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臨夏州和政縣|記憶裡的鄉愁 那些忘不掉的味兒

凜冬時節, 漫步寧河大地, 只見一條條村莊水泥路, 平坦延伸, 鋪展開來。 一座座農家小院, 整潔有序, 精美別致。 一個個田園鄉村, 宜居宜游, 美麗蛻變……

和政, 枹罕之巨鎮, 隴右之名城, 取自和與天成、政清氣暢之意, 有著“隴上綠色明珠”的美稱。 悠久的歷史、秀絕的山水、深厚的文化、豐富的物產、多彩的民俗……, 香味、土味、野味、俗味……多味雜陳, 總有一種能走進你心裡。

【張耘 攝】

香 味

和政, 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花園, 春天沉靜柔美, 夏日繽紛絢麗。 陣陣山風拂過, 田野泛起“彩色的海浪”, 涼風中夾雜著各種花香, 沁人心脾。 看過了16萬畝的梨花靜放之美後, 七彩的魯冰花與16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 爭奇鬥豔。 輕輕地釋放著醉人的香, 吸引著八方遊客爭先恐後到這裡賞花遊覽。

近年來, 和政縣大做“花”文章, 以花為媒, 以花為景, 以花為業。 打響了“梨花節”品牌後, 又瞄準魯冰花和油菜花, 發展“花”旅遊。

【杜西宏 攝】

充分發揮觀光農業資源優勢, 做大做強“雙低”油菜品牌, 加大休閒農業觀光旅遊帶建設不斷鞏固擴大種植面積, 全縣共種植油菜超過16萬畝。 每年六月至七月, 是和政油菜花盛開的季節, 此時走進和政, 就仿佛走進了一片廣袤的金黃色海洋裡, 16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 無論在公路上行駛, 還是徜徉在鄉村之間, 田疇之間的油菜花, 無邊無際, 就像鋪在大地上的絨毯, 在綠樹紅花、青山碧草的映襯下顯得五彩斑斕,風景如畫。

土 味

久居繁華喧囂的鬧市, 看多了世間浮華, 總會在閒暇時候想念家鄉的泥土鄉味。

那麼, 快來和政吧!在這裡, 你可以沉下心, 放下疲憊浮躁, “住原汁原味的農家、品最地道農家飯菜、幹農家活、享農家樂”, 感受不一樣的“土”味, 用“土”味, 留一份純真, 享一份愜意。

在和政, 竹柳編織品的用途十分廣泛, 從農業生產用具如背鬥、簸箕等到家庭生活用品如竹簍、笊、面盆等,

與當地的生活密切相關, 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柳編工藝品作為和政縣的特色民間工藝品, 從清朝開始至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栲栳, 曾經是農民在耕種時用來盛種子的農具, 現在已登上大雅之堂, 成為家庭日用、裝飾不可或缺的東西。 柳編制品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手工藝品, 由於這種工藝的原料來源十分廣泛, 家家戶戶農閒時都搞柳品編制, 主要產品均以服務農村、農業生產和農家日常生活的各種器皿、工具為主。

柳編對柳條的要求很高,夏柳不行,顏色不均勻、恒定,而且韌性不夠,編制出的產品既不美觀又容易出現斷條、變形。每年春夏之交,家家戶戶都開始採集柳條,一鍋鍋的煮,每次至少煮3小時,然後剝皮,曬乾,這一過程需要十多天才能完成,然後放置一年,使其顏色恒定同時富有韌性,等來年夏季就可以用來編制器具了。在開始編制前,必須先把柳條泡柔軟,恢復柳條的韌性。而在編制時,還必須到陰子(一種像地窖一樣專門進行柳編生產的地方)裡去,使編制出的產品顏色統一,從而達到美觀的效果。

這裡,有著原始原味、古樸雅致、精緻獨特的風景,有著最淳樸的鄉民;這裡,包容開放、政通人和、奮進發展,宜居宜遊,古樸與時尚交錯,過去與現代交織,凡此種種,是你割捨不掉的鄉愁。

和政,能帶給你的不只是樸素原始的“土”味,還有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是記載著你過往時光變遷,光陰流轉的歲月以及給你溫暖給你信念的那份歷史。

俗 味

和政縣獨特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文化傳承、深厚的歷史底蘊,勤勞樸實的人民,美麗的山川河流,孕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太平鼓】

和政秧歌,它是由祭祀活動演變而成的娛樂活動,又通過文化交流,不斷充實和豐富內容,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歌舞表演形式,成了群眾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七期間鬧新春,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藝術。和政秧歌節目豐富,陣容龐大,演員多達二百多人。形式多樣,有說有唱,載唱載舞,並伴有武術、雜耍、雜角表演,氣氛熱烈,異彩紛呈。和政秧歌大體上由“前五角”、“中三角”、“後五角”三大部分以及“雜耍雜角”組成,行進和演出都按前後順序進行,只有雜角可以穿插在隊伍中間,任意發揮,隨處即興表演,取樂于觀眾。

【高蹺】

【舞龍】

和政縣牙塘“牛犢爺”是流傳在和政縣南部山區買家集鎮牙塘石咀村一帶,又叫“莊稼會”。當地百姓相傳,明洪武年間,劉昭任河州都督,設立了二十四座邊關,創修了七十二座廟堂。曾巡山打獵來到南鄉(今日的和政、康樂一帶),見這裡山高地涼,莊稼不黃,且天災頻繁,匪禍不斷,就動員山民墾荒,獎勵農耕。從此,這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蠻匪絕跡,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劉都督十分崇敬漢代蘇武和王昭君,因而宣導民間供奉祭祀,在春節期間用文藝活動來紀念,於是此地便產生了一種小社火。因它創自劉都督時期,便命名為“劉督爺”。久而久之,後世又將“劉督爺”誤稱為“牛犢爺”。牙塘“牛犢爺”是挨家逐戶進行表演的,“牛犢爺”進入農戶庭院,白法師和喜神載歌載舞進入農戶上房,喜神向戶主說祝福詞,用道具在戶主的臉上劃一下,以示賜福。其後,畫匠上場表演,用蘸墨的毛筆在戶主臉上塗畫,邊畫邊唱祝福詞,祝願莊稼豐收、農戶平安。

【牙塘“牛犢爺”】

20世紀40年代初張亞雄先生的《花兒集》認為:“河州是花兒最興盛之地,是花兒的故鄉”。從保留的音調、早期唱詞及遺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兒是秦、南北朝時期羌、漢民歌融合而具雛形,後經隋、元時期漢族及漢化羌族、藏族的演唱逐漸形成和完善,明代以後,經漢、回、東鄉、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演唱和傳播、流傳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歌,並逐漸繁榮起來。而和政正是河州花兒的南鄉大本營,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松鳴岩花兒會的形成歷史悠久,在民間對松鳴岩花兒會的形成有許多版本的神奇傳說,如金蕭三姐妹解救青哥的故事、女媧補天五彩石不慎掉落人間的故事、仙女唱“牡丹”獵人偷學的故事等等。一個個神話故事,凝結著古老和政的人文歷史,也為今日的花兒會增添了多彩的光環,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聆聽天籟之音——“花兒”,探索體驗濃郁的民俗文化風情。

【花兒】

質樸原始的秧歌,古老神秘的牙塘“牛犢爺”,耐人尋味的花兒,歷經滄海巨變的古動物化石……這些千百年來積澱形成的生活習俗、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是你來了就不想走的理由……和政的民俗文化不僅是和政往昔歷史歲月的傳承延續,也是人們對安康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甯河人甯河事寧河情在這塊熱土上隨著時代的步伐綻放著青春和美麗……

口 味

和政人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對家鄉的牽掛惦念始終來源於那種只有家鄉才有的“口味”。可能沒有花哨的菜式,可能沒有複雜的工序,可能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平淡無奇、樸實無華卻是最能牽動人心。那種口味裡包含著的是和政人一年的辛勞和對生活的熱情,是溫暖的味道,是新一年全部的動力源泉。

【漿水面】

漿水面,是以漿水做湯汁的一種麵條。漿水常常當作預防中暑的清涼飲料,直接飲用。氣候乾燥,常食味酸性涼的漿水,可以敗火解暑,消炎降血壓。夏日常食有利健康,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欲,為夏令佳品。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羊肉,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每逢佳節或賓客臨門,待客最隆重的儀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講究,要將帶骨羊肉剁成二指寬的長條或塊狀,放入大盤之內,眾人圍坐而食之。胸茬和肋條肉最為鮮美,最為珍貴,先要敬呈給貴客和最年長者品嘗。

【饊飯】

饊飯,家常饊飯以豌豆、蕎麥、蓧麥等雜面混合放置大鍋中和水攪至粘稠,舀碗中,用湯勺打窩,澆上韭菜等佐料。嗅之,香氣濃郁;食之,口感醇厚鮮辣,風味獨特。

【攪團】

攪團,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攪團做法單一,但吃法眾多,甚至可以花樣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酸湯,夾一筷子油潑辣子,順湯攪勻,然後從碗邊開始,夾起一塊,湯裡一撩送入口中,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

【啤特果】

啤特果,別名皮胎果、剝皮梨、酸巴梨。啤特果梨含有豐富的游離酸、果膠、多糖、脂肪、蛋白質、纖維素、鐵、鈣、磷等營養物質,具有“白果之宗”的美譽。啤特果總糖含量(葡萄糖計)8.0%、總酸(蘋果酸計)0.6%、粗脂肪 0.43%、粗纖維 2.94%、熱能 1.78kcal/g、VB 21.5mg/g、Vc 20mg/g、Fe 39 mg/g,氨基酸種類齊全,是一種營養素含量豐富的綠色食品。因其性溫,味甘微酸,具有清熱化痰、養胃潤肺、消渴止咳、軟化血管及解酒等功效。剛摘下樹的啤特果,雖果香撲鼻,但又酸又澀,便要放在果子架上進行"出汗",過半個月後果子由硬變軟,色澤由黃轉成醬黑色,這時就成為名副其實的黑果子,即可食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和政人的口味,誕生於鄉野,昇華于平凡的生活,交織著濃濃的情思。一絲絲,一縷縷……它牢牢抓住你的味蕾,你的全部記憶。

野 味

和政的“野”味,不僅僅是鄉村裡的那一方鄉野,更是貫穿和政人生活的,留存在舌尖上的美味……

【烏龍頭】

烏龍頭,是藥、菜兩用的名貴野菜。烏龍頭是烏龍頭樹每年春長出的紫紅色“彈頭狀”幼芽,它入口清脆、微苦、熱量低,是野生名菜。烏龍頭菜既可鮮食,也可曬為乾菜,還可用鹽醃製成鹹菜。食之藥味濃郁,風味獨特,味美可口,溢香誘人。

【蕨菜】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佈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醯蕨素、膽鹼、甾醇,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等。

【薺薺菜】

薺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薺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全株入藥,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其花與籽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

鄉村的野,在和政的山水間,在大自然裡,是原始的,生態的……美食的野,回味在舌尖,留存在心頭……

這些大自然慷慨賜予的野味,是對和政人最好的饋贈。也是你關於故鄉的最深刻的記憶……對和政的思念,可能也始終與此有關。

和 政

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還有更多獨具特色的美好事物如花般競相綻放

快來體驗和感受吧

柳編對柳條的要求很高,夏柳不行,顏色不均勻、恒定,而且韌性不夠,編制出的產品既不美觀又容易出現斷條、變形。每年春夏之交,家家戶戶都開始採集柳條,一鍋鍋的煮,每次至少煮3小時,然後剝皮,曬乾,這一過程需要十多天才能完成,然後放置一年,使其顏色恒定同時富有韌性,等來年夏季就可以用來編制器具了。在開始編制前,必須先把柳條泡柔軟,恢復柳條的韌性。而在編制時,還必須到陰子(一種像地窖一樣專門進行柳編生產的地方)裡去,使編制出的產品顏色統一,從而達到美觀的效果。

這裡,有著原始原味、古樸雅致、精緻獨特的風景,有著最淳樸的鄉民;這裡,包容開放、政通人和、奮進發展,宜居宜遊,古樸與時尚交錯,過去與現代交織,凡此種種,是你割捨不掉的鄉愁。

和政,能帶給你的不只是樸素原始的“土”味,還有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是記載著你過往時光變遷,光陰流轉的歲月以及給你溫暖給你信念的那份歷史。

俗 味

和政縣獨特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文化傳承、深厚的歷史底蘊,勤勞樸實的人民,美麗的山川河流,孕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太平鼓】

和政秧歌,它是由祭祀活動演變而成的娛樂活動,又通過文化交流,不斷充實和豐富內容,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歌舞表演形式,成了群眾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七期間鬧新春,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藝術。和政秧歌節目豐富,陣容龐大,演員多達二百多人。形式多樣,有說有唱,載唱載舞,並伴有武術、雜耍、雜角表演,氣氛熱烈,異彩紛呈。和政秧歌大體上由“前五角”、“中三角”、“後五角”三大部分以及“雜耍雜角”組成,行進和演出都按前後順序進行,只有雜角可以穿插在隊伍中間,任意發揮,隨處即興表演,取樂于觀眾。

【高蹺】

【舞龍】

和政縣牙塘“牛犢爺”是流傳在和政縣南部山區買家集鎮牙塘石咀村一帶,又叫“莊稼會”。當地百姓相傳,明洪武年間,劉昭任河州都督,設立了二十四座邊關,創修了七十二座廟堂。曾巡山打獵來到南鄉(今日的和政、康樂一帶),見這裡山高地涼,莊稼不黃,且天災頻繁,匪禍不斷,就動員山民墾荒,獎勵農耕。從此,這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蠻匪絕跡,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劉都督十分崇敬漢代蘇武和王昭君,因而宣導民間供奉祭祀,在春節期間用文藝活動來紀念,於是此地便產生了一種小社火。因它創自劉都督時期,便命名為“劉督爺”。久而久之,後世又將“劉督爺”誤稱為“牛犢爺”。牙塘“牛犢爺”是挨家逐戶進行表演的,“牛犢爺”進入農戶庭院,白法師和喜神載歌載舞進入農戶上房,喜神向戶主說祝福詞,用道具在戶主的臉上劃一下,以示賜福。其後,畫匠上場表演,用蘸墨的毛筆在戶主臉上塗畫,邊畫邊唱祝福詞,祝願莊稼豐收、農戶平安。

【牙塘“牛犢爺”】

20世紀40年代初張亞雄先生的《花兒集》認為:“河州是花兒最興盛之地,是花兒的故鄉”。從保留的音調、早期唱詞及遺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兒是秦、南北朝時期羌、漢民歌融合而具雛形,後經隋、元時期漢族及漢化羌族、藏族的演唱逐漸形成和完善,明代以後,經漢、回、東鄉、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演唱和傳播、流傳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歌,並逐漸繁榮起來。而和政正是河州花兒的南鄉大本營,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松鳴岩花兒會的形成歷史悠久,在民間對松鳴岩花兒會的形成有許多版本的神奇傳說,如金蕭三姐妹解救青哥的故事、女媧補天五彩石不慎掉落人間的故事、仙女唱“牡丹”獵人偷學的故事等等。一個個神話故事,凝結著古老和政的人文歷史,也為今日的花兒會增添了多彩的光環,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聆聽天籟之音——“花兒”,探索體驗濃郁的民俗文化風情。

【花兒】

質樸原始的秧歌,古老神秘的牙塘“牛犢爺”,耐人尋味的花兒,歷經滄海巨變的古動物化石……這些千百年來積澱形成的生活習俗、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是你來了就不想走的理由……和政的民俗文化不僅是和政往昔歷史歲月的傳承延續,也是人們對安康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甯河人甯河事寧河情在這塊熱土上隨著時代的步伐綻放著青春和美麗……

口 味

和政人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對家鄉的牽掛惦念始終來源於那種只有家鄉才有的“口味”。可能沒有花哨的菜式,可能沒有複雜的工序,可能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平淡無奇、樸實無華卻是最能牽動人心。那種口味裡包含著的是和政人一年的辛勞和對生活的熱情,是溫暖的味道,是新一年全部的動力源泉。

【漿水面】

漿水面,是以漿水做湯汁的一種麵條。漿水常常當作預防中暑的清涼飲料,直接飲用。氣候乾燥,常食味酸性涼的漿水,可以敗火解暑,消炎降血壓。夏日常食有利健康,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欲,為夏令佳品。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羊肉,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每逢佳節或賓客臨門,待客最隆重的儀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講究,要將帶骨羊肉剁成二指寬的長條或塊狀,放入大盤之內,眾人圍坐而食之。胸茬和肋條肉最為鮮美,最為珍貴,先要敬呈給貴客和最年長者品嘗。

【饊飯】

饊飯,家常饊飯以豌豆、蕎麥、蓧麥等雜面混合放置大鍋中和水攪至粘稠,舀碗中,用湯勺打窩,澆上韭菜等佐料。嗅之,香氣濃郁;食之,口感醇厚鮮辣,風味獨特。

【攪團】

攪團,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攪團做法單一,但吃法眾多,甚至可以花樣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酸湯,夾一筷子油潑辣子,順湯攪勻,然後從碗邊開始,夾起一塊,湯裡一撩送入口中,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

【啤特果】

啤特果,別名皮胎果、剝皮梨、酸巴梨。啤特果梨含有豐富的游離酸、果膠、多糖、脂肪、蛋白質、纖維素、鐵、鈣、磷等營養物質,具有“白果之宗”的美譽。啤特果總糖含量(葡萄糖計)8.0%、總酸(蘋果酸計)0.6%、粗脂肪 0.43%、粗纖維 2.94%、熱能 1.78kcal/g、VB 21.5mg/g、Vc 20mg/g、Fe 39 mg/g,氨基酸種類齊全,是一種營養素含量豐富的綠色食品。因其性溫,味甘微酸,具有清熱化痰、養胃潤肺、消渴止咳、軟化血管及解酒等功效。剛摘下樹的啤特果,雖果香撲鼻,但又酸又澀,便要放在果子架上進行"出汗",過半個月後果子由硬變軟,色澤由黃轉成醬黑色,這時就成為名副其實的黑果子,即可食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和政人的口味,誕生於鄉野,昇華于平凡的生活,交織著濃濃的情思。一絲絲,一縷縷……它牢牢抓住你的味蕾,你的全部記憶。

野 味

和政的“野”味,不僅僅是鄉村裡的那一方鄉野,更是貫穿和政人生活的,留存在舌尖上的美味……

【烏龍頭】

烏龍頭,是藥、菜兩用的名貴野菜。烏龍頭是烏龍頭樹每年春長出的紫紅色“彈頭狀”幼芽,它入口清脆、微苦、熱量低,是野生名菜。烏龍頭菜既可鮮食,也可曬為乾菜,還可用鹽醃製成鹹菜。食之藥味濃郁,風味獨特,味美可口,溢香誘人。

【蕨菜】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佈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醯蕨素、膽鹼、甾醇,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等。

【薺薺菜】

薺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薺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全株入藥,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其花與籽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

鄉村的野,在和政的山水間,在大自然裡,是原始的,生態的……美食的野,回味在舌尖,留存在心頭……

這些大自然慷慨賜予的野味,是對和政人最好的饋贈。也是你關於故鄉的最深刻的記憶……對和政的思念,可能也始終與此有關。

和 政

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還有更多獨具特色的美好事物如花般競相綻放

快來體驗和感受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