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拜謁肇慶包公祠

原創 鮑朝卿 旅遊作家

戊戌年清明前夕, 我同老伴特地去肇慶拜謁了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包公祠。 2003年去河南鄭州,

也特意去開封參拜了包公祠。 開封包公祠占地1公頃多, 仿宋風格的古建築群, 凝重典雅、氣勢恢宏, 既有北方建築風格的宏偉壯觀, 又不乏江南園林的清心雅致。 它與位於包公東湖的“開封府”遙相輝映, 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那裡的規模也很大, 亦很有氣派, 與我們合肥的包公祠媲美。

走進正殿, 大殿內的包公銅像引人注目。 包公蟒袍冠帶, 正襟端坐, 一手扶持, 一手握拳, 仿佛要拍案而起, 一身凜然不可予奪的浩然正氣, 是集歷史、思想、藝術於一體的包公寫照。 我懷著對這位先賢的景仰, 對其再三叩拜。 在大殿的三面牆上懸掛著肇慶(德慶)籍旅居上海的畫家劉居時先生無償捐贈的十九幅獨具匠心的國畫,

這是無價之寶啊!這十九幅國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幅《擲硯化渚洲》。 據民間傳說:在宋仁宗慶曆二年, 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 船出羚羊峽, 突然狂風驟起, 波浪翻滾。 包公感到蹺蹊, 立即查問手下人。

原來是端州鄉紳托人送來了一塊用黃布包裹著的端硯。

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 於是便收下了。 包公知情後立即將端硯拋到江中, 說“包某決不帶走端州的一石一物。 ”頓時, 西江風平浪靜。 不久, 在他擲硯的地方升起了一塊陸州, 這就是今天的“硯州”。 包硯的那塊黃布, 順流而下, 在不遠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 這就是現在“黃布沙”。 這個神奇故事, 更增添了包公傳奇色彩, 成就了一代名臣清官的美名。

我在這些畫作前流連忘返。 繼而參觀了配殿, 配殿陳列著有關包公在端州“丹心明志、挖井除疾、築堤修路、興教辦學、為民伸冤”等幾幅壁畫, 記載了包公在肇慶的政績。 右有鐘樓文昌閣, 供奉著宋代名臣文天祥;左有鼓樓武昌閣, 供奉的則是宋代名將岳飛。

在這兩位民族英雄塑像前我佇立良久, 恭敬地行了叩拜禮。

走進清心園展館, 看到了該園的鎮館之寶:巨型端硯浮雕牆, 其題名為“包公興端州”。 整幅作品含有12個歷史典故和66個人物, 雕刻得栩栩如生, 展示了包公在端州的業績。 浮雕牆長7.18米, 高2米, 厚度18釐米, 重達10噸,材質選用的是肇慶非常有特色的綠端石, 這在國內還是極其罕見的。 這副作品是由肇慶十幾位國家級制硯大師和美術大師歷時六個月完成, 目前已被列入上海基尼斯記錄

走出清心園, 我們來到了“為官楷模”殿, 我仔細地觀看了包公一生的非凡經歷, 不停地記錄和拍照, 一個完整的清晰的“包青天“形象在腦海裡呼之而出。

包拯,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生於廬州府(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小包村)的一個官僚家庭。 包拯自幼入學, 便刻苦研讀經典, 29歲(1027年)高中進士, 獲入仕資格, 授大理評事。 因父母年高, 辭不赴任, 居鄉十載, 奉養雙親。 至39歲出仕。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起主政端州三年, “肺肝冰雪, 胸次山河;報國盡忠, 臨政無阿“, 德政突出,任滿被召入朝,曾任監察禦史、三司使及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後任樞密副使。1062年卒于任上,享年64歲。追贈禮部尚書。其“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於朝廷”,故諡號“孝肅”。

在返程的路上,我的腦海裡不時地浮現出包公勤政愛民,廉潔公正,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的畫面,浮現出正殿門前肇慶書法家鄔邦生(與吳冠中、范增、黃永玉並稱中國當代畫壇四大家)所書的那副對聯——“燮理陰陽獨善玉衡金鑒;尊崇道德惟能鐵面丹心”,橫批是“一代名臣”。我想,這副對聯是對包拯的最好評價。

包公一生勤政愛民,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愛戴。他被譽為“包青天”,為後世清官典範。在其去世後四年,即有人在廬州建祠紀念。

古人曰:“君子謂有功于民則祀之”。包公在端州任職三年,“其有功於端民者固多”。端州官民深感其恩,于宋神宗熙寧年間(1066—1077)建第一座端州包公祠。其後,歷代祭拜長盛不衰。我想,建立包公祠不只是紀念他,其目的是讓世人學習包公的為人品質和優良作風。

鮑朝卿,安徽樅陽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網創作員,《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退耕集》。作品散見《中國詩歌網》《中國散文網》《新浪網》《詩歌報》《東南文藝》《旅遊作家》《中國老年》《新安晚報》等媒體。獲第二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中華文藝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二等獎。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德政突出,任滿被召入朝,曾任監察禦史、三司使及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後任樞密副使。1062年卒于任上,享年64歲。追贈禮部尚書。其“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於朝廷”,故諡號“孝肅”。

在返程的路上,我的腦海裡不時地浮現出包公勤政愛民,廉潔公正,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的畫面,浮現出正殿門前肇慶書法家鄔邦生(與吳冠中、范增、黃永玉並稱中國當代畫壇四大家)所書的那副對聯——“燮理陰陽獨善玉衡金鑒;尊崇道德惟能鐵面丹心”,橫批是“一代名臣”。我想,這副對聯是對包拯的最好評價。

包公一生勤政愛民,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愛戴。他被譽為“包青天”,為後世清官典範。在其去世後四年,即有人在廬州建祠紀念。

古人曰:“君子謂有功于民則祀之”。包公在端州任職三年,“其有功於端民者固多”。端州官民深感其恩,于宋神宗熙寧年間(1066—1077)建第一座端州包公祠。其後,歷代祭拜長盛不衰。我想,建立包公祠不只是紀念他,其目的是讓世人學習包公的為人品質和優良作風。

鮑朝卿,安徽樅陽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網創作員,《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退耕集》。作品散見《中國詩歌網》《中國散文網》《新浪網》《詩歌報》《東南文藝》《旅遊作家》《中國老年》《新安晚報》等媒體。獲第二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中華文藝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二等獎。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