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前進 在“三變”中向前進

本網記者 侯東山 通訊員 王開鋒

甘州區長安鎮前進村深入推進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 緊盯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目標, 不斷發展壯大奶牛養殖、設施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優勢產業, 打造田園綜合體, 探索出了一條富有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2017年, 全村村級經濟收入達3.3億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萬元。 全村98%以上的農戶完成了農民到股東的身份“蛻變”, 了農村“三變”帶來的改革紅利。

盤活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的歸集“嬗變”

該村挖掘盤活集體資源、土地資源、住宅資源的潛在價值,

推動全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資源資本化, 使無人關注的“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 收益低下的“劣勢資源”變成了“優質資產”。

對閒置集體土地資源, 採取作價入股、按比收益的方式, 組建前進奶牛專業合作社, 建成前進奶牛養殖場, 並逐漸發展壯大為擁有13個養殖場、總資產達16億元、入園奶牛3萬頭的甘肅前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將2000畝集體農場作為牧草基地作價入股前進牧業, 採取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 相繼組建長綠蔬菜、紅提葡萄和花卉苗木等5個專業合作社, 建成540畝設施紅提葡萄基地、300多畝苗木花卉基地, 解決了守著“金飯碗”沒飯吃的問題, 實現了企業、集體、農戶的互利共贏。

著眼于加速村民社區化進程,

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 建成安居房830套, 對70%的農戶進行了社區化集中安置, 拆除舊房270院, 在擴展發展空間的同時, 實現了房屋增值。 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前提, 打破村域界限, 將鄰近的二閘村3個社居民點列入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 採取集中安置、資金補償、作價入股等方式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置換, 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指標。

依託村級專業合作社, 通過土地佈局調整、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等措施, 利用原有耕地連片建造日光溫室、鋼架拱棚, 建設苗木花卉基地, 利用現有林地發展林下經濟, 有效地使原來碎片化、低效化、單一化的土地實現連片化、設施化、多元化, 實現土地資源就地轉化增值。

巧集股金實現資金變股金的升值“裂變”

靈活應用深化改革政策, 最大限度地彙集各類資金變股金,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資金支持, 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

企業流轉村集體的耕地和農場荒地, 採取土地流轉金折價打包抵頂村民社會保障服務, 對本村60歲以上老年人, 每月發放210元至500元不等的養老金, 並逐年每人遞增100元, 對60歲以上老年人和12歲以下兒童每天免費供應半斤鮮奶, 使全體村民得到了集體資產入股分紅收益。

根據群眾意願, 對企業、合作社流轉農民的土地, 對沒有入股意願的農戶, 採取現金支付的方式按基準價800元/畝、每年遞增5%的標準, 兌現土地流轉金。 願意入股的農戶, 採取折價入股的方式, 參與企業和合作社生產經營,

逐年核算分紅。 至目前, 2012年第一批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村民, 畝均分紅收益達到1200元以上, 遠高於周邊耕地流轉價格。

從2012年開始, 該村啟動集中搬遷安置工作, 對全村宅基地使用權進行流轉徵收, 推行宅基地使用權折股變股金參與村集體經營。 廣泛宣傳動員和每年豐厚的分紅激勵, 村民以自身積累的閒散資金集資入股, 還向親朋好友籌借資金入股, 參與集體經營, 村民累計入股金額達到近億元, 僅前進牧業每年分紅達到900多萬元。

加大政策爭取支持力度, 用足用活金融信貸和婦女小額貸、貼息貸等各類金融類發展扶持政策, 採用農戶貸款, 每戶配股2萬元的方式, 爭取貸融資2.75億元, 與金融機構達成整村推進農戶免擔保信用貸款意向性協議,

銜接落實信貸資金4000多萬元, 有效地將負債類的“負資產”轉化成了收益可觀的“權重股”。

不落下一人實現農民變股東的全員“蛻變”

前進村著眼於通過“三變”改革實現全民參股、人人受益, 廣泛發動本村群眾, 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宅基地折價入股、奶牛估價入股、現金入股等方式, 參與集體經營並定期分紅, 增加資本性收入, 對鰥寡孤獨老人集體兜底養老, 不斷擴大“三變”改革的覆蓋面,

事靠人做, 業由人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 著眼解決“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問題, 出臺激勵政策, 拓寬選才識才用才納才的視野, 採取配車子、獎票子、給位子等措施, 選拔招募93名優秀管理人才, 充實到前進牧業、休閒農業等企業領導崗位和關鍵管理崗位, 90%以上的企業管理人員參股經營,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高薪聘請區內外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積極培育“土專家”、“田秀才”充實補充到奶牛養殖、葡萄種植、苗木繁育、蔬菜種植等各個支柱產業生產第一線,對優秀人才和對企業有特殊貢獻的人才實行配股獎勵,使他們由“打工仔”變成了“小股東”,成為了股份制的產業工人和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提振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思想文化力量。該村持續開展“黨員示範戶”“五星文明戶”等精神文明評選創建活動,將每年8月29日確定為“愛村日”,累計投入1850多萬元,連續九年斥資重獎在村集體事業發展中成績突出的致富標兵、優秀黨員、產業能人,愛村、護村、興村的觀念蔚然成風。設立愛心基金,適時對特殊困難群眾實施救助,建立村級獎學金,對考上大學的學生給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獎勵;新建小套公租房,採取集體補貼房租的形式,解決相對貧困家庭住房困難。對鰥寡孤獨、無人贍養的老人,統一實行兜底政策,將原有住房進行拆遷,宅基地收歸集體所有,宅基地使用權收入作為養老送終費用,由村集體出資新建老年頤養中心, 實行全日制居家式集中養老,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葬,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

充實到前進牧業、休閒農業等企業領導崗位和關鍵管理崗位, 90%以上的企業管理人員參股經營,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高薪聘請區內外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積極培育“土專家”、“田秀才”充實補充到奶牛養殖、葡萄種植、苗木繁育、蔬菜種植等各個支柱產業生產第一線,對優秀人才和對企業有特殊貢獻的人才實行配股獎勵,使他們由“打工仔”變成了“小股東”,成為了股份制的產業工人和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提振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思想文化力量。該村持續開展“黨員示範戶”“五星文明戶”等精神文明評選創建活動,將每年8月29日確定為“愛村日”,累計投入1850多萬元,連續九年斥資重獎在村集體事業發展中成績突出的致富標兵、優秀黨員、產業能人,愛村、護村、興村的觀念蔚然成風。設立愛心基金,適時對特殊困難群眾實施救助,建立村級獎學金,對考上大學的學生給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獎勵;新建小套公租房,採取集體補貼房租的形式,解決相對貧困家庭住房困難。對鰥寡孤獨、無人贍養的老人,統一實行兜底政策,將原有住房進行拆遷,宅基地收歸集體所有,宅基地使用權收入作為養老送終費用,由村集體出資新建老年頤養中心, 實行全日制居家式集中養老,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葬,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