門口搭帳篷睡覺,第二天一早他要離開時,戶外用品店的老闆拿來了一件新T恤,無論如何都要送給他,“你很棒,加油!”

劉成義拗不過,又想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兩個月沒換,最終答應了對方的好意,但執意把自己的一個車鎖送給了對方,“留個紀念。”過去的9個月,這樣的熱心人不時出現在劉成義的旅行中,有執意把他留在家中過夜的騎行前輩,也有聽了他的故事硬塞給他幾十塊錢的路人。

靠著自己的堅持和路人的善意,劉成義來到了重慶。和往常一樣,他只計畫在這裡呆一天。“又不是旅遊。”

下一站,他的目的地是成都,他準備從成都進藏,然後從西寧往回騎。[!--empirenews.page--]

關於未來,他也感到迷茫

△劉成義一路騎行到了重慶。

“我要宣傳”,在採訪中,這是劉成義反復提到的話,用他的話說,是宣傳“綠色出行”,不是宣傳自己。對於很多人說他“想紅”,劉成義並沒有給出明確回應。

在這次騎行以前,劉成義是煙臺一家手機零件製造廠的工人,住在離工廠三公里左右的出租屋裡,每天騎車上班。“馬路幾乎天天都被私家車堵得不行,很多人明明只去一兩公里外的地方,也要開車。”這讓劉成義有了騎行中國宣傳綠色出行的念頭。去年7月,他辭掉了工作,開始用積蓄騎行。

已經年近40的他並沒有把事情告訴父母,但紙包不住火,就在前幾天,遠在黑龍江的媽媽還是在鄰居的手機上看到了媒體關於兒子騎行的報導。這幾天,她每天都給兒子打電話。“到哪兒了?錢夠花嗎?有沒有淋雨?吃的什麼?”媽媽跟兒子提過不要這樣騎行了,回家找個工作,但被拒絕,只能轉而關心兒子的生活。從小到大,這個一直單身的兒子,總是有自己的固執,誰勸也不管用。

最近,因為沒有收入,劉成義的積蓄用得差不多了,他把以前借給別人的外債要了兩千回來。“這至少可以用3個月,到拉薩肯定不成問題。”

但這之後呢?

劉成義沒有想過,他說不知道會不會去打工,也不知道自己會到哪兒生活。

“我還是想像現在這樣,騎行宣傳自己的想法。”

“我想找個贊助,但現在還沒譜,以後的事兒,誰知道呢?”

他看著自己的自行車笑了笑,眼裡是迷茫。

他的行為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辭掉工作去騎行,你覺得可行麼?昨天,記者以劉成義的故事採訪了10位3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中7位覺得劉成義的決定和行為有失考慮,如果是自己,可能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

“我覺得,詩和遠方是在自己有能力選擇的情況下採取選擇,不然只會給家人和愛人徒增擔心和負擔。”31歲的汪遠介紹,自己也曾騎行西藏,但那是在自己換工作的間隙,對未來已經有了規劃和具體的打算,“不然,誰來給任性買單呢?”

不過,也有人覺得,劉成義辭掉工作騎行的行為是一種勇氣,“我們都嚮往過自己的生活,他成功了,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勇氣承擔自己的選擇。”33歲的自駕游愛好者林先生這樣認為。

而對於劉成義所想提倡的“綠色出行”,被採訪者都表示贊同,“而且現在重慶三橋限號了,還不如選擇公共交通。”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劉成義在地圖上勾畫出自己的騎行路線。

吃完午飯,劉成義開始尋找下午“宣傳”的地方,他對重慶並不熟悉,也不準備拿太多時間來欣賞風景。實際上,從煙臺到重慶騎過的地方,劉成義細細回想,並沒有印象深刻的風景,在他的手機裡,風景照片也幾乎沒有,他黑色的自行車和身邊聽他說故事的路人,成了他照片裡最常見的主角。

“我騎行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宣傳綠色出行!”這是人們詢問他騎行目的時,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一般人眼裡,劉成義的生活只能用“艱苦”來形容。23日,和記者見面時,他穿著一間黑色T恤,一條黑色褲子和一雙運動鞋,因為沒有傘,只能戴著紅色安全帽遮雨。“這件衣服是幾天前在涪陵,別人送的。”劉成義指著泥水點點的上衣,而褲子和鞋,還是他過年時回老家團年時換的。

因為是辭掉工作出來騎行,劉成義很節約,他從不住旅店,每天加上吃飯花銷不到20塊錢。“一路走來,遇到不少好心人。”

重慶主城的上一站,劉成義選在涪陵。他借了一家戶外用品商店的門口搭帳篷睡覺,第二天一早他要離開時,戶外用品店的老闆拿來了一件新T恤,無論如何都要送給他,“你很棒,加油!”

劉成義拗不過,又想到自己身上的衣服兩個月沒換,最終答應了對方的好意,但執意把自己的一個車鎖送給了對方,“留個紀念。”過去的9個月,這樣的熱心人不時出現在劉成義的旅行中,有執意把他留在家中過夜的騎行前輩,也有聽了他的故事硬塞給他幾十塊錢的路人。

靠著自己的堅持和路人的善意,劉成義來到了重慶。和往常一樣,他只計畫在這裡呆一天。“又不是旅遊。”

下一站,他的目的地是成都,他準備從成都進藏,然後從西寧往回騎。[!--empirenews.page--]

關於未來,他也感到迷茫

△劉成義一路騎行到了重慶。

“我要宣傳”,在採訪中,這是劉成義反復提到的話,用他的話說,是宣傳“綠色出行”,不是宣傳自己。對於很多人說他“想紅”,劉成義並沒有給出明確回應。

在這次騎行以前,劉成義是煙臺一家手機零件製造廠的工人,住在離工廠三公里左右的出租屋裡,每天騎車上班。“馬路幾乎天天都被私家車堵得不行,很多人明明只去一兩公里外的地方,也要開車。”這讓劉成義有了騎行中國宣傳綠色出行的念頭。去年7月,他辭掉了工作,開始用積蓄騎行。

已經年近40的他並沒有把事情告訴父母,但紙包不住火,就在前幾天,遠在黑龍江的媽媽還是在鄰居的手機上看到了媒體關於兒子騎行的報導。這幾天,她每天都給兒子打電話。“到哪兒了?錢夠花嗎?有沒有淋雨?吃的什麼?”媽媽跟兒子提過不要這樣騎行了,回家找個工作,但被拒絕,只能轉而關心兒子的生活。從小到大,這個一直單身的兒子,總是有自己的固執,誰勸也不管用。

最近,因為沒有收入,劉成義的積蓄用得差不多了,他把以前借給別人的外債要了兩千回來。“這至少可以用3個月,到拉薩肯定不成問題。”

但這之後呢?

劉成義沒有想過,他說不知道會不會去打工,也不知道自己會到哪兒生活。

“我還是想像現在這樣,騎行宣傳自己的想法。”

“我想找個贊助,但現在還沒譜,以後的事兒,誰知道呢?”

他看著自己的自行車笑了笑,眼裡是迷茫。

他的行為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辭掉工作去騎行,你覺得可行麼?昨天,記者以劉成義的故事採訪了10位3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中7位覺得劉成義的決定和行為有失考慮,如果是自己,可能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

“我覺得,詩和遠方是在自己有能力選擇的情況下採取選擇,不然只會給家人和愛人徒增擔心和負擔。”31歲的汪遠介紹,自己也曾騎行西藏,但那是在自己換工作的間隙,對未來已經有了規劃和具體的打算,“不然,誰來給任性買單呢?”

不過,也有人覺得,劉成義辭掉工作騎行的行為是一種勇氣,“我們都嚮往過自己的生活,他成功了,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勇氣承擔自己的選擇。”33歲的自駕游愛好者林先生這樣認為。

而對於劉成義所想提倡的“綠色出行”,被採訪者都表示贊同,“而且現在重慶三橋限號了,還不如選擇公共交通。”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